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干燥嗓子疼怎么办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ujiyangsheng/) Tulaoshi.com 秋季干燥嗓子疼怎么办?这时候你可千万不能乱吃药,其实一些简单方法就能帮你缓解秋季干燥嗓子疼。具体秋季干燥嗓子疼怎么办呢?图老师小编推荐16种缓解秋季干燥嗓子疼的小妙招。 秋季干燥嗓子疼怎么办? 1、肺热咽痛煮罗汉果 对付秋燥引起的喉咙疼,罗汉果能起大作用。上班族可将罗汉果去壳切成薄片直接泡茶饮用。当伴有咽喉部有异物感时,可熬罗汉果雪梨汤,罗汉果1个洗净,雪梨1个去皮核后切成碎块,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30分钟即可。罗汉果性凉,体质虚寒者慎用。 2、温盐水漱口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奥谢尔综合医学中心玛西娅·德格尔曼博士表示,多项研究表明,盐有助于杀菌抗感染,盐水漱口可缓解喉咙肿胀,冲刷口中黏液,可有助于缓解嗓子痛。专家建议:半杯温开水中加入1茶匙盐,每次漱口30秒。 3、润肺润喉吃梨 梨子润肺润喉效果众所皆知,梨膏糖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梨,有研究表明,梨提取物有镇咳化痰效果。如果是感冒引起喉痛,吃梨还有补充水分的效果。秋季正是梨上市时,不妨适量吃点,预防喉痛。也可以买几个雪梨,和少许冰糖,把雪梨去皮后,切成片和冰糖加水同煮,慢火炖上几个小时,煮成汤后,每天喝几次,可以滋润喉咙,有效去火。 4、咽痛时痰多试试桔梗 桔梗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喉。急性咽喉肿痛且痰多时,可以泡桔梗甘草茶,取桔梗12克、生甘草6克,洗净切碎后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泡15分钟,代茶饮,可冲泡2次,每天1剂。阴虚火旺、胃溃疡、咯血者不宜用。 5、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和湿润 居室空气干燥及过冷、过热都可影响咽部黏膜的防御机能,造成咽部感觉异常。此外,咽喉部感觉不太舒服时,可以用温热的毛巾在喉结上敷3~5分钟,帮助喉部血液进行快速循环。也可以用食指和拇指,按在喉结两侧的肌肉上,旋转式地按揉3分钟左右,能缓解咽部肌肉过度紧张。 6、用鲜橄榄泡水 每日可取一枚新鲜橄榄,以开水冲泡饮用,如扁桃体发炎或嗓子嘶哑较为严重,可增加少许食盐混合饮用。鲜橄榄可反复冲泡饮用,饮用过后不要将鲜橄榄果扔掉,而是直接咀嚼食用,可补充橄榄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此外,也可以取鲜橄榄果2枚,放入绿茶中冲泡饮用,还可搭配少量蜂蜜,以起润肺护嗓的功效。 秋季干燥嗓子疼怎么办 7、吃鸡汤面条 鸡汤是古老的抗感冒秘方。日本研究发现,鸡肉中含有一种氨基酸,有助于减少肺部黏液,祛痰止咳;面条可减少食物吞咽困难,缓解喉咙痛。鸡汤面条还有助于抗炎抗病毒。 8、吃荸荠缓解咽喉不适 荸荠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湿祛痰等功效,对预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适、口干欲饮等症有一定效果。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烧、煨。但荸荠不易消化,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较差者及儿童、老人不宜多吃。生吃前一定要去皮或洗净。因为荸荠生长于水田,皮上会聚集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学物质,还可能有寄生虫。让你长命百岁的10个健康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长寿也不例外。一些不起眼的生活习惯直接关系到寿命长短。英国《每日邮报》近日载文,刊出多所大学研究总结的“让你长命百岁的10个健康习惯”。
1.吃红色食物。英国医学研究会人类营养研究所苏珊·杰布博士研究发现,红色食物保健效果加倍,比如红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超过橙子,甜菜根中的硝酸盐有助于扩张血管,防止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红葡萄富含能抗炎抗癌降脂的白藜芦醇。
2.每天1杯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茶叶中的多种抗氧化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可使心脏病发作幸存率提高28%。
3.瘦肉取代肥肉。英国营养学家洛瑞恩·麦克里博士最新研究发现,用瘦肉取代香肠等脂肪含量较高的肥肉,可减少饱和脂肪摄入量,降低患心脏病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
4.常吃洋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洋葱富含具有抗炎作用和促进免疫力的硫化物,有助降低结肠癌、喉癌和卵巢癌风险。
5.多吃香蕉等富钾食物。英国营养学家莎拉·申克博士表示,香蕉等富钾食物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防止脑卒中和心脏病。钾的日推荐量为3.5克,一根香蕉含钾约4.7克。
6.经常喝牛奶。美国抗衰老专家迈克·莫伦诺博士认为,牛奶中的维生素D可有效抗击炎症。缺少维生素D会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7.用酸奶取代其他零食。英国营养学家莎拉·申克博士称,酸奶中的益生菌不仅有益肠道健康,而且有益免疫系统。
8.每口饭嚼20次。日本奥羽大学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吃饭咀嚼不充分会使2型糖尿病危险翻倍,细嚼慢咽更有益营养吸收。
9.吃点葡萄干。美国农业部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葡萄干、梅干、蓝莓和黑莓等食物抗氧化剂含量是其他食物的20倍,堪称“超级食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ujiyangsheng/)10.每晚一杯红酒。每晚喝一杯红酒(125毫升)可获得护心抗癌防认知障碍症的类黄酮和白藜芦醇。
更多生活百科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