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首次性爱小心出血
经过产后一段时间的调养,多数产妇的会阴伤口都愈合了。然而,在久违的夫妻生活时,伤口却又裂开、出血,好端端的片刻欢娱,一下子变成了无言的痛楚。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医生李儒之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产后首次性生活出现伤口裂开、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性生tuLaoShi.com活离产后时间太近,虽然会阴表面组织已经愈合,但深部肌层、筋膜并未完全恢复。二是伤口有炎症,影响愈合;产妇患贫血、营养不良也会影响到愈合。三是丈夫在妻子妊娠晚期、产褥时期禁欲时间较长,一旦恢复夫妻生活,动作可能过于激烈,也容易引起会阴组织损伤、出血或裂开。四是与伤口缝合情况有关;除了会阴部表皮层用丝线缝合外,内层肌肉、皮下脂肪层均用羊肠线缝合,而人体对羊肠线的吸收有差异,加上羊肠线的质量,也会影响人体组织的吸收。
“理论上说,产后6星期应该能恢复性生活了。产妇可以先自我感觉身体情况,并触摸伤口的复原程度,再做决定。比如看看肚子的伤口是否痊愈、恶露是否排干净。在生育4周后,应去医院进行产后第一次身体检查。”李儒之说。
很多人担心,产后第一次性生活出血会影响女性以后的性欲望。李儒之认为:“伤口愈合得好,不感觉疼痛的话,并不会造成女方性冷淡。重新恢复性生活时,前戏要柔软缓和,节奏要慢一些,活动时间比以往久一些,必要时再用点润滑剂,那初次性爱的疼痛就会缓解很多。一旦发现出血,应及时去医院,而不能草草止血了事。”
准妈妈生产完后,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恢复的问题了。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产妇的身体恢复都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能成功瘦身,还能患上各种疾病,同时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重要提醒
分娩方式不同康复方法有别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妇产科主任任保辉对记者表示,由于自然分娩是一种生理过程,剖宫产则是医学过程,所以就产后康复而言,自然分娩的产妇和剖宫产的产妇两者的康复方法也是不同的。
区别1 产后养护
自然分娩的产妇,指导其采用舒适体位,产后6-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有侧切的产妇,坐时尽量坐侧切椅,避免压迫伤口,休息时取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恶露污染伤口。
剖宫产的产妇,术后6小时采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可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24小时拔尿管后需下床活动,适当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利于子宫的复旧,尽早恢复体形。
区别2 饮食调理
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即可进食易消化的饮食,适量饮水,产后4-6小时内应解小便。
剖宫产的产妇,6小时后可进食免奶免糖半流食。饮食要营养合理、平衡、食谱要广,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在食谱中应占适当比例。
区别3 产后避孕
自然分娩的产妇可在产后三个月后,于月经干净后3-7天到医院放置宫内环。
剖宫产的产妇,需要静养一段时间,可于产后6个月后到医院放置宫内环。
康复方法
自然分娩产后恢复方法
正常分娩在产后24小时即可开始做练习。
腿部滑动练习:仰卧,一侧腿平放在床上,在呼气的同时匀速而缓慢地屈另一侧膝关节,脚向身体滑近。滑动的距离和程度要视情况而定,不要有疼痛和不适。换另一侧腿做同样动作。如此重复3-4次为一组,每天做2-3组,在体力逐步恢复的同时增加动作幅度和重复次数,最后达到每组12次。3周后如体力许可可以改为举单侧腿。
仰卧挺背练习:仰卧,先吸气,然后在呼气的同时收紧背部肌肉,使上背部稍抬离床面,注意保持腰部不离开床面,坚持数秒钟,放松,重复。开始时每组3-4次,每天2-3组,在体力逐步恢复的同时增加重复次数,最后达到每组12次。
产后喝红糖水,既可补充热量,又可增加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顺产的新妈妈产后就可享用,剖腹产需等到排气后再吃,因为吃得过早可能导致胀气。白糖和冰糖性凉,胃肠功能不好的产妇最好不要吃。
蜂蜜甘平质润,一般不要吃,但是如果坐月子期间大便偏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巧克力中含有具有兴奋作用的咖啡因,过多的糖类易导致产妇腹胀,因此最好不吃。
导读:内分泌失调,本身并非是疾病,而只是一种症状,它既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也会因为一些疾病而改变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雌激素并非越多越好
案例:章颖一度觉得自己的乳房不够丰满,便和已步入更年期的妈妈一起服用雌激素。一次在洗澡时她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胸部有明显触痛,去医院被检出患有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
提示:女性在40~50岁时,是体内分泌雌激素的高峰期,许多妇科疾病,如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代谢物与机体内所导致的。人体各个系统讲究协调作战,雌激素千万不可随意服用,即使需要补充,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不当瘦身危及甲状腺
案例:40岁的骆筠发现自己的体重开始出现不能遏制的增加,便开始减少进食,口服药物,跳舞锻炼,但体重仍然没有减下去。于是她一天比一天吃得少,突然有一天,她开始瘦了,而且瘦得不成样子,原来她患了甲亢。
提示:人体颈部有个小小的甲状腺,它听从脑垂体的指令分泌激素,并控制着人的新陈代谢。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节食,会影响内分泌的正常功能,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从而难以使体内保存维持生命的能量。内分泌失调会造成甲状腺疾病,有时还可能危及生命。
长期熬夜影响肾上腺
案例:工作的紧张和繁忙,让陈敏每天睡眠只有4-5个小时。更令人奇怪的是,早已过了豆蔻年华的她,光滑的脸上竟长出痘痘。陈敏想,会不会是自己平时对脸部呵护不够所致,于是她不停地洗脸,抹油、拍打,结果痘痘却越长越多。提示:精神压力和过度疲劳的女性,体内雌激素不容易平衡。尤其是长期熬夜劳累,肾上腺便会分泌对抗压力的皮质酮,类似雄激素,会影响毛孔的代谢,不仅会长出痘痘,甚至有的还可能长出“胡须”。
去斑面霜多含雌激素
案例:分娩后的梁绮最不满意的就是自己脸上那些无法遮掩的斑点图老师,她逢人就打听,哪种方法去斑最好,哪种化妆品去斑最有效。并不惜花大价钱购买了不少去斑霜。
提示:不要用那些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药物,这类物质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偏高,即使有效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妨去医院向医生咨询,生活中保持生理平衡,才能拥有健康美丽的容貌。
最近持续高温,对刚生完孩子的妇女来说是个“考验”。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能吹空调,要穿长裤、长袖衣,不能洗澡洗头……这些传统的习俗有道理吗?产妇怎样在炎炎夏日中科学地坐月子?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程五凤教授。
生活方式篇
夏天坐月子,应注意居室的定时通风,避免因室内温度、湿度过高而出现高热等产褥中暑现象。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产妇可以适当使用空调,室温一般以25-28℃为宜,但应注意空调的风不可以吹到产妇,而应将风挡住。产妇应穿长袖衣和长裤,最好还穿上一双薄袜子。产妇坐月子期间不可碰冷水,以防受凉或产生酸痛的现象。
坐月子期间,要注意产妇的清洁卫生。为避免受凉,产妇在产后两周内不可洗澡和洗头,但可用温水轻轻擦拭身体。产后“不刷牙不梳头”无科学根据,可用温水刷牙,应注意牙刷不要太硬。
此外,产妇在坐月子期间,每天应安静睡眠8—10个小时,以避免出现焦虑、疲倦和精神抑郁等现象。睡时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子宫的复原。
饮食篇
据程五凤教授介绍,产妇坐月子期间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每天应吃200-250克肉禽鱼蛋,还可多吃些海鱼。海鱼中含有丰富的n-3系脂肪酸,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有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
日前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母婴健康协会年会报道,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早产不仅对婴儿的健康不利,更对母亲日后的健康造成隐患。研究人员通过7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孕妇如果早于34周生产,日后发生胆固醇(LDL-低密度胆固醇)升高的几率增加两到三倍,也更容易患上心脏疾病,而且孕妇在怀孕期间无论是胆固醇水平过高或是过低都会引发早产。目前,两者间究竟是早产造成了孕妇日后的心血管问题,还是因为怀孕期间孕妇胆固醇水平的上升引起的早产还不明确。
在月子期间,产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者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相关症状时,称为产后发热。产妇在产后1~2日内,由于身体阴血骤虚,经常会有轻微发热的症状,2~3天后身体会自然调和。除此之外的发热,都应视为异常。但首先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正常发热和异常的发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正常发热:在产褥期,产妇体温一般是正常的。如因产程过长,体力消耗过大,产妇极度疲劳或精神紧张等,在产后一天内体温可有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而且经过充分休息,体温多于24小时内恢复正常。产后3~4天,产妇开始大量分泌tuLaoShi.com乳汁时,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下降。
异常发热:如产后第2~10天之间,连续两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以上是不正常的,应该考虑是否为产褥感染。
异常发热主要可能有以下情况:
1、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切开或裂伤缝合处这些部位是常见的发炎部位,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伤口开裂,有异常分泌物,甚至带有腥臭味,有时会全身发热,白细胞升高。
2、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多发生于产后3~5天,恶露臭或不臭,轻者可以有低热,恶露增多有臭味、腹胀、下腹疼痛及压痛。重症者伴发热、寒战,有下腹压痛或疼痛,白细胞升高。
3、盆腔感染常于产后5天左右出现寒战、高热、下腹痛、盆腔深部压痛。可引起盆腔脓肿,甚至高热不退。 盆腔腹膜炎表现可为寒战、高热、全腹剧痛、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明显,可引起肠粘连、腹泻、里急后重、排尿困难等症状。
4、血栓性静脉炎常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10天,长期卧床,年龄大且肥胖者易患此病。患者呈周期性发热,持续性腹痛可向腹股沟、上腹部及肋脊角放射。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下肢疼痛,由于血流受阻,可引起下肢水肿,皮肤发白,可摸到下肢静脉呈索条状压痛,患肢温度高于对侧,病程较长。
5、由急性乳腺炎引起的发热,可伴有乳房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甚至破溃。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部长期受损引起上下两个椎体间的“垫片”发生破裂,其内的髓核组织向后突出压迫神经,从而产生腰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多发于下列人群:
1.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椎间盘的退化从这一年龄段已经开始,加上青壮年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受损机会较多,因此患病概率较高。
2.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身体肥胖的人,腹部重量使腰部负荷增加,从而增加患病概率;身体过于瘦弱的人则因肌肉组织太少,力量较弱,亦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3.体力劳动强度大的人。有资料表明,接触全身震动的职业,如驾驶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司机容易患慢性腰椎损伤;经常使用电钻、电锤等电动工具也容易造成腰椎损伤。
4.经常伏案和站立的人员,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售货员等。因为长期体位固定,姿势变化较少,腰部肌肉常处于某个方向上的紧张状态,从而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5.女性产前、产后及绝经期是该病的高发期。妇女怀孕期,尤其是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生长增大,造成准妈妈腰椎过度前曲,从而增加腰部负担;产后及绝经期女性,由于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小关节、韧带的退化等,也导致发病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