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腺不直接开口于皮肤表层,而是在皮脂腺开口的上方开口于毛囊内,新鲜的汗腺分泌液为少量无菌无臭的乳状液。排出后被细菌分解,会产生臭味物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狐臭。大汗腺排泄分泌物受到肾上腺素神经的支配,并且受性激素调节,青春期分泌较为旺盛,与体温调节没有关系。
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精神因素
1、很多情况下因为某些原因引起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等情绪变化,引起交感神经过度紧张,可出现手心和出汗的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手心捏了一把汗”的情况。通常这种情况下手心出汗微微,多为正常的生理表现。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2、由于人体汗液是有交感神经所控制的,部分人群的交感神经过度亢奋,无论是严寒酷暑,手掌都还会有汗滴出现,严重时甚至手指可出现湿疹皮肤炎的症状。
阴虚内热
3、中医认为阴虚则热盛,阴虚内热特别是心肾阴虚,所导致的阳偏亢,阴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达于四肢,可致手足心汗。此类出汗多表现为手脚心都有出汗,并同时伴有烦热、口渴等症状。
阳明燥热内结
4、根据中医人体经络理论认为,阳明热盛,服胀便秘、手足出汗是阳明经络燥湿内结的主要表现症状,阳明热盛,津液受伤,未能遍身汗出,仅能从阳明所主的四肢旁达,因此可以出现见手心出汗的症状。
深度解析出汗与健康的关系
出汗量与健康
1、通过汗量也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正常人每天约排出500~1000ml的汗液,夏季可达1500~2000ml。如果汗腺停止排汗或出汗过多,均是不正常的现象。
无汗又称闭汗,是指汗腺减少或机体不产生汗液,身体局部或全身少汗或完全不出汗。患者某些部位或全身皮肤非常干燥。他们多半曾患有皮肤病(如银屑病、硬皮病等),令毛孔闭塞,以致无汗。另外,若身体新陈代谢紊乱,亦可能会无汗。另外,老人活动量减少,汗腺萎缩,排汗量少,不属病症。
多汗多汗是指在恒温和静态情况下,仍然大量出汗的症状。若多汗兼有心悸、食欲亢进、情绪波动、失眠,可能是甲状腺机能亢进。若多汗兼头晕乏力,以及感到饥饿,可能是血糖过低及肝功能欠佳。服用某些药物后,亦会产生多汗反映。若重金属中毒,例如铅、汞、砷等,亦可能会有多汗现象。
出汗时间与健康
2、更具出汗时间,将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类型。
自汗在白天,精神清醒的状态下,不因劳动、穿厚衣或高温、不用发汗药而汗自出,称为自汗。中医认为这是气虚、阳虚的表现。卫阳不固,津液外泄,身体因失却固摄力而不自觉地流汗。自汗的人通常精神不振、气短、怕冷。多发生于患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盗汗指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甚多,可以令衣服湿透,醒后则没有出汗。盗汗多为阴虚所致,若伴有低热、两颧潮红、手心发热、口干等症状,可能是肺病的征兆。
出汗类型与健康
3战汗首先发生全身战栗,几经挣扎,继而大量出汗,为战汗。中医认为战汗是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如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安的好转现象;若汗出而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胜正衰的危急信号。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发展期。
绝汗久病后突然四肢厥冷、汗出不止、精神不固、脉微欲绝、元气欲脱,是危急的信号,多见于心衰、虚脱病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出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也可能是受惊吓所致。
黏汗汗液黏腻、发稠、发热。这是重感冒或其他病症患者因发高烧而服用解热药物后出的一种病汗。出这种汗的人身体湿热不清。
黄汗原因大多是大汗后即用冷水冲浴,寒湿之邪侵入体内,导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肝硬化患者的汗液亦呈黄色并略带腥味。
血汗汗液淡红,如洗肉水,又称红汗。中医认为,凡气血、阴阳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阳衰不能固表者,常常汗液变红。现代医学则认为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
汗味与健康
4微香汗多见于糖尿病患者,除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外,经常微微出汗,汗味具有芳香气味。
焦味汗汗出津津、绵绵不断,散发出一股糊焦味或烯煤味。此症局限于青年男性,多见于手淫过频或经常梦遗滑精,又不注意清洗会阴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酸味汗见于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病人。
脚臭味汗见于多汗者或脚癣合并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