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恰当的时间、地点、工具并不意味着让多数用户开心的联系,所以我还想让用户容易联系,设计需要继续优化。
要做到让用户容易联系,我需要知道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回过头再仔细分析数据,发现几个问题点:
点击Get Latest Price后的表现和用户的预期有出入
询盘过程中存在登陆打断或注册的门槛
看到一大张询盘表单有心理压力
一部分用户对点Get Latest Price的预期是立刻下载一张最新报价单,但我们提供的联系工具都没承接上下文关系,无法满足用户的这个期望值,也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这是用户离开的原因之一。而三种工具都需要用户先去网站的统一登陆、注册页面操作,否则无法使用工具,在这一步用户的流失率就非常高了。字段详细,但看起来复杂的询盘表单更是让用户望而却步。
再对产品的设计逻辑进行数据细分,从卖家未安装ATM,或卖家已安装ATM但不在线时产生联系的买家中,分离出已登陆或有cookie的占比。我准备为这部分用户提供简便的联系通道,并对有cookie的用户提供免登陆,这样他们就容易联系了。经过小小的优化后,在设计的路上我又向前走了一半的一半,有更好的体验,未干扰原50%的联系设计,且数据表现优异。
下图是增加了用户已登陆或有cookie的产品逻辑。由简入繁,但项目的效果让大家看到这样设计的有效性,促使合作伙伴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能体验到容易联系的用户群是不断增加的,因为用户登陆过程中浏览器里会记录cookie,当用户下次再来网站时,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免登陆联系卖家了。
哲学思辨中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同样也适合设计。在设计变的繁杂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化繁为简来继续优化。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我希望为那部分无cookie的用户提供当前登陆或注册功能。开发登陆注册组件的代价比较大,但受益的远非这一个产品,从边际成本的平衡点上来考虑,它是值得投入的。
你看这样设计之后,产品的逻辑又变的简单了,并且不影响免登陆逻辑。产品设计进行到这里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了。虽然不是100%的完美,但已经能够让大多数用户享受开心的联系了,我们也从数据的显著增长和用户反馈中得到了证实。
我对这个设计结果已经基本算满意了,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设计能让每个使用者都满意。设计是永无止境的,或许有些使用者(包括业务方)会希望再加一点,比如:附件、结构化字段、卖家信息等等。但你要三思而后行,因为加的元素越多,对你核心的50%设计影响就越大,也可能会违背你的设计初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设计不加到产品里去,而有些设计需要慢慢加。
在每次设计交付的过程中,我还有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产品的改变,多次小改比一次大改更能让用户适应和驯化;
产品每次交付时,稳定性第一,可用性第二,设计美观第三。经验少的设计师,这三点要素总是反过来的;
借用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隐藏虚线
注:这里解释下边际成本的概念。
举个例子:地里面有石油,如果你花100块钱深挖10米,就能得到1万块钱的石油,你就花100块钱了。第二次再花100块钱继续深挖的时候,你能得到5000块钱石油。随着地越挖越深,挖到的石油越来越少,当你花100块钱挖深,只能得到100块钱石油的时候,就达到了边际平衡,再挖就不值得了。反过来计算,每获得100块钱石油,你需要花进去的成本值,就叫边际成本。边际成本随着挖石油的深入,越变越大。设计的时候也有这个概念。你投入更多的设计,但获得的效果越来越少的时候,就要考虑成本了。设计平衡点在哪里,就在边际成本的平衡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