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孩子的四个小技巧
常言道:“忠言逆耳”。孩子有了过错,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缺点“直言不讳”地批评,往往会给孩子咄咄逼人的感觉,使他难以接受,甚至因此引发对立情绪。相反,如果家长掌握说服孩子的方法与技巧,就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观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赞美说服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并给予赞美。所以,家长在说服孩子时,不妨用“放大镜”观察孩子言行中的闪光点,给孩子一个超过事实的美名,让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找回自信,进而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家长的劝说,学会自律。
例如:齐景公生性好玩,常常爬到树上去捉鸟。晏子想说服齐景公改掉这个恶习。有一天,齐景公掏了鸟窝,一看是小鸟,就又放回鸟窝里。晏子问:“国君,您怎么累得满头大汗?”齐景公说:“我在掏小鸟,可是掏到的这只太小、太弱,我又把它放回巢里去了。”晏子称赞说:“了不起啊,您具有圣人的品质!”齐景公问:“这怎么说明我具有圣人的品质呢?”晏子说:“国君,您把小鸟放回巢里,表明您深知长幼的道理,有可贵的同情心。您对禽类都这样仁爱,何况对百姓呢?”齐景公听了这些话十分高兴,以后再也不掏鸟玩了,而且更多地去关心百姓的疾苦。晏子顺利地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晏子的赞美说服了固执顽皮的齐景公,可见赞美是一种教育孩子的无穷力量和良方妙策。在运用赞美说服时,家长必须注意根据孩子的嗜好、习性及其脾气和情感,抓住孩子的心理弱点,选择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赞誉,才能取得好的说服效果。家长还要注意褒奖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如果夸过了头,给孩子虚假的感觉,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拆屋技巧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上开个窗口,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可是如果提议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相应退让,同意开个窗口。”孩子在判断事物时,总会无意地进行相互比较。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接受某件事情,不妨用另一件更困难的事情作反衬,出于趋利避害、两难当中取其易的本能,孩子就会痛快接受想让他接受的事。
例如:小庆放学回家,进门就嚷着要吃红烧肉,恰巧小庆妈不在家,小庆爸为了让小庆改掉不做家务的懒惰行为,就巧妙地运用了“拆屋技巧”。
小庆:“爸爸,我快饿死了,你做了什么好吃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1/)爸爸:“妈妈今天不回来,要吃饭就得我们自己做。我看干脆晚饭不吃了吧,煮饭麻烦,法律也没有规定一天吃三顿呀。”
小庆:“爸爸,我肚子饿得不行了。”
爸爸:“要吃也可以,不过菜橱里只剩下些咸萝卜,将就点,就吃咸萝卜吧。”
小庆:“妈妈说要吃有营养的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1/)爸爸:“你想吃什么?”
小庆:“我想吃红烧肉。”
爸爸:“那你去买吧。”
小庆:“拿钱来。”
案例中,爸爸首先提议“不吃晚饭”(“把房顶扒掉”),给小庆以“绝望感”,再提出“去买肉”(“墙壁上开个窗口”)这个劝说目标,小庆就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问题,避免与孩子无休止的扯皮与纠缠。
妙喻说理
在说服孩子的过程中,最令孩子反感的就是家长滔滔不绝地灌输一堆大道理,而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则是心中最爱,因此,家长不妨利用寓言故事来妙喻说理,使孩子冷静深思、豁然顿悟,达到说服孩子的目的。
例如:小强是个属鼠的孩子,由于他连续两次在考试中得了满分,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今天说小明是笨蛋, 明天说小刚是弱智,只有自己才是天才。于是,爸爸便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
“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走近去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由此认定,只有老鼠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以后,它既瞧不起猫,又看不起狗,甚至还拿狼开心。有天居然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去了,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忘形,它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飞,飞了好半天,扑通一声掉到臭水坑里!孩子,‘自’‘大’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是鼠年,你这只小老鼠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要想不会,就必须遵守一个前提,这就是永不骄傲!”听了爸爸的故事,小强很快便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这位睿智的爸爸对孩子的缺点并未直接斥责,也未生硬地给孩子讲述大道理,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孩子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可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了极好的说服效果。
借物明理
说理不仅需要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证明真理”,而且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思维去“显示真理”。所以,家长应该借助一定的事物来将道理说得生动、具体、形象。要用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将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意蕴,用耳闻目睹的趣事或实例,淡淡引进、渐渐深化,进而使孩子领悟教育的要求,明确进取的目标。
例如:古时孟母断机教子就是借物明理最好的例证和模范。传说孟子刚上学时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背着母亲不去读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一天,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逃学回来,就拿起刀子当着儿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怒斥说:“我织布供你读书很不容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就无法织成,学问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你学习和我织布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才呢?”经过孟母断机施教,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铭记心中,从此旦夕勤学,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大师。
由此可见,在说服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果能借用事物来说明道理,就可以避免说大话、空话,联系实际把道理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