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母婴专家指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观察力是在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而且是形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和智力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这项能力非常重要,一般父母可从以下7个方面来做;
第一步: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
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尤其以眼睛的保护最为重要。如果任由宝宝在电视机前一连呆上几个小时,对眼睛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步:感觉训练全方位展开视觉
1、带宝宝到大自然中多看美丽的风景;
2、把房间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
1、让宝宝多听些动人的音乐;
2、每天父母和宝宝对话多一些。
触觉
1、给宝宝洗澡时,用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摩擦宝宝的身体。
2、把宝宝包在床单里做大摇船的游戏,会使宝宝的平衡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得到培养。
第三步:提醒和肯定宝宝的观察
宝宝最初的观察活动,是无意识的。如果这时能得到你的肯定,他的观察行为就会得到强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mama/)比如:你带宝宝到街心花园玩耍,宝宝在草地上发现许多好玩的东西,他的眼前有:绿绿的草、几朵小花、一小堆土、一群蚂蚁,还有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妈。这个时候,宝宝可能会兴奋地扭来扭去,欢快地叫起来!你就可以问他:宝宝,你在看小蚂蚁吗?小蚂蚁好可爱啊!对小蚂蚁的强化,就有可能使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蚂蚁上更多的时间,增加注意的深度,观察得更认真、更细致。
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可能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孩子观察力的重要性。母婴专家指出,儿童良好的观察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对夏天来到,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m.tulaoshi.com在信手拈来的游戏中训练宝宝的观察力吧。
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观察力。同时,观察力也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mama/)许多科学家、研究学者之所以能够在他们的研究领域内有所成就,很多时候并不因为他们比他人更聪明,而在于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于他们非同寻常的观察力,在于他们对身边看似寻常事物的超越一般人的的敏锐洞悉。良好的观察力对孩子的成长与求知是很重要的。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缺乏稳定性。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行观察,常常受到身边事物的较为突出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支配。并且常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任务,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持续时间短。有实验显示,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有所延长,6岁时大约达到12分钟。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有的不到一两分钟。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重在引导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通俗地讲,观察就是有目的地注意某个事物并试图更深入认识该事物的过程。母婴专家指出,从小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观察的能力十分重要,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重在引导。
重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引导
观察力是一种需要特别培养的能力,这让不少家长产生了一种想当然的认识,认为观察力的培养应该经由专业的训练,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观察力的培养,最主要的战场还是日常生活:
1.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而言,周围的世界到处都是令她好奇的对象,很容易引起他的关注,正所谓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观察力的培养,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结合具体的观察行为进行,所以,孩子开始关注某个事物时,就是观察力教育的良好契机。
2.日常生活的引导更加自然、随机,不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的压力,更适合学前期的孩子。
随机引导孩子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的内容,可以随孩子的年龄逐渐提高要求。比如,对于还不大会说话的孩子,可以让她们以指认为主,经常问他们些电灯在 哪里?红色的球在哪里?之类的问题,引导他们从周围事物中搜寻目标物体。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给她们提些比较不同点的要求,比如,问些今 天妈妈穿的衣服和昨天有什么不一样?、这个小碗和你用的那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之类的,对比较相同点的要求,则可以提的稍晚一点。孩子能主动接受 观察任务之后,还可以鼓励孩子对某个事物进行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比如,豆芽的生长过程,小蝌蚪怎么变成小青蛙的等。
观察的对象还可以由周围的事物转移到对人物的观察。比如,带孩子上街的时候,可以有意让孩子观察走过身边的某个人,然后问孩子那个人穿着什么衣服?你觉得她开心吗?之类的,让孩子的观察中对人际交往产生敏感。
需要提醒的是,把日常生活作为观察力培养的课堂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意愿,不把教育的成分强加给孩子,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玩什么东西,就急于过 去引导孩子观察手中物体的颜色、形状之类的,其实这未必是孩子欢迎的,如果孩子比较抵触这样,一定要立马终止自己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