按照国际有关标准,中国自2000年即步入了老龄社会,2013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8%,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老年性疾病呈现增长态势。
以老年性痴呆为例,目前全国患病总数在800万以上,而且每年新增患者约30万人。老龄社会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直接关系着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科研证实,练习太极拳延迟衰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正在下降,而练太极拳的老人,不仅身体好,而且心情也好。
三是亚健康问题
中国预防医学会的有关数据表明,目前75%的国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多数患者的年龄在15至49岁之间,表现为免疫力下降,身体不适、心理不快,以及某种社交障碍等。
亚健康状态虽然还不属于疾病状态,但却是很大的健康隐患。如果不及时纠正则容易发生严重的健康问题。
应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健康问题,应从医疗保健、生活方式、运动健身等多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太极拳文化作为健身运动,动作松静、自然、柔和、舒缓,呼吸匀细深长,是典型的有氧运动。
太极拳注重意念对动作的引导,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张弛开合、吐纳导引,从而使人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身体各系统机能得到锻炼。
尤其是太极拳运动对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整,对防治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各种老年性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的两大价值体现
一、养生保健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为战争服务的近身搏击技术早已在沙场征战中失去了其克敌应用价值。
作为体育运动的一个分支,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搏击技术不断朝健身、娱乐、养生、观赏等方向发展.人们除了寻求提高自身搏击、防卫技能外,更多的是在寻求一种集各种功能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调剂自己的生活方式、丰富生活内涵,培养战胜自我的一种意志力。
学习太极推手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我调理与修养的过程。
太极拳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拳种,受到各国人民所喜爱,就是符合了这种时代变迁所引发的社会需求。太极推手具有较强的养生保健效果,其主要表现在。
1、精神方面
太极推手运动过程中,必须排除杂念,全身贯注地投入于招法转换过程中,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有做到静中触动动犹静”,才有可能达到”因敌变化示神奇,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长期演练,可使人大脑清晰、精神振奋、反应敏锐。
2、肢体方面
太极推手过程中,要求两人双臂忪柔、缠绕,身体中正安舒,重心稳定,步伐移动矫健、灵活,劲力柔中有叭收发自如,从而增强了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爆发九达到提高肢体机能,强健体魄的目的。
学习太极推手,需要两个人一起练习,相互学习与提高。
3、内脏方面
推手过程中,因为招法的转换必然引起劲力蓄与发的转换.而劲力的转换又与呼吸的控制紧密相连。
在太极拳运动中.人们有意无意间多采用逆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式既有利于任督两脉的通畅,也能够带动腹腔内内脏器官的缓慢移,从而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进而有利于增强和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及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达到养生保健的良好效果。
二、技击训练价值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大家庭中的一个优秀拳种.与其他拳 种一样,实战技击技术是其拳法的灵魂,如果丧失了实战技击技 术.就成为了一种单纯靠肢体运动来增强体质的体育运动形式,也就变成了一种体操。
太极拳在创编过程中,既突出了自己的拳理特点,又吸收了各家拳法之长,因此.具有较强的防身技击功能。太极推手作为一种对垒技击形式.对习练者不断提高太极拳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检验套路演练中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套路演练水平
太极拳的套路.是以太极拳的技击技法为基础编排而成的,除了具备武术套路演练的一些规范要求外,必须将其技击技法鲜明地刻画出来,演练者对套路中各种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决定着套路的演练水准。
套路演练中,虽然要求眼前无人似有人,但毕竟无人与有人是有明显差别的,与实战对垒的差别更大。
一些招法在自己单独练习时无法验证其准确性,两人交手对练,也就是通过太极推手,自己的招法是否正确,精炼程度如何,就可以很直观地体验出来,从而进行自我修正,使演练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2、加深对太极拳拳理、拳法的理解
太极拳舍己从人”、”随曲就伸”、”粘黏连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等技击理念与法则,以及各种技击技术。
只有通过太极推手,才能够切身的体会和掌握,并经过反复锤炼,完成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无数次循环,不断地去感悟、去升华,方可学有所成。
3、增强功力
武术技击,是需要一定功力做保证的。否则,再巧妙的招法,也无法发挥出其神奇的威力。而武术功力,是需要按一些特定的方式方法进行长期训练和积累的。
干百年来,历代武术家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功力训练手段和方式,这些专门的功力训练手段,对武术功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相互交手试招也是增强功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交手过程中,双方身体状态变化不定,在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下,能瞬间将自身的能量释放出来,并控制对手,这本身就会对自身的功力训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锻炼胆量
常言道”勇者无敌”。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认为胆大艺更高”,他指出:临战之时.若使仍是照前从容酬应,如教场内比试一般,不必十分武艺,只学得三分亦可无敌。”由于胆量不足,临战迎敌手忙脚乱,平日所学射法打法,尽都忘了”。
平日武艺练得再精熟,也不一定能克敌制胜。”如用得平时一分武艺出,无有不胜,用得二分出,一可敌五,用得五分出,则无敌矣”。太极推手中两人直面对手,你来我往,攻防转换,是锻炼胆量的有效手段。
5、增强实战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太极推手是一种实战演练训练手段,通过推手训练,能灵活、熟练地掌握太极拳的技击技术,达到会用招法,能灵活地变通招法。
根据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的训练原则,太极推手的方式方法很多,推过长期系统、严格的训练,能显著提高训练者的搏击实战水平,从而达到强身、防身、娱乐、修心等多重目的。
6、锻炼肢体的敏感性和大脑的反应能力
太极推手运动中,两人遵循一定的规则,在招法的生克转换之间感触对方劲力的走向与技法的变化,从而走粘化打从容应对。
通过长期的演练与摸索,能显著增强身体各处肌肤的敏锐性以及大脑的应急反应速度。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又对提高训练者的技击实战能力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jq/)太极养生三大体现
一、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
所以说,我们练习是一定要注意适度,不能太急于求成,而伤了自己。
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二、太极拳是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强调全身心的放松。
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经络疏通,有益于调节我们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机能改善。
经络不通,就有不健康的地方,行动不利索、血液不畅通,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和虚实转换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内气,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图老师小结:综上所述,太极拳文化对现代人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常练太极拳能改变易生病体质,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能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太极拳还是治疗糖尿病的免费良方,太极拳有降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