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交流禁语 管孩子要有技巧
怎样与孩子相处?有的时候孩子的所做所为与你的想法完全相反,面对孩子天真直爽的问题又该怎样回答呢。先一起来看看交流过程中的禁言与妙语,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用对的方式管出好孩子!
举例:
1、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
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言
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很多小朋友想吃都没得吃,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不吃饭,我就给街边的小朋友吃。
妙语
你乖乖地吃了午餐,到下午吃茶点时,妈妈再带你去吃汉堡包。
专家指路:
孩子钟情于美味可口的零食是无可厚非的,而汉堡包及薯条等食品又特别为小朋友所喜爱。虽然如此,但父母总不能让孩子以此作为三餐的主要食粮,否则,不但影响孩子正常的营养吸收,也容易使孩子养成偏食习惯,到发觉时要把这坏习惯改掉也很难了。这些快餐小食对孩子来说是既美味又简单,而且这类快餐厅的设计气氛也迎合小朋友的喜好,加上随餐附送的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改变珊珊这种想法和偏食倾向,短时间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妈妈在下厨时便要多花一点心思,设计多些色香味美、配搭新鲜的食物款式,例如孩子喜欢吃薯条,可煮些西餐如汉堡牛扒加薯条,又或做个番茄生菜牛肉三文治,慢慢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
2、为什么只有我没有零花钱?
丁杰的父母皆是劳工阶层,每月赚取的薪水只够该月开支,所以也没有余钱给儿子作零用。丁杰眼见同学们有新波鞋、新书包上学,而自己的波鞋与书包已非常残旧,课间休息时想喝瓶汽水也没有钱买,越发感到自卑。他开始讨厌父母,讨厌这个家庭。有天晚饭,他看着桌上仅有的青菜和炒蛋,突然向父母大发雷霆:最终错的是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受苦?父母听后很伤心。
禁言
你真没良心,生你出来养大你,还说这些话。
有饭吃、有屋住,你算受什么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妙语
现在我们是穷,但只要乐观面对,总会渡过这个困境。
专家指路:
这个社会最怕是互相比较。贫穷不是罪过,但当孩子看到别人的生活条件、物质享受都比自己好,便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要消除这个心理障碍,父母便要灌输贫亦乐的意识给孩子,让孩子明白获得欢乐并不一定是用钱买玩具或电子游戏机。父母可在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呼吸一下大自然的空气,或者到沙滩玩水,这些活动都不需要花太多钱,而孩子又可以在伙伴间有话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会有一定的裨益。
这是个自卑感颇重的孩子,他认为自己生存在这个世上是在受苦,并把这种情绪发泄在父母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份鼓励,告诉他困境是暂时性的,只要父母努力工作,总会渡过这个困境。
然后引导孩子从正面去看整个家庭状况,例如,虽不算是丰衣足食,但相比一些农村的小朋友好,而父母努力工作都是想改善家人的生活,让孩子理解父母这份心意,从而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
增进母婴交流让孩子更聪明
新生宝宝出生以后,接触最多的人应该就是妈妈了。宝宝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妈妈来照顾解决。因此妈妈与宝宝之间的各种交流,直接会影响宝宝的身心发育。据研究,妈妈与宝宝之间的四种交流是对宝宝的健康发展非常有效果的。发育常识这些交流还可以挖掘宝宝智力发展的潜力,提高宝宝的智力。
触觉交流
母婴间的触觉交流,最常见的是母亲为婴儿授乳。因为,授乳已不单是为婴儿提供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为婴儿最初的触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婴儿以其最为敏感的口角、唇边和脸蛋,依偎着温暖的乳房后,能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这对其智力发育起催化作用。母亲经常抚摸、拥抱婴儿所产生的肌肤接触,也会获得同样的效果。高桥的研究发现,一生下来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情冷淡,发音迟缓,性格孤僻而难与同龄儿和睦相处。
视觉交流
婴儿出生一月左右,视网膜已经形成,但中心凹尚未发育成熟,故其可见距离不会超过40厘米,可见区限于45度,几乎只能见到眼睛正前方。不过,此时他们对于人脸,特别是人眼已有识别能力。母亲在喂奶时,总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因此,婴儿可在吃奶速度和进奶量上,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失去这种交流,婴儿吃乳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当然,除授乳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也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嗅觉交流
生物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视觉相当发达后,嗅觉便开始退化了。但是,婴儿的嗅觉却相当灵敏。刚出生几天的婴儿,便能闻出气味的好坏。在试验中,如果把浸过母乳的布片靠近婴儿鼻端,婴儿会顿时止哭而做出寻乳的姿态。由于婴儿能嗅出是不是母亲,故高桥提出,婴儿期由母亲陪睡可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其智力发育。他指出,那种不停更换陪睡者的婴儿,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睡眠时间和质量均大幅度下降。这对其身心发育不利,严重者可导致婴儿发育迟缓和幼儿期心理障碍。
听觉交流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一周后,即能分辨出人声或物声。这是因为,婴儿自出生起,便有声响需要,并能从各声响中产生诱发效应,从而很快以声音辨别是不是母亲。可别小看母亲与婴儿间的对话,细心的母亲会发现,在对婴儿说话时,他会动手动足,一副满足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多与婴儿对话,可使大脑正处在急剧发育中的婴儿,很快牙牙学语,为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缺乏母婴语言交流的婴儿,发语均迟于有母婴语言交流的同龄儿,且发语不清,表情不活泼。
读了以上内容,妈妈们肯定非常惊讶吧。想不到自己与宝宝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妈妈们尤其是上班族妈妈千万不要因为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繁忙就忽视了身边的婴儿宝宝。妈妈对宝宝的喂养照顾是宝宝认识这个新鲜世界的很好的途径。母婴之间的交流如此重要,妈妈们一定多多关注自己的小宝宝哦!
如何与孩子零距离交流?
专家解惑:如何于孩子零距离交流?
一月份应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月份了,不仅仅有一个能让他们收足“利是”,更有一个月的寒假可以好好休息玩乐。孩子们高兴了,可家长们就头疼了。总算是有了一个和平时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学校的孩子们好好沟通的机会,可效果总是那么不尽人意。与孩子交谈突然发现没有了共同语言,原本很乖的孩子突然变得很不听话,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这些都让家长觉得自己与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拉开了距离。
面对着有这些疑惑的家长, 1月23号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广州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协会创始人的廖新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温馨寒假,拉进亲子距离”的讲座来为大家答疑解惑,网频道于此次讲座对廖老师进行了专访,让各位爸爸妈妈能够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寒假与春节。
与孩子沟通:双行道才能更畅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很多传统的”育儿宝典“已经变成了”育儿古典“,于今已经不适用了。”,廖老师向记者表示,中国很多传统的育儿观点都是站在家长权威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是一种“单行道”交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交流往往都是有去无回,得不到孩子的回应。“想必大家小时候应该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种单行道交流的特点是,话语权与决定权都掌握在家长的身上。而与之相似的另一种现象,就是把孩子当宝贝来呵护,言听计从,宠溺惯爱,话语权都在孩子身上,什么事情,孩子说了算。“这种便是孩子通向家长的单行道”廖老师幽默tulaoShi.com的说到。
而无论是家长权威还是小皇帝发言,这种亲子之间的沟通只是单向的,一方发话,一方执行。这种沟通就像人和机器的沟通,用于亲子之间的沟通绝不可取。廖老师明确的表示“我们要改变亲子关系,就要从改变我们的亲子观念开始,由一种单向的灌输转变成一个双向的互动。”
路基的准备:家长要坚定观念
“由于网络媒体的介入,信息大爆炸也进入到了孩子的世界。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是成人不可比拟的,所以在面对一些新生的资讯信息室,也就出现了孩子成长得比家长还快,做家长的已经和孩子脱节,自然就没有共同话题可沟通。”很多家长都表示互动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对于这个问题,廖老师给出了如上的回答。
“家长要坚定自己的育儿观念。”这是廖老师给家长们的第一个建议。中国的育儿经代代相传,俨然如同“传家宝”一样,成了“世袭”的传统,爷爷这样教爸爸,爸爸再这样教儿子,儿子再继续这样教自己的儿子,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东西。当家长谋求改变时,必然会因为观念的不同而受到亲友方面的阻力,这种现象在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家长一定要明晰自己的定位,面对这种阻力首先做好沟通工作。与亲友特别是长辈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然后再开始自己的育儿计划。”若非如此,在家庭的教育中就容易出现七嘴八舌的教育灌输。这会让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无所适从,无法选择该听谁的,从而引发对家庭的不信任感,最后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形成明显的青春期叛逆。
婴儿出生13周:怎样和孩子交流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对于孩子的交际能力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二三岁时是最佳时机,英贝对于此时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如下的方法。
从小培养孩子准确可靠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促进其思维发展。通过与小朋友、家长、老师的交流,可开阔视野,更加促进其智力的发育。孩子在2~3岁时,大脑皮层中语言中枢已逐渐发育成熟,此时正是语言发育的最佳年龄,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机,因势利导,强化训练,促进孩子语言的发育,让孩子拥有一副好口才。
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从孩子1岁多即刚刚学说话时抓起。小儿语言功能的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从发单声开始,直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在2岁时主要让孩子多掌握一些简单的名词和动词,如爸爸、妈妈、打、走等。2岁后可教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副词,如好、坏、乖等,并注意一些简单而又完整语句的训练,如妈妈好叔叔走等。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复合句,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要求,家长和孩子之间已经能够用语言来相互交流。此时是丰富孩子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家长应抓住时机,父母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采取下列措施。
1.家长多与孩子交谈。通过谈话可了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2.给孩子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随时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如今天最有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明天想干什么?刚才在电视上看到了什么节目?等,注意倾听孩子的讲述。如果孩子讲述的内容不清楚、难以理解,家长可以和气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听懂你的话,请你再讲一遍吧!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所讲的东西感兴趣,从而为其语言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3.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谈。让孩子从小养成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好习惯。
4.帮助孩子正确、恰当地使用词语。当孩子说我要那个我要这个时,要及时帮助他说明所要的具体物体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并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孩子的口齿是否清楚、发音是否准确,对于错误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切不可重复孩子错误的发音。
5、要重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因为我们知道,4岁以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再来补救就难了,严重的语言能力缺陷,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再说,父母们都希望孩子的智力,能在学前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目前智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要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必要条件是能够与孩子进行充分的语言沟通,其它如孩子的想象、记忆、观察等能力的提高都与语言能力有密切的关系。孩子言语表达得流畅、敏捷、精确,会对孩子大脑发育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