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告状啦
电视剧里面的状师都是一副惩恶锄奸为民伸张正义的样子,可飞飞妈妈家真出了个“小状王”。飞飞妈妈可发愁了:幼儿园里,飞飞特别喜欢“告发”别人,这可怎么办?
为什么那么多“小状王”
其实,很多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都变得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
三四岁大的小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人还很有依赖性,特别是宝宝上了幼儿园,对老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就是好,老师指责的就是坏……所以,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
“告发”背后的潜台词
小孩子的心思有时候很复杂,什么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在他们告状的背后,其实有很多的“潜台词”。
1. 我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做?
有时孩子告状是一种询问,因为自己不清楚某些事情该不该做,见其他小朋友做了,自己也想模仿,可又不知爸爸妈妈的态度如何。飞飞在邻居的土豆家和土豆一起看电视,土豆越看离电视机越近。飞飞这时忍不住向土豆妈妈“告状”:“土豆往前挪啦!”飞飞在自己家,妈妈不准他离电视机那么近,可土豆家呢,情况不清楚,所以飞飞告状的潜台词其实是“我可不可以往前挪”。
父母的做法:要让孩子知道,看电视坐得太近,这是铁定不能允许的。不管在任何地方,或者别人先这样做了,都不能改变这条原则。
2.老师,你看我做得多好!
飞飞在幼儿园,最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甜甜的饭没有吃完。”“老师,小小不好好画画。”这些告状的潜台词其实是“我把饭全部吃完了,我画完了”,想被老师表扬。
父母的做法:那就给孩子一点表扬吧,这没什么可值得吝啬的,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也懂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但是并不是因为他的“告发”而表扬他,而是因为他确实完成得好。
3.我到底该怎么办啊?
飞飞和家属院里的乐乐又为了什么事情争了起来,后来干脆打起来了,被乐乐抓了一个血印子的飞飞别提有多委屈。只有赶紧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乐乐不讲理,还打我!”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减少忧虑,以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与其一个人伤心还不如赶紧告状,这样也会心安理得一点,觉得自己必定会得到应该的补偿和公理。
父母的做法:先尽情地安慰一下吧,让他知道你永远都支持他,然后再鼓励他勇敢、大胆一些。
4.谁让你不给我玩,这下栽了吧!
飞飞也有“坏心眼”。玩玩具的时候,毛毛不把自己的天线宝宝给飞飞玩。飞飞看到毛毛在使劲扯天线宝宝的头发,就大声告诉老师:“老师,毛毛在给天线宝宝拔毛啦!”
父母的做法:对孩子这种“小心思”,可以包容一点。就事论事,只对他“告发”对象的行为做出应有的反应。当然,也可以暗示他,“小聪明”没有用,大人其实心里明白着呢,自己该干嘛干嘛去。
妈妈应对
看起来在意 事实上忽略
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你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但其实最好“忽略”孩子告状的内容。除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是非对错之外,任何教育都和平时一致,不因孩子告状而发生改变。
1.宽容的态度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要善于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处处处心积虑找别人的茬。
2.自信而不自我
太喜欢告状,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父母要在平时生活中就让孩子处理好自信和自我的关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一个从小就具有领袖气质、充满自信心的小孩子肯定不会有事没事地把“老师,×××又怎么啦”挂在嘴边。同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不能太自我。否则,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坏的,就值得告状。
当然,这两点就算我们大人做起来也不会很容易。只是父母要用心在这两点上,日积月累,你就会看到孩子的改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