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体验关键词,在一个设计项目中,通过进行涉众访谈和用户研究,研究,设计人员创建了产品的人物角色,基于人物角色,综合用户研究结果以及品牌/营销文档,可以得出体验关键词(Experience Keywords)。当人物角色和体验关键词都确定后,可以通过使用情绪板来探索网站或产品的视觉风格,并作为和内部人员进行早期沟通的基础。
体验关键词(Experience Keywords)举例:
其次,应基于时间限制,个人工作习惯以及用户的需求对情绪板的呈现方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可以从实体/数码,以及拼贴/精致模板两个维度来区分情绪板的呈现方式。
A. 拼贴画
这是一种最简单地创建情绪板的方式。使用这一模式,无需考虑诸如字体和特定颜色之类的细节问题。找到那些可以激发灵感的素材,其中可能包含那些传达相似风格和情绪的网站的截图。这种方式快速,有趣,但是,具有一定的含混性。
B. 精致化的模板
模板可用来展示不同的元素。如: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在这种形式的情绪板中,界定了配色,字体处理(如标题和副标题),按钮风格甚至是图片风格。标准模板可以让人们聚焦于特征化元素。
一般来说,情绪板可以以实体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数码方式呈现的,考虑到成本,时间等因素,我们多选用数码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为设计师提供了更灵活,多样的选择。
第三步是选择素材创建情绪板,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如何使用情绪板?
在使用情绪板过程中,体验关键词的作用相当重要。这里首先要说明下什么是体验关键词,可以参考以下的PPT截图(此PPT为UCD CHINA2009年会上工作坊所用的PPT)。
获得体验关键词是情绪板的第一项工作,一般从内部涉众(相关的产品和设计人员)及外部用户两种渠道获得。
自涉众访谈和用户研究中,可以收集大量的体验词样本。在获得这些样本后,可以内部进行讨论,通过归纳整理精简为几个关键词。
体验关键词提取好之后,可以在内部使用情绪板(如果受限于资源或公司的保密政策),也可以招募用户来完成。
在内部,由视觉设计师来完成,要注意以下几点:
需要制作3套以上情绪板供评审。
制作的过程是个迭代的过程,需要内部团队慎重讨论决定。
情绪板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拼贴画或精致化的模板(二者的区别在文档中有)
如果招募外部用户,则要注意以下几点:
主持人需要不断询问被访者,去探究选择图片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你会选择这张图片?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注意差异的挖掘。注意挖掘被访者之间的观点差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雷姆特,同一张图片对于不同被访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如果好几位被访者同时选择一张图片代表他们各自对某个品牌的感觉,注意询问他们选择这张图片的原因是否一样。
可以呈现给用户的图片有限的,因此,在挑选图片时,需要内部研究和设计人员协同,根据视觉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几个维度结合已有的关键词进行图片的筛选。一般来说,在将图片呈现给用户之前,内部人员已经明确了每一张图片所代表的意义,在用户选择和访谈结束后,两方面的数据综合分析才能获得最终的结果。
以上是操作情绪板的一些技巧的总结。
OK,那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情绪板的运用方法,就来马上动手试试。(以下内容仅作演示,可能略显粗糙)
首先,我给自己定义一个主题:外卖APP。
关键词提取:美食 快速 送餐 打电话 (越多越好)
根据关键词寻找的一些图片(色系尽量丰富,风格尽量多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pmsj/)然后根据查找的图片提取出用色:
当然,现在提取出的颜色是杂乱的,且不具代表性。因此我做了第一次颜色筛选,提取出了最高频的16种颜色。
接着是第二次颜色筛选,主要去掉竞品色(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达达、派乐趣、点评、京东到家、爱鲜蜂等)和脏色。当然去掉之后发现基本没什么可用的颜色了,因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竞品色不足以影响到我们的品牌色的话(在可控范围内),还是可以采用的。具体这个决策过程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决定。
筛选出以下颜色: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控制可选择的主题色了,如果人力足够的话,建议多做几个版本以查看具体使用效果。当然,也可能是老板拍板来决定。
其他的视觉风格,如图像风格、文字排版等也可以在这个调研基础上进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