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色彩教学告诉我们,色彩会传情绪。比如在上图中,上面的文字描述了白色会传递哪些情绪,但是我们就盯着上图的白色看,真的会感受到下面描述的情绪吗?其实我们心里非常清楚,我们根本就感受不到任何的情绪。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并不是它们原本的的样子,还原色彩在人类心理传递情绪的过程,就会发现,色彩原本是拥有着它们各自的载体的,比如我们在外面会看见白云、蓝天和绿叶,这其中云是白色的载体、天是蓝色的载体以及叶是绿色的载体。但是工业却把它们从原本的载体中剥离出来,变成一个个用编码合成出来的色彩,而这些失去了载体的色彩是无法传递真正的情绪的。我们所能在现代海报里感受到的情绪,都只是被重新定义了的情绪,把色彩变成标准化的工业产品,比如蓝色定义为忧郁、白色定义为高贵等等 试问当我们抬头看蓝天白云的时候,会感受到忧郁和高贵的情绪吗?脱离了载体去谈论色彩的情绪时,已经异化了人对色彩最原始的感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还原色彩的本质,就是让色彩回归载体中来,举个例子,看上图。左右两边同样都是白色,哪一个会更让你感受到温暖、亲切的感觉呢?我们的视觉更倾向于右边的白色更能传递出温暖、亲切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把色彩又重新注入了载体(布料)中,我们可通俗地理解载体就是一种肌理。这种肌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视觉元素,我们在感受在自然中的色彩传递的情绪时,是色彩伴随着肌理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为我们在触摸着布料的质感,大脑会浮现温暖、亲和的感受,这是记忆中的一种触知,最终通过色彩,在视觉上把情绪传递到我们的心里。
这时我们再反观原研哉的设计作品,这位大师是怎样运用白来传递丰富的情绪的,见下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再看一组封面设计的白。
引用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
白不是白的。是让白得以诞生的是一种感受白的容纳性。所以我们不是去寻找白,而是需要搜寻一种能感受白的感觉方式。
通过上面的作品能感受到,原研哉的白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色彩,大师把白色通过不同的质感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而白色能通过怎样的载体(肌理)来表现它的情绪,就是白色的容纳性。这就是大师异于我们的地方,设计不只是传递色彩,更重要的是传递色彩中真正的情绪。
对这位大师设计理念的总结:一个简单的色彩在不同的肌理的表现下会传递不同的触知,不同的触知会传递不同的情绪,这些感受共同组成了色彩丰富的容纳性。
2. 不仅仅只是极简
很多人在讨论原研哉的设计时,认为这位大师的设计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表现。
我个人认为,这不仅仅只是极简,原研哉的设计与主流的极简主义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做一个例子给你们看。
左边是原研哉原本的设计作品,右边是按照极简主义风格仿制,只是把主体物扁平化,让它更像是极简主义的风格了,可是对比一下,右边的设计相对与原作中,传递给你的那种感觉已经消失不见了。
这是因为,极简主义给我们传递的只是一种形式感,只是为了适应当今处在复杂的信息流中的人类对视觉的的需求。
而原研哉的极简,是把我们的目光又重新聚焦在事物的本质,传递的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是通过主体物的鲜艳的色彩和那精致的肌理中表现出来,所以一旦没有了那个载体,那种情绪就失去了。
因此在海报的设计,我们在追求极简和传递信息的同时,是否思考过海报传是否真的能传递出情感?又能不能让你的观者产生共鸣?这就是我们向这位大师的学习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把触觉通过视觉传达出来,让观者真正能感受到色彩中的情绪
3. 细节中传递情绪
以上解读完了设计理念,我们又如何运用在海报设计上,除了在色彩上还原现实复杂的纹理来传递情绪,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其实是有的,方法非常地多,我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floresta甜甜圈的系列海报:
这是日本的一个以纯天然无添加为理念的甜甜圈品牌,上图是它某一系列的海报,一个以纯天然为理念设计的海报,肯定是希望能给观众传递纯天然的感觉,我们看这组海报的配色,把它的色彩模型提取出来看,似乎和纯天然并不沾边,,但这系列的海报却依然能人一种很强烈的情绪,那种清新自然的感受。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这组海报,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海报上的色彩部分,都伴随这一种杂质存在,看下图。
而这种杂质,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脏,我们过去感受到工业社会提取的色彩,因为缺失了载体,显得非常的干净。而这一系列的海报,用了类似灰尘一样的肌理,把色彩的原本的脏又重新表现了出来。海报的色彩以这种脏作为载体,把色彩中自然的情绪,传递到了观者眼中,这就是这一系列海报的精彩之处。正是这一个简单的细节,传递出了海报中最核心的感受 – 自然,最后向大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