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儿童心理障碍 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1岁以上的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孩子中有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即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心理问题 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12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健康”新概念: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儿童时期是培养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时期,心理卫生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儿童的心理健康表现在6个方面:
一是智能发育正常,智力商数在70以上(包括130以上的超常儿童)都属于此列;
二是有积极乐观的情绪,热爱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
四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有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
五是有健全的性格,开朗、待人坦诚、勇于负责、正视困难;
六是能够正确对TuLaoShi.com待现实,适应环境迅速,接受新事物、新概念快,思想和行动能与时代同步。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由于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未完全成熟、言语发育也未完善,所以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因此明确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这要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孩子和以前比是否有变化?
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孩子目前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而早期发现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及同学关系良好,但是近来却寡言少语、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逐渐疏远,对老师及家长也不礼貌起来……总之,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和别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
可能孩子的表现和以前比较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别是同龄孩子),却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别的同龄孩子可以说话、识数了,他/她却不能;多数孩子图老师在幼儿园里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合群”,但是他/她却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孩子称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当孩子行为表现和多数孩子不一样,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被社会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数人理解?
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规范,我们也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例如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和家长及老师顶撞,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离家出走、频繁撒谎……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碍的可能。
总之,对于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家长一定要认真地观察,通过孩子与自身、与同龄人的比较及行为是否为社会所接受来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儿童心理疾病及其判断
心理疾病又称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它与心理健康正相反,是指儿童大脑功能发生故障,心理不能反映现实,在言语、行为和情感上出现多种歪曲现实、无中生有的反常表现。我国3-15岁的孩子中,有5%-15%存在着心理疾病,某些大城市12-15岁的初中生心理异常者超过20%。儿童心理疾病分为两类,一类为非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称心理偏异;另一类为精神病性心理异常,又叫心理变态。
一、 心理偏异
据调查,我国儿童心理偏异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智力落后。智商在69-50之间,记忆不牢,经常丢三落四,不会思考,学习成绩极差。
2、 依赖性格。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凡事都要依赖别人。
3、 放纵行为。任性固执,不听别人批评劝解,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
4、 逆反心理。成心与父母老师“对着干”。
5、 情绪低落。对任何活动都缺乏热情,厌学、厌世、厌与人交往。
二、 心理变态
心理偏异若得不到矫治,就有可能发展为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变态有以下几种:多动症、抽动症、焦虑症、恐怖症、失眠症、攻击症、嫉妒症、贪婪症、懦弱症、性过敏症等。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异常:一是心理与行为是否协调一致,二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否协调,三是心理特征与年龄阶段是否相符。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心理异常的表现,又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就应该及时请教心理医生,多关心、引导孩子。既不可置之不理,也切不可随意给孩子扣上患“心理疾病”的帽子,以免加重其心理负担。
儿童心理健康的5个主要标志
具体说来,他们在生活Tulaoshi.Com、学习、劳动以及与人相处等方面,应有如下表现: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