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若发现孩子两眼球位置不一致,尤其向正前注视时,一只眼位置正常,另一只眼向内侧鼻根部偏斜,这就是斜视,俗称“斗鸡眼”。很多家长只知道“斗鸡眼”影响美容,其实它同时伴有远视,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偏斜的一只眼睛的视力可能减退,进而造成弱视。
发现小儿有斜视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并进行验光。滴阿托品眼药水,使瞳孔充分放大,然后再验光配戴眼镜。眼镜要天天戴,不要戴戴脱脱。每年仍应定期验光复查,随儿童发育更换合适眼镜。
要防止斜视眼球的废用导致的弱视状态。首先,可以将不斜视的好眼每日遮盖数小时,强迫使用斜视,并要观察与注视细小目标Tulaoshi.Com。如6岁以下的患病孩子,可用细小的玩具、图样作为目标,学生可以阅读小字。每次锻炼时间必须超过10~30分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加长时间,这样锻炼数月以后,可获得视力进步,对于以后所需采取的眼位置矫正锻炼或手术治疗,亦可发生良好影响。
眼部内外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一、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strabismicamblyopia)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由于眼位偏斜而发生复视,为了解除或克服斜视所造成的复视,大脑视皮质中枢就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导致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早期适当治疗,弱视眼的视力可以提高,但也有少数顽固病例,虽经长期治疗,视力改善不多。
(二)屈光参差性弱视(anisometropicamblyuopia)由于两眼屈光参差较大,在两眼黄斑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融合困难,脑皮质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的眼的物象,日久发生弱视。这种弱视是功能性的,经过治疗有可能恢复视力。如果早期矫正屈光不正有可能防止其发生。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formdeprivationamblyopia)在婴幼儿期,如有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甚至不恰当的遮盖一眼,使得光线不能充分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而发生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而且预后也差。
(四)屈光不正性弱视(ametroicamblyopia)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戴合适眼镜后,能使视力逐渐提高,但为时较长,一般需2~3年。
(五)先天性弱视(congenitalamblyopia)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在出生后,视网膜或视路发生小出血而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全色盲等。这种弱视预后不佳。
二、临床表现
(一)视力减退,重度弱视的视力为≤0.1,中度0.2~0.5,轻度0.6~0.8.
(二)对排列成行的视标分辨力较单个视标差2~3行。
(三)弱视眼常有固视异常,如旁中心固视,即是用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某一点注视目标。
(四)常有眼位偏斜,有的伴眼球震颤。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tong/)三、治疗原则
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岁较佳,8岁后较差;中心固视较佳,旁中心固(m.tulaoshi.com)视较差。
弱视不同于近视,是指眼球内、外部均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是矫正视力不能达到0.9的情况。
作为一种严重危害小儿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弱视的高发期在4-6岁,小患者约占儿童总体人群的2%-5%。
弱视的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ertong/)最常见的原因是孩子患有斜视,进而导致弱视。据统计,斜视病儿中约有半数存在弱视;在内斜视与外斜视两种类型中,又以内斜视伴发弱视者为多。
第二种原因是两眼的屈光度发育不一致,相差250度以上,物体反光进入两眼后形成的物象大小不同,大脑不能将两个物象“融合”成一个,继而引起视网膜“竞争”,导致大脑皮层对屈光度较高的一只眼进行抑制,最终形成弱视。
第三种原因是两眼屈光不正但又未能及时配镜予以矫正,由于视力的核心—眼底黄斑中心凹的视觉细胞得不到外来物象的充分刺激,造成中枢传导障碍,进而引起视力下降而导致弱视。这种情况多见于原本患有远视的病儿。
此外,某些眼病也可促成弱视发生。如3岁内患了角膜浑浊、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眼部疾患,致使光线无法进入眼内,“剥夺”了黄斑中心凹的发育“权利”,就会出现“剥夺性弱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