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经:新生儿护理攻略
高手妈妈不是天生的,育儿的本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当您成为新妈妈的那一刻起,您就开始了“新手上路”的历程,无论是书上看的、网上搜得、“过来人”教的,从现在起就要进入实践检验阶段,别紧张,用您充满母爱的心去学习,您一定会养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新妈妈日记摘选
2007年1月22日
老公带着天天去医院了。出院的时候,医生叮嘱我,天天的黄疸还比较高,要随时注意。回家两天了,天天看上去比在医院里还要黄,好像也不怎么愿意吃奶了,今天一早,我就急着催老公带她去医院看看,但愿她不要紧!
2007年1月24日
天天的黄疸退了好多了,看来我前几天是过于担心了,每天看着月嫂给她洗澡,穿衣服,心里真是佩服,我连抱抱她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弄疼了她,看来我要开始学习照顾她的生活了,不然等月嫂走了可怎么办呢?
据调查显示: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新妈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任何母亲都想给予孩子最好的健康保护,新妈妈们对新生儿护理的一些细节问题非常关注。在对宝宝的日常护理中,(准)妈妈们对宝宝疾病防治、皮肤五官等的护理、怎样给宝宝洗澡、怎样卫生哺乳,以及如何让宝宝睡眠质量更好等等问题都普遍关注。
专家观点
认识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王惠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主任 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全国心系系列活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宝宝出生4天了,母奶吃得很好,但脸上的皮肤呈现轻度的黄染,体重似乎也下降了一点,口中还可看到淡黄色的小点点。尤其是发现乳头下有蚕豆大硬块,并有少量泌乳。宝宝是否出问题了?其实孩子一切正常,所看到的其实是新生儿所特有的生理现象,不用治疗。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一般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粘膜发黄,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若黄疸出现过早,或程度严重,如手掌、脚底发黄等,或持续不退,或消失后再现,应考虑为病理现象,应及时上医院。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生后1~2天开始出现体重下降,下降幅度为出生体重的6~9%,最多不超过10%,且多数新生儿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
乳房增大与泌乳
乳房增大与泌乳多在生后3~5天出现,约2~3周后消退。男女新生儿都可发生。乳房增大是由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的催乳素及孕酮的影响所致,不要用手挤。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会出现阴道流出少量带血分泌物(假月经),3~5天后自行消失。这是由于胎儿期从母体获得的雌激素在出生后突然中断所致,不需处理。
“螳螂嘴”与“马牙”
新生儿口腔内两侧颊TuLaoShi.com部各有一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牙龈部有散在的淡黄色、米粒大小颗粒,俗称“马牙”。有时硬腭中线上也可见类似结节,均为上皮细胞堆集所致,几周后会自然消失。千万不要擦,以免感染。
频频给宝宝洗澡也是错
今年入夏以来广州天气高热多雨,容易诱发皮肤病。有些年轻父母为免宝宝受湿疹、念珠菌皮炎、尿布皮炎等广州地区夏季婴儿常见皮肤病的侵扰,频频给宝宝洗澡,殊不知这样做却有可能适得其反。 近日在上海发布的一项最新婴儿肌肤研究成果显示,和成人相比,刚出生的婴儿肌肤具有七大特性,也需要保湿防晒,频繁洗澡或者过度晒太阳是宝宝皮肤护理的大忌。
这七大特性包括皮脂分泌量低,皮肤薄易受伤,皮肤维持PH值平衡的能力弱,皮肤较易干燥,抗紫外线能力差,新生儿不具备“眨眼反射”保护机制,容易“红屁股”。研究显示,为促进骨骼生长,特别是维生素D的合成,婴儿应该适度晒太阳。但家长特别要小心的是,婴儿的皮肤黑色素功能远比成人低下,不能有效阻隔紫外线,很容易晒伤。
婴儿皮肤更易干燥
婴儿皮肤非常娇嫩,主要是因为表皮和真皮的结合区发育不完全,而人体负责将表皮和真皮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叫做“半桥粒”的结构,层与层之间黏合力弱,表皮容易剥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缺损。因此,外界的刺激物、抓挠、稍带力度的触碰都会损及皮肤。刚出生的宝宝有一层天然保护层——胎脂。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总皮脂含量与成年人相当接近,但出生后皮脂腺分泌量迅速下降,这和婴儿的大汗腺较小,细胞内也没有皮脂分泌颗粒有关。到出生一个月时,皮脂分泌量已经降低到原来的20%,直到8岁才开始回复,12岁才能稳定在较高水平。而皮脂对形成皮肤表面的保护性酸膜至关重要。
专家表示,新生儿的皮肤PH值接近中性,即为7。出生后一周内,由于角质层细胞生成的磷脂酶A2使皮肤逐渐酸化,皮肤的PH值降低至成人水平的5.5~5.9,甚至更低。然而,皮肤表面的正常酸化有赖于角质层的完整和皮脂的保留,因此,婴儿皮肤不像成人那样可以中和外界的碱性物质,更加脆弱。
婴儿皮肤含水量比成人高,新生儿皮肤含水量为74.5%,婴幼儿为69.4%,而成人皮肤水分仅为64%。不过,尽管婴儿皮肤吸收外界水分的能力强,但由于屏障功能的不完善,水分挥发也快,因而更容易干燥。
夏天晒太阳莫超15分钟
夏季宝宝容易出现“红屁股”。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肤的渗透性高于成人。由于大小便的原因,宝宝臀部的清洗次数特别多,脂溶性物质和酒精类溶剂容易借机渗透进入皮肤。再加上婴儿臀部处于尿布的包裹之下,环境潮湿而又不透气,且与尿布有较多的摩擦,因而出现“红屁股”现象。这也是尿布皮炎这种婴儿最常见的皮肤病发生的原因。根据统计,受潮湿、粪尿里酶类的刺激和摩擦损伤的混合作用,每个婴儿平均每3个月就要发生一次尿布皮炎。
婴儿皮肤比成人要显得白嫩,原因是皮肤细胞合成黑色素的功能低下。研究显示,婴儿的光敏感性更高,日光照射使得皮肤细胞的更新速度以及胶原/弹性蛋白的交联程度显著下降。由于紫外线可破坏细胞的DNA,且越是分裂旺盛的细胞越容易受伤害,而婴儿皮肤细胞分裂和合成代谢活动正处于旺盛期,因此, 紫外线对宝宝的杀伤力比成人更大。
专家建议,宝宝晒太阳的最好时机是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的晴好天气,晒的部位则以脂肪积累较厚的臀部和腿部为佳,最好根据地区和季节不同调节晒太阳时间。例如,夏天阳光强烈,每次晒太阳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冬、春、秋三季则控制在半小时,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晒太阳的时长要以孩子皮肤不发红发烫为准。
注意眼睛别受刺激
成人眼睛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眨眼。这种“眨眼反射”其实是人体在后天形成的一种保护性反射。
专家表示,新生儿并不具备这种自我保护机制,直到1.5~2个月大时才能形成眨眼反射,因此受到异物刺激也不会通过眨眼来“提醒”父母注意,等到宝宝用号啕大哭来表示抗议时已为时晚矣。因此,对于两个月以下的宝宝,父母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眼睛是否受到异物、强光的刺激。
注意五个原则
一是对婴儿进行洗护时动作要轻柔,平时需要对皮肤进行保护和润滑,避免摩擦和外力作用导致表皮破损,洗澡和抚触力度以皮肤不要发红为准。
二是新生儿在出生后皮脂腺分泌迅速降低,洗护时要尽量保留皮脂。新生儿的胎脂不必洗去,洗浴时也不要过度清除皮脂。0~3岁的婴儿一般一天洗一次澡,早产儿可以2天洗一次。气温超过30摄氏度且宝宝特别容易流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洗澡次数,但最好不要超过两次。
三是出生仅一个月的新生儿使用的沐浴用品不能对眼睛有刺激性。
四是为预防“红屁股”,除了减少清洗次数、保持屁股干燥外,婴儿不能使用成人的碱性沐浴产品,也不宜使用含有酒精等溶剂和其他成分的清洗液和用品。应使用中性产品,以免破坏婴儿皮肤的PH值和皮肤表面的正常菌落。
五是要保持婴儿皮肤的高含水量,就需要减少经表皮的水分流失,应选择注重保湿功效的润肤品。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专家指出,新生婴儿的皮肤和毛发与成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着差异。角质层加上真皮层的总厚度,早产儿为0.9毫米,足月儿为1.2毫米,而成人为2.1毫米,婴儿皮肤厚度仅为成人的43%~51%。
从结构上看,婴儿皮肤的角质层由类似贴壁细胞样的细胞一层层组成,在15层左右,而成人有20~25层。婴儿的真皮层较成人薄,弹性纤维较少且较不成熟, 胶原成分不同,胶原/弹性蛋白之间的交联尚未形成。
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屏障
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屏障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一道关口。专家呼吁家长和医院重视新生儿筛查,避免错过早 期诊断、治疗的良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某些先天性代谢缺陷性疾病进行筛查,找出可疑病例,再加以进一步检查
确诊,从而使有这些疾病的患儿得以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日后造成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目前,新生Tulaoshi.com儿疾病筛查已写入《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每个新生儿都有疾病筛查的权利。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新生儿普查项目一般包括听力筛查和苯丙酮尿症及甲状腺低下症筛查三项。若能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严重聋哑儿的发生。早期发现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低下,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避免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
山东省妇产医院副主任医师马开东表示,国际上对新生儿筛查工作十分重视。因为把遗传性代谢病的防治重点放在新生儿期,所获得的疗效远高于发病后的治疗。但由于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总体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普及率不高,很多家长还没有认识到筛查的重要性。
专家表示,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最后一道屏障,它能使疾病在严重损害来到之前就获得有效治疗,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冬季预防新生儿皮脂硬化
我们通常把体温表不能测量的低体温称为体温不升,即表示腋下体温不足35℃。成人和儿童一般极少发生体温不升,但出生不足一个月的新生儿却时有发生。
新生儿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体温中枢功能不成熟,体温易随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室温太高,新生儿可发烧;室温太低,又可出现体温不升。新生儿体表面积按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多2.7倍,以至每公斤体重的散热量竟为成人的4倍,加之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保持体温的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发生体温不升。早产儿或足月低体重儿的神经调节功能和皮下脂肪保暖功能更差,单位体 重散热量更高,发生体温不升的机会就更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新生儿的体温低于35℃时,脂肪组织就可能发生凝固,皮肤变硬,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早产儿尤易发生,同时往往病情更为严重。
新生儿皮脂硬化症的主要表现为:当外界温度过低时,新生儿全身冰冷,体温不升,动作少,哭声微弱,不吮乳。继而出现双大腿外侧皮肤变硬,以后逐渐蔓延至双颊、双臂外侧、臀部、胸背部乃至全身。皮肤局部发硬、光滑、冰冷、皮肤紧贴皮下组织,僵硬不能移动, 呈暗黄色或青紫色。双颊皮肤硬化影响吮奶,常常不能进食;胸部皮肤硬化影响肋间肌运动,从而影响呼吸。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患儿多数并发肺炎,还容易伴发脐炎和败血症等。最终常因肺出血而死亡。本病死亡率极高,约为35%-50%。
因此,冬季应注意预防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体温不升和皮脂硬化症。关键措施是注意保暖。成人最合适的环境温度为25℃-28℃,在这个温度中热量的消耗处于最低水平,称为中性温度。一个出生24小时的足月新生儿,裸放在暖箱中,所需要的最合适温度为31℃-34℃;早产或低体重儿对温度要求还要高一些,为33℃-35℃。一般家庭将新生儿穿暖,包裹好,室内最合适的温度应不低于25℃,早产及未成熟儿还要稍高一些。
没有暖气的家庭,应使用双眼火炉或准备2个火炉,以免熄火时室内温度太低;住楼房以暖气取暖的家庭,如果不能保证如上温度,应另加电暖气、煤炉或其它取暖设备。无论哪种取暖方式,都就确保新生儿24小时的室温。
谨防新生儿脐带感染(图)
谨防新生儿的脐带感染
脐带未脱落前给宝宝洗澡时不要弄湿脐带,可以用75%的酒精擦拭根部,预防感染。当脐带脱落后发现有渗出液时,除了需要进行局部消毒,还要保持脐部干燥,不要包扎或覆盖脐部。如果伴有体温高时,还要加用抗生素消炎,防止炎症的进一步加重。有时脐部会有小的增生的肉芽组织,必须到医院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脐带在1~7天内即可脱落
如何让新生儿心理健康成长
如何让新生儿心tulaoshi理健康成长
现代医学证明,新生儿有令人惊奇的行为能力,并有神秘多变的心灵世界。有专家研究证实从新生儿起通过视、听、触觉给宝宝以亲情的爱抚,有培养孩子良好情绪的作用,可促进心理健康发育。
新生儿的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1、多与宝宝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大脑有上千亿的神经细胞渴望从“窗户”进入信息。你可以发现,他们最喜欢看妈妈的脸。有资料表明,被母亲多加关注的孩子安静、易笑,这为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础。
2、多与宝宝说话:小宝宝的耳朵是他的第二个心灵的窗户。当小宝宝醒来时,妈妈可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温柔地与其说话,如“宝宝饿了吗?妈妈给宝宝喂奶奶”;“宝宝尿尿了,妈妈给宝宝换尿布”……等等,宝宝听到妈妈柔和的声音,会把头转向妈妈,脸上露出舒畅和安慰的神态,这就是宝宝对妈妈声音的回报。经常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使宝宝感到安全、宁静,亦为日后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础。
3、多给宝宝温柔的抚摩:小宝宝的皮肤是他第三个心灵的窗户。皮肤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大脑的外感受器。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爸爸妈妈的手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的身体、大脑和心里。这种抚摸能滋养宝宝的皮肤,并可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宝宝智力及健康的心理发育起催化作用。在平时,你可以发现,常被妈妈抚摸及拥抱的孩子,性格温和,安静、听话。
帮新生儿洗澡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的洗澡盆最好专用。洗前先将盆刷干净,妈妈的个人卫生也要先作好,再将大毛巾、衣服、包布、尿布等准备好。室温最好在摄氏24度,水温约为37至38度,或用成人肘弯试水,感到不冷不热即可。给小儿洗澡,动作要轻柔敏捷。以脐部为界,分两部分洗。先使小儿仰卧,妈妈用左手托住小儿枕部,拇指及中指将小儿双耳向前按,贴于耳前脸上,以防洗脸水灌入耳内。小儿臀腰部夹在成人腋下,背部躺在成人左前臀上,固定后,右手用小毛巾浸温开水,先洗双眼分泌物(自内眼角向外眼角擦洗)、耳后、颈、胸、背、双腋窝、双上肢及双手。新生儿的手掌抓得很紧,应掰开洗净。擦洗腹部时,不要弄湿脐带。此后,将小儿倒过来,使小儿的头顶贴在妈妈的左胸前,用左手抓住小儿的左大腿,右手用浸水的小毛巾先洗会阴腹股沟及臀部(女婴一定要从前向后洗),最后洗下肢及双脚。一般不需用肥皂。
洗完,立即将小儿用大毛巾裹上,轻轻擦干,特别注意皮肤皱折处更要干燥,然后薄薄扑上一层婴儿爽身粉。脸上不要抹香脂或雪花膏,以免刺激皮肤。如鼻腔有干痂,可用湿棉棒轻轻捻出,最后用棉球蘸花生油少许抹在头发上。
有的父母给小儿洗完澡后,爱挤压其乳房(特别是生下1周左右,新生儿出现暂时乳房肿大时),他们以为不挤压,将来孩子会是个“凹奶头”,但您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有可能会引起感染。
新生儿每日服2毫克维K防出血症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出生体重不足、早产儿以及有产伤的婴儿容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但现有许多证据显示,即使身体完全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出血症。这是为什么呢?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是人体肝脏合成重要凝血因子的辅酶。人体维生素K(简称维K)的来源主要通过饮食和肠道内细菌合成。由于母乳中维K含量只有牛乳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K,加上母乳喂养者肠道内细菌少,维K合成也少。因此单纯母乳喂养婴儿极易患维K缺乏症。
医学研究证实,维K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所必需的辅酶,维K缺乏时会引起婴儿自发性出血症。不久前,国内对7省活产婴儿19751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婴儿40%存在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本病多见于生后2周至3个月以内婴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多部位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胃肠道,患婴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拉柏油样大便;其次是皮肤或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瘀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肚脐无故渗血;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约三分之二患儿合并脑出血(俗称“婴儿脑溢血”),病死率或致残率都很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重于治疗。目前国内儿科专家一致主张,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都应口服维生素K每次2毫克,每天服一次,连服10天,同时乳母口服维生素K每次10毫克,每天服一次,连服10天,就可明显地减少婴儿出血病例,完全杜绝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生。
主任医师 王小衡
让宝宝安全睡眠的tulaoshi措施(图)
让宝宝安全睡眠的措施
枕头不是必要的
新手父母可能会认为,刚出生的小婴儿也需要一个小枕头。其实,给新生儿枕枕头并不利于他们的生长发育。新生儿的脊柱是平的,平躺时,后脑勺和背在一个平面上,不会导致肌肉绷紧而落枕。新生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也很自然,所以不用枕头完全没关系。如果枕了枕头,把头垫高了,反而会出现头颈弯曲,影响呼吸和吞咽。甚至可能发生意外。
保持仰卧位的睡眠姿势
一个国际儿科研究小组最近发表研究报告说,在婴儿出生后头3个月最好不要让他们俯卧睡觉,因为婴儿在这一阶段俯卧睡眠死亡的可能性约为仰卧睡眠时的4倍。他们说,如果婴儿睡觉时把头放在松软枕头上,可能重新吸入自己呼出的气体,从而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多数俯卧婴儿每晚要抬头3至6次进行呼吸,但仍有5%的婴儿意识不到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特别是当习惯于仰卧睡眠的婴儿第一次俯卧入睡时,在睡床上死亡的可能性要比习惯于俯卧睡眠的婴儿高出近20倍。
下面有一些方法来保证新生儿的安全:
无论何时都要让宝宝保持仰卧状态,甚至在小睡的时候。这是有助于减少SIDS危险的最安全的姿势;
把宝宝放在结实的床上,如通过安全认证的婴儿床。据调查显示,把婴儿放在松软的床垫、沙发、沙发垫、水床、羊皮垫等地方睡眠都会增加发生SIDS的危险;
拿走婴儿睡眠地方的软的各种玩具,不要睡在柔软、绒毛的、宽松的被褥上;
让看护宝宝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应该保持宝宝仰卧的正确姿势,以及在柔软的物体上面睡眠的危害。告诉保姆、祖父母和其他看护人有关SIDS的危害;
确保在宝宝睡眠的时候,脸上和头上不要覆盖任何物品。不要让毯子、被子等盖住宝宝的嘴和鼻子,最好的办法是给婴儿穿上睡衣,这样就不必再盖其它东西了。如果您要给他盖摊子或被子,就要让婴儿的脚在床的底部,毯子不要高于孩子的胸部,毯子的边缘要放在床的周边;
不要在宝宝的旁边吸烟;
不要让宝宝在睡眠中太热。宝宝睡眠的时候要保持温暖,但不要太热。宝宝的居室温度以成人感觉舒适为准,盖过多的衣物会让宝宝太热。
有些妈妈总担心宝宝在睡眠中会翻滚。当孩子可以自己翻身时,SIDS的风险就会大大减小。在2到4个月龄时是SIDS危险最高的时期,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宝宝还不能从仰卧翻倒俯卧位。
本文由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