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究,Navigationdrawer最早源自于Youtube,如下截图。
而三道杠的icon最早出现在1981年NormCox设计的个人工作站XeroxStar。
详细见Wheredoesdraweroriginatefrom?
2012年,Youtube、Facebook、Path等应用纷纷使用了Navigationdrawer这样的导航方式,一时之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可以称为一种设计的趋势。
Path
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各个产品的抽屉导航设计也各不相同,为了控制Android平台日益混乱的抽屉交互方式,2013GoogleI/O大会之后,Google将NavigationDrawer纳入了AndroidDesign规范当中,随后大量应用开始采用这种交互模式。
2014GoogleI/O大会刚刚结束,笔者会持续跟进,敬请关注后续更新。
备受争议?
关于Navigationdrawer利弊的讨论也一直不停,直到2014年5月,Googleplus更新,去掉了抽屉导航,一时之间,又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可以说Navigationdrawer的出现也是应需而生,较之PC,移动设备屏幕尺寸较小,可以说寸土寸金,抽屉导航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节省屏幕空间,让导航藏在侧滑抽屉里,释放了更多的空间给主要内容。
再者,Navigationdrawer实际上是开辟了另一种新的导航模式,区别于在此之前的几种主要导航模式:腹肌式(Six-pack)、下拉栏式(Spinner)、选项卡式(FixedTabs),它(Navigationdrawer)弥补了其他几种模式在非顶级视图间进行导航的缺陷用户必须退回顶级视图,在顶级视图切换分类之后再进入其他内容,也就是说Drawer的好处就是能够提供在非顶级视图间导航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从3.3跳转到4.2,如果用其他导航,需要逐级回到顶级视图再逐级进入最终页面,但是Drawer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页面之间跳转。
然而自抽屉导航出现初期就一直伴随着质疑,甚至LuisAbreu用为何以及如何避免使用汉堡导航?作为文章标题,其对于Navigationdrawer的态度可见一斑。
当然,还有AnthonyRose用Zeebox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抽屉导航可能会降低你产品一半的用户参与度。(自备梯子)
对NavigationDrawer的质疑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可发现性低;
2. 在某些平台下,和平台固有的导航设计模式有所冲突;
3. 低效,并非一瞥即得。
大多数质疑声都集中在这个Drawer的可发现性上,他们认为如果看不到,自然也就想不到(Outofsight,outofmind),在默认状态下,Drawer都是隐藏的,与传统的经验最重要最常用的功能放到首屏相悖,用户比较难发现隐藏的导航,增加了认知负担。
其次,在iOS平台下,官方标准的导航模式一般左上角是返回,而且支持左滑(从左往右滑动)返回的手势操作;Drawer也是将icon放到左上角,这样就产生了如下图的冲突,actionbar的左上角有多个icon,而且交互模式类似,如下图。
再次,特别是在信息层级扁平的产品中,Drawer只是在视觉上简化了界面,功能并没有减少,隐藏其实是增加了呼出抽屉的操作,让原本直接操作的过程变得复杂了。很难想象如果微信的Tab导航变成Navigationdrawer之后,会是怎样一番吐槽的场景。
需要理清的问题
NavigationDrawer作为一种导航模式,已经不仅仅是Android平台独享,iOS甚至Windows平台都有类似的模式,当我们提到抽屉导航,其实应该是指广义上的,跨平台的。
虽然都是Drawer,但此Drawer非彼Drawer,不可混为一谈。这种混为一谈在NavigationDrawer的各种褒贬争论中屡见不鲜。
例如饱受诟病的冲突问题左滑返回与左滑呼出导航冲突,其实就是混淆了平台特性。之所以认为是冲突,是建立在如下基础之上的,即在产品任何一个层级均可激活抽屉导航(详见 Android官方文档,自备梯子),所以需要预留左滑手势为呼出导航,于是指出与系统手势(左滑返回)冲突。
请注意,前者是Android的规范,但后者是iOS啊!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按照不同的平台分别对待,寻找解决方案。
以iOS平台的知乎为例,使用NavigationDrawer,但是并非任何一个界面都可呼出导航(谁让iOS规范里没规定呢,啧啧),进入详情页后,左滑和左上角back都只是返回操作,需要切换到其他详情页或者返回问题列表页才能呼出导航菜单,冲突问题得到解决。
诚然,只看Android,即使是官方规范中也还是存在一些没能完美解决的问题,例如到达具体详情页面,ActionBar上UPicon与Drawericon有一定意义上的冲突,保留任何一个都不那么完美。但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不是么?
被遗弃?不久前,Googleplus更新,去掉了Navigationdrawer的导航形式,于是有人大呼风靡一时的抽屉导航将被遗弃,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问题不在于遗弃与否?而在于如何不被遗弃?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正确的使用Navigationdrawer?
Navigationdrawer作为一种导航的模式,有其应用的场景和价值,而其备受诟病的难以发现问题也随着用户的长期使用下逐渐弱化,使用习惯的培养使得现在用户再看到三道杠已经不再像两年前那样不知为何物了。
在哪些场景下建议使用抽屉导航呢?Android规范中已经总结的较好,有兴趣的可点击链接查看,这里简要概括如下:
1. 顶级视图超过3个;
2. 低层视图交叉导航;
3. 导航层级很深;
4. 导航枢纽:用户需要频繁访问导航。
上述场景,其他平台也同样适用。抽屉导航只是众多导航的一种,需要考虑清楚使用场景谨慎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结合笔者观察的一些使用Navigationdrawer的app,提供如下建议:
1.新手引导,初次进入app,默认展开抽屉,然后自动收起;可以考虑设置展示频率,例如前50次默认展开;
2.区分平台,因地制宜。可以针对不同平台,做不同的解决方案,只借用抽屉的优势,不必局限于Android官方文档里规定的交互模式。笔者体验、观察了数十个抽屉导航的APP,下面将以android平台的亚马逊和iOS平台的知乎为例,以供参考。
Amazon(Android)
Android平台使用Navigationdrawer的APP之中,数Amazon最符合Android规范,例如Actionbar固定不动,即使是进入更深层级的界面,Actionbar也一直显示导航icon,可随时激活抽屉导航,支持从边缘左滑,但不支持从屏幕中间左滑,所以不存在冲突的问题,而且也规避了在详情页UPicon与导航icon的冲突问题,让返回通过系统导航back按钮来完成,虽然和目前主流的设计有些不同,不过逻辑上完全没有冲突,堪称最规范的抽屉导航APP。
知乎(iOS)
而iOS平台之中,以知乎为例,它只在顶级视图(如导航中列出来的首页、发现、我关注的等一级栏目)下的Actionbar才显示导航icon,也就是说只能在顶级视图才能激活抽屉导航,而且Actionbar是会随着导航移动(挤出而非覆盖)。为了避免与左滑返回冲突,去除了边缘左滑激活抽屉导航的功能,无论是左滑还是边缘左滑都是返回。整体来看,虽然无法随时激活导航菜单,但是考虑到知乎本身产品的特性阅读类,在一级栏目之间频繁切换的需求并不强烈,更多的是在栏目下作平级的切换(上一篇、下一篇),所以这样设计有其合理之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简单对比罗列如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3.信息架构的优化是王道。Navigationdrawer只是众多导航模式的一种,并不是万能解。所以要想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局限在导航的设计上,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重新思考该产品的信息架构,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层级/信息,以减少信息层级,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参考资料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