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5个月宝宝的智力和潜能
说出简短句
一岁五个月的女宝宝,40%以上都能把词组合成简短的句子,并说出来;而男宝宝,可能只有20%拥有这个能力。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男孩、女孩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性宝宝间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可能早在几个月前,就能说出10个以上的简单句子,有的宝宝直到现在可能只会说出几个简单句,或只是使用单字表达意思。到了这个月龄,如果宝宝一个字还不会说,就应该看医生了。
理解物品的归属
16、7个月的宝宝开始理解物品的归属,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当宝宝看到妈妈的鞋子和爸爸的帽子时,会说出妈妈鞋和爸爸帽。看到娃娃穿的漂亮衣服时,会说出娃娃衣。宝宝还会提起他曾经看到的东西、人、动物和某个事件。如父母带宝宝去动物园游玩时,看到过海豚表演,宝宝可能会在某一天突然对妈妈说海豚(顶)球,尽管宝宝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他的意思,但是妈妈能够理解宝宝说出的这些不连贯字词的意思。语言离不开生活,宝宝就是在分分秒秒的生活中学习母语的。
说出自己的名字
宝宝不再说吃果果喝水尿湿湿等没有主语的词语了,而是开始使用简单的短句,妞妞吃果果妞妞喝水妞妞尿湿湿。主语、谓语、宾语都全了。当宝宝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进步,也是认识自己的开始。宝宝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当没有人在身边时,不再像原来那样,见不到妈妈就大哭。
对上下、内外、前后关系的理解
一岁五个月的宝宝,对诸如在里面、在上面等空间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能运用,这需要宝宝有空间想象力。妈妈可以把苹果放到衣袋里,问:宝宝吃苹果吗?当宝宝说吃时,妈妈就指指衣袋:在妈妈的衣袋里。如果宝宝去衣袋中掏,宝宝就理解了在……里的概念。同样,也可用这样的方式,让宝宝理解在……上在……下的空间概念。
通过看,认识物体的特性
最初,宝宝看到所有的东西都是同样意义的,仅仅是印刻在宝宝的视网膜上,被记忆到大脑中的影像。后来,宝宝记住了他所看到的物体的名称,把他所看到的物体与抽象的名称联系在一起;再后来,宝宝不但知道他看到的物体叫什么,还知道这个物体是干什么用的。这时,宝宝的视觉、听觉和思维相互配合,使得宝宝初步具备了认知事物的能力。宝宝不但认识了物体的外观,知道它叫什么,是干什么的,还逐渐开始认识物体的本质。比如能够分辨出玻璃和木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玻璃摔到地上会碎,而木头摔到地上不会碎。接下来,宝宝就开始动脑筋,琢磨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比如看电视,为什么能够看到电视中的人,为什么能够听到电视中的人说话,却摸不着那个人;为什么电视中的人不会抱他;为什么他不能把电视中的大苹果拿过来吃……宝宝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学会思考,发现新的问题。
视觉追踪
如果妈妈不想让宝宝拿到某种物品,就不要把它放到宝宝可以看到的地方,包括宝宝可以够到的地方。因为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已经会打开抽屉,拉开橱门,掀起布帘,打开瓶盖,挪动他能够挪动的物体,甚至还会借助小凳子增加自己的高度,去够放在高处的东西。当妈妈发现宝宝拿了不允许拿的东西时,可能会转移东西存放的地点,可不要在宝宝眼皮底下转移。因为,无论你转移的路线怎样曲折复杂,宝宝都能寻踪找出来,这就是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
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
一岁五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某些功能了,如耳朵是用来听故事的。但是,宝宝还不能抽象地理解为什么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如果你告诉宝宝,嘴巴是用来说话和吃饭的,宝宝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如果你告诉宝宝嘴巴可以叫妈妈,嘴巴可以喝奶,宝宝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妈妈和宝宝说话,开发宝宝智力时,不可过度。当宝宝还没有达到那个时期的成熟度时,过早地开发会扰乱宝宝整体有序的发育过程。
对物品的区分能力
一岁五个月的宝宝对物品的区分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不但能够区分大部分同类物品,还能区分相近物品,如宝宝知道碗、勺子和水壶是厨房里的物品,它们都属于餐具。宝宝不但会把鞋子放在一起,还知道鞋垫是放在鞋子里的,袜子、鞋子和鞋垫关系密切。
怎样能促进婴幼儿的智力潜能
有研究表明,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及效果,可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形成。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首先,父母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游戏时间。
如果说在婴幼儿出生的第一年里,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显得举足轻重的话,那么,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满足其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童年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游戏不仅仅是好玩,它也是婴幼儿理解世界、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对于婴幼儿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婴幼儿在游戏中,脑和全身各个器官都处于活动状态,这是一个在大脑统一指挥下的身体协调活动,有利于婴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而各种各样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挤占孩子的游戏时间,对儿童身心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许多研究表明,过度的学习,缺少游戏的时间和空间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厌学等的重要原因。
第二,父母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许多研究指出,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明显的积极情感模式,积极言语、表情、动作明显增多,情绪更活泼、愉悦。
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感到孤独,父母可以通过带孩子探亲访友、鼓励左右邻舍的孩子串门等方式,给孩子创造结交同龄伙伴的机会。
第三,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养育。
传统的育儿观念中,0-3岁婴幼儿的养育常常是母亲的事情,父亲的作用可有可无。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参与养育的婴儿更加聪明、机灵、好奇、愉快。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lifayu/)父亲的参与是婴幼儿积极情感满足的重要源泉。对父亲与婴幼儿交往的观察研究发现,父亲更多地与婴幼儿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常常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使婴幼儿感到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更加活泼、开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hilifayu/)第四,父母要用自己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切忌将自己在婚姻、工作或社交上的挫折迁怒于孩子。一些初为人母者在婴儿出生后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她们往往感到非常疲倦,睡眠不足,精神抑郁。不过。只要父母秉持着爱心与耐心,就可为孩子营造出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