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有的时候确实又像一个小孩,尤其是在其父母面前的时候。同时,在有的时候,他又会扮演一种父母的角色,对同学的关心,就像是父母在照顾孩子。
我们的这三种内在的自我,有着不同的心理内涵。父母自我所表达的,是我们在童年时将自己父母的言谈举止、奖励惩罚、鼓励和限制等有关信息进行有选择储存的结果。
儿童自我是作为儿童的个体,对于其自己内部事件的记录和储存的结果。
儿童本事就是一个信息接受主体,他有其所见、所闻、所感和所知。有其自己的愿望,有其表达愿望和行为的方式。
于是,父母自我的内容,比如对儿童的限制,与儿童自我的内容,比如儿童自己的愿望,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而一旦发展中的儿童意识到了这种矛盾,那么也就逐渐形成了其成人自我。
伯恩认为,成人自我通过检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来更新父母自我中所记录的信息。
同时,通过确定哪些情感可以公开表达,哪些情感不能公开,来更新儿童自我中的信息。
我们的这三种自我,在我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其不同表现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
2、三种自我的表现
在实际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都会发生许多变化,或者说是发生一种总体性的变化。
因此其表情、言语、手势、姿态等同时都会发生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的线索,我们可以判断三种内在自我的表现与作用。
比如,父母自我的表现线索:双手叉腰、皱起眉头、指指点点、摇头叹气、去拍别人的脑袋等,以及诸多你要永远记住”、我不能同意”、我要是你的话”等,都被认为是父母自我表现的主要线索。
儿童自我的表现线索:撅起嘴巴、放声哭泣、抠鼻子、弄耳朵、咬指甲等,以及”我得要更好、我才不呢”、我愿意”、我不干”等,都被认为是儿童自我的主要表现线索。
成人自我的表现,应该是符合其社会规范的表现。比如说话时注视对方以示尊重,保持与谈话者的正常距离,以及采用较为礼貌的方式与人交往等。成人自我常常使用诸多为什么”、是什么”、什么时候”、怎么才能”等语言。
对于上述三种内在自我的表现有了基本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分析这三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所起的作用。
(二)人际交往的吸引力
克服交友障碍的方式除了增强感情和时间的投入,还要尽量给人一种落落大方的印象,另外,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外形因素
人们总是倾向于觉得长相有魅力的人,而且会自然觉得长相漂亮的人更可爱。但如果没有美的心灵,人们反而会更加厌恶其漂亮的外表。
2、性格因素
人们对乐观开朗、助人为乐、富于幽默感、有进取精神的人,常常倾慕。因为与这种人相处,能给人带来欢乐。对具有相反性格的人一般来说较嫌弃。
3、能力因素
人们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的人结交是一种幸福并感到自豪。为此,不少人常拜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为良师益友。
4、相近因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njijiaowang/)邻近性不仅指居住上的接近,还包括在一些学习和工作场合上的接近,如同桌同学、同办公室、同车间、同商店的同事,等等。与这样的人,较易捷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因为生活空间邻近,便于了解。
5、相似因素
人们倾向于喜欢在某方面或多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人际吸引中的相似性的作用。相似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学历、社会地位、职业、兴趣、观念、修养等方面。
6、相补因素
在人际关系中,还会发现人们往往还重视虽与自己不同,但能与自己互补的朋友,因为彼此可以取长补短,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