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孩子离园的时间到了,外面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部分孩子都早早地回家了,教室里只剩下明明一个人。过了没多久,教室门口出现了明明爸爸的身影,明明却没有像往常一样蹦蹦跳跳地跑到爸爸身边,而是自顾自地撅着小嘴。爸爸耐心地向明明解释:“明明,真是对不起啊,突然下雨了,爸爸回去拿雨伞,所以来得有点晚……”,还没等爸爸说完,明明就发起了脾气,“你不会看天的吗?晚来接我就是你的不对,其他人的爸爸妈妈怎么不晚来呢?”。望着被雨淋得浑身湿透的爸爸,明明有的只是抱怨,一点都没有心疼前来接他的爸爸。
类似明明的这种情况在幼儿园中并不少见。现在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独享,认为接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是理所当然的,只知道接受别人的关心与爱护,却从不自觉地去关心别人。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小公主”“小皇帝”都变得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呢?我们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增强孩子关心他人的意识。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新的小朋友,小宜。来,大家跟小宜打个招呼。”
“琴琴今天没来幼儿园,因为琴琴生病住院了,大家是不是应该说点什么祝福琴琴呢?”
“外面下雨了,如果有的小朋友没有带伞,有伞的小朋友和没伞的小朋友一帮一,一起撑伞好不好啊?”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如班里来了新朋友,鼓励幼儿照顾新朋友,关心新朋友等),萌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意识,激励孩子“关心“的行为方式。比如我们每周设置了“玩具分享日”,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关心他人的平台。我们还讨论了“同伴身体不好我们怎么办”,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小朋友做了错事你怎样对待他”,“出去旅游,有小朋友晕车了怎么办”, “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很累了,你会怎么做”等话题,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表现一下自己关心别人的行为方式,从中体验到互相关心的乐趣,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意识。
一、创设教育情境,探索必要的关心他人的知识技能,提高孩子关心互助的技巧。
——“你怎么了”
——“你有什么困难,需要我来帮忙吗?”
——“你还需要什么材料?”
——“我们两个拼着用好吗?”
请让孩子学着使用这些语言,当孩子们与同伴发生矛盾时,要让他们学着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吵;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他们学会主动关心并给予帮助;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教导他们学会寻找帮助。
要让孩子成为关心他人的小标兵,老师可得花点心思。 “关心”教育不能只限制在课堂上,而要创设相应的教育情境。如可开展互相关心的主题活动,比如,我们就开展了主题活动“生病的时候”。其中包括“我的身体”、“我生病了”、“别人生病了”。“我的身体”是让幼儿了解了人体身体内部主要器官的名称和功能,为初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我病了”主要是让幼儿体验自己生病的感受,体验感知周围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别人生病了”让幼儿学习探望别人,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爱之情。
[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亲身体验远比书本更丰富
我们都知道,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关于实践的,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白纸黑字也不一定是对的;很多伟人讲的道理会受到当时所处历史条件的限制,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追求真理就要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过知道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一回事。
而学校教育中,常常告诉学生书本上的东西是对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生活中有很多书呆子。他们迷信书本,迷信权威,最终失去了自己。 书呆子式的人物不过是书本知识的容器而已,绝不会有什么大作为。所以在对卡尔的教育中,我尽可能地让他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大家都知道“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不过我想很少有人提出过质疑,就算质疑过,可能也不会动手实践。
不过卡尔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不解地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怎么会同时落地呢?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重的先落地啊!”我意识到卡尔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他这种质疑书本的精神很值得鼓励。因为仅仅因为书上那样写了就完全相信,是一种懒惰或盲从。我鼓励他说:“卡尔,你问得很好,书本上写的东西,以及大家都相信对的东西也可能是错的。伽利略这个结论本身就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质疑。
他是用实践证明过的,我们再来验证一下他说的是否正确。”我和卡尔找到一大一小两个铁球,爬上顶楼做这个实验。
路上我们遇到很多人,他们都是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情,觉得卡尔竟然怀疑伽利略的结论,纯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我陪着儿子一起去验证,简直就是纵容孩子。
我们没有理会别人的议论,最终还是和卡尔一起做了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但卡尔并不是做了无用的工作,因为做完实验后,卡尔为这种神奇的物理现象所折服,下定决心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
从此以后物理学中枯燥乏味的东西,卡尔也学得津津有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卡尔的学习热情正是被种质疑和亲身体验激发出来的。
为了满足儿子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毫不吝惜体力和金钱。卡尔觉得魔术很神秘,我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我们的家在内陆地区,卡尔没有见过大海。看了航海家的传记以及《可马·波罗游记》等书后,他非常想去海边看看。
从我们家到地中海海岸要很大一笔费用,但是我毫不犹豫地带他去了。我还把地球仪带在身边。在海边,我告诉他地中海就在我们的脚下,越过地中海就能到非洲,非洲大陆的两侧就是太平洋,越过太平洋就是中国。在海边,我们拾贝壳,采集海藻,拾水母和海星等等。我给他讲述这些海产品以及海底生物的各种知识。堆山、凿河、开湖、修湾、筑岛和封岛,在海边这些地理概念都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卡尔又重温了一次有关大海的地理知识。
我一直坚信“百闻不如一见”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带卡尔去参观,附近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里都有我们的足迹。为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我还带他去参观工厂、矿山和保育院等。这种参观绝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在参观前,我会指导卡尔读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地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现实是否和书本的描写一致。在大量实物面前,卡尔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 我总是尽我所能深入浅出地解释,决不随便敷衍。每次参观回来,我还让卡尔给他妈妈讲所见所闻,他的妈妈也饶有趣味地听。这样他在参观中就会更用心地观察,用心去记有用的东西。
卡尔3岁以后,我们居住的周边已经游历遍了,我就带着他到更远的地方游历。5岁时,我带着卡尔几乎周游的德国所有的大城市。
6岁时,儿子已经成见多识广的孩子,他的见识甚至也超过很多大人。有些大人就来问卡尔各地的人文知识。卡尔干脆写了一本游记,大家都很喜欢看。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做法,因为我只是个收入微薄的牧师,为了筹集出门旅行的费用就要全家省吃俭用,出门时也只能住最便宜的旅馆。他们觉得这样太娇惯孩子了,而且这笔钱用来买书也会增长孩子的见识。还有人说,我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以后就没有钱供孩子上学大学了。
他们说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不过我始终觉得“百闻不如一见”,见过了,体验过了,学到的也就更多。而且现实世界是如此丰富的一个世界,在这里,我们学到的远远比书本上学来的多。接触事物只是一方面,我还有意识地让卡尔接触不同层次的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从他两岁开始,当我们去拜访亲友,去听音乐会,去看歌剧等等,无论去那里,我都要带着他。其实这就是在培养卡尔的社交能力,使他从小到大,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和什么样的人说话,都不卑不亢,表现得体。
启示-43: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和实践精神伟大的物理学家戴森 曾经说过:所谓真理不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适用而已。 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宇宙说取代日心说的过程启示我们的是:科学发明大都基于大胆想像、敢于质疑、勤于实践。因此我们应让孩子学会尊重事实而不是尽信书本;要敢于实践而不是止于思考。这也需要我们父母有亲身实践的精神,能够带领孩子不断质疑,不断实践,不断学习。
启示-44:做中学 老话说的好: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学习中看懂了并不一定就是掌握了,只有亲身操作、体验过、探索过,其理解和记忆才能更深刻和更牢固,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
妈妈陪我做运动
每天不断地忙碌,
你是不是把时间都给了工作,
顾不得抽空陪陪宝宝?
其实,和宝宝相处的时间在精不在多,
只要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带着宝宝做些简单的活动,
就不但能够提升亲子关系,
还可以启发宝宝的创造力呢!
Read (阅读)
带领宝宝阅读之前,要先为他们选择适合的童话书,大部分童话书都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翻阅童话书时,为宝宝讲个故事,告诉他们书里面讲的是什么,通过图画,让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丰富想像力。宝宝很小就知道大人在说话,只是不懂话中的含义。一般来说,宝宝1岁半左右就能大致听懂大人说的话,根据话中的含义而行动。如果你发现宝宝的语言发展比较慢,通常是因为缺乏刺激,所以爸妈要多抽点时间跟宝宝说话,让孩子习惯你们的声音,渐渐地就能了解其中的含义,增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带着宝宝一起阅读除了可以加强亲子间的互动、让彼此更熟悉之外,借助书籍也能让宝宝体验读书的乐趣,并启发自己思考,因为书籍能带领宝宝看见不同的人、事、物,丰富生活中的无限想像空间。
Sport (运动)
带宝宝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不仅可以刺激他们的肢体成长,也可以通过亲密的肌肤接触,让妈妈和宝宝的心紧密相连。
首先妈妈要放松心情,为自己和宝宝换上最舒适的衣服,跟宝宝说说话,再开始进行简单的柔软体操,或是帮宝宝按摩。带着宝宝做柔软体操,教导他如何利用肢体改变身体重心,让自己可以坐起来、站立甚至行走。婴幼儿时期是感觉系统最敏感的时期,让宝宝做一些柔软体操可以增强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帮宝宝按摩可以运动他们的肌肉,使其更有弹性。况且,亲子间的肌肤接触及按摩时的轻声细语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建议妈妈帮宝宝进行足底按摩,因为脚底是身体各器官神经末梢的反射区,脚底按摩不但能温和刺激脚底的神经末梢,使宝宝气血流通,促进身体血液循环,tulaoshi也能增强宝宝的消化系统和免疫力。
Game (游戏)
婴幼儿处于0~3岁的阶段时,父母应该重视他们“身体动作”和“情绪情意”的发展,让孩子“认知性”的发展更完整,“游戏”学习这时变得很重要。游戏是帮助孩子身、心、情意发展的最佳利器,父母应该了解哪些游戏对孩子哪方面的发展帮助最大。帮宝宝选玩具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各阶段的发展,针对不同阶段选择最适当的玩具。玩具以柔软、容易抓取、耐摔为主;色调以自然、能引起宝宝视觉兴趣为最佳。拥有鲜明色彩、悦耳音乐的玩具通常最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
玩具也要能够启发宝宝的智力与创造力,增加孩子在玩玩具时的自信,再有就是经济效益的问题,玩具不能以价钱决定优劣,所以,选择玩具时,还应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以适当的花费让玩具发挥最大效用。真正的学习是要学会运用及整合,因此,选择适龄、适性及适能的游戏就变得特别重要。(执行·文/陈宇双 摄影/陈炳煌 编辑/福侠)
谈谈幼儿性情的九种特点
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性情。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时已具有9方面天生的特点,这些特点组成了每个婴儿不同的性情。
1、活动量
指宝宝一天活动中,所表现的动作节奏快慢与活动频率多寡。活动量无关个性的活泼,而与身的创造力。生理性较有关。通常活动量大的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较少,活动量小的宝宝所需的睡眠时间较长。
2、规律性
指宝宝的生理机能如睡眠时间、食量、排泄的规律性。如果宝宝睡觉、起床、大小便、肚子饿……都很准时,就是规律性强的孩子;反之,如果饮食生活不定时、定量,就是规律性差的孩子。
3、趋避性
指宝宝首次接触人、事、物、环境与情况等新刺激时,所表现的接受或退缩的态度。趋进性的宝宝通常较勇于尝试,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而退避性的宝宝则对新事物有退缩、逃避的倾向,不容易学习新事物、适应新环境。
4、适应性
指宝宝适应新的人事物、情况、环境的难易程度与时间的长短。适应性与趋避性有某种程度的关联,趋避性是直接的反应,而适应性则是自我调整后的反应。适应性同的孩子可以很快、很轻松地学习、接受陌生的事物,能从容应付突发的孩子则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接受新事物,常会显现出退避性。
5、坚持性
指宝宝正在或想要做某件事时,如果遇到困难、阻碍、挫折的话,继续进行原活动的态度。坚持性高的宝宝遇到困难时,会想办法克服,相对的个性就比较固执;坚持性低的宝宝遇到困难可能很快就放弃,但是个性通常较随和。
6、注意力分散度
指宝宝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而改变他原来进行的活动。注意力分散度与坚持性在某种程度上也互有关联,注意力分散度高的宝宝容易分心,学习无法彻底完全,较无坚持性;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宝宝则不容易分心,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目的,较具坚持性。
7、情绪本质
指宝宝快乐、不快乐或友善、不友善药勇敢、害怕等正负向情绪的表现比例。情绪本质正向的孩子经常笑咪咪的,容易结交朋友,态度积极而生活快乐;情绪本质偏向负向的孩子则多愁善感,或是爱闹别扭,容易对人产生敌意。
8、反应阈
指可以引起宝宝反应的刺激量,包括视、听、味、嗅、触觉、社会觉等。反应阈是内显的现象,反应阈低的宝宝只要一点点刺激,就会感到不舒服,譬如洗澡水的温度稍高或稍低,他就会排斥,抱的姿势稍微不对劲,就号啕大哭;反应阈高的宝宝则对刺激较不敏感,尿布里有大便,奶粉换一种厂牌,他都可以接受,不受任何影响。
9、反应强度
指宝宝对内外在刺激所产生反应的激烈程度。反应强度是一种外显的现象,反应强度高的宝宝,他的喜怒哀乐情绪及需求,较容易被人察觉;反应强度低的宝宝因为外显出来的信息太微弱,容易被人忽视他的反应与需求,然而这并不代表宝宝没有那样的需求,只是家长很难察觉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