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肯与别人分享,怎么办
现象直击
宝宝很小气,玩具、零食都不肯跟别人分享,一旦家长做主把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她就又哭又闹,还大喊: “那是我的! 那是我的!”
布奇专家解读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合作、同情、捐助等行为也是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行为。
分享行为的发展,对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道德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则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分享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和年龄相关的身心发展特点导致有些孩子还没有形成“分享”的含义,还不懂得分享的意义;有些孩子缺乏分享的技巧。这些都需要家长来帮助和引导。
布奇专家支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1.要正确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在整个学前期,孩子的行为都具有“自我中心性”。他们难以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护食”和“护玩具”是很正常的现象。千万不要给孩子冠以“自私”、“小气”的帽子,更不要因此而惩罚孩子。要从正面鼓励分享,帮助孩子意识到,分享行为本身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往往比“独占”更加快乐。
2.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点滴细节,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亲眼见证这种行为。孩子是从父母那儿学习如何友善地对待他人的:来客人的时候,带着孩子给客人准备点心和水果;和别的家庭外出游玩的时候,与他们分享食物、用品……这些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
3.要给孩子营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弥补家庭结构的不足。
如今的孩子往往较少兄弟姐妹,且物资非常丰富,很多家庭的孩子不需要与他人分享,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父母也会尽量满足自己唯一的孩子的需要。因此,孩子的分享意识比较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努力给孩子营造有“兄弟姐妹”的环境:可以经常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的家庭相互串门,也可以相约一起外出游玩,通过家庭间的交往,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分享和友爱。
《你想坐我的脚踏车吗》这个故事中,布奇主动将心爱的脚踏车和伙伴们进行了分享,让更多人享受到玩脚踏车的乐趣和喜悦。布奇也因此收获了大家的感激和友谊。由此可见,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在生活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人分享。分享行为本身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也会使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和必要,进而巩固孩子的分享行为。
我的宝宝忽然不肯叫人了
网友B:我儿子20个月了,忽然tulaoshi.com开始不肯叫人了。以前,在他很小的时候,带他出去玩,见到人他就会冲人家笑,不论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我甚至曾观察到他对每一个走过的陌生人微笑(当然有不少人视而不见),那时我和家里人只担心他会被人拐走或带走,因为他很喜欢和陌生人打招呼和游戏。
一岁以后,他开始不让陌生人抱了,见到同龄的小孩也不肯招呼。每次见到同龄的小孩,他就躲到我背后,却又探出头来偷看,但就是无论如何不肯招呼人家,特别是小女孩。但对大人他倒是表现很好,要他叫人就叫人,要他说“再见”就说“再见”。因此我们并未在意,以为只是怕羞。
现在,上一周开始,带他出去看到一位同事(他小时候一直逗他玩的人)他硬是不肯叫人,要他说“再见”他也不肯,甚至我以不再带他出去玩。不喜欢他相要挟,弄的他大哭,答应叫人,可一旦遇到人他又躲到我身后,无论如何不肯出来。不知这是否孩子成长发育阶段的正常现象,应如何对待?
茅教授答疑:
网友B:
你的孩子的表现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主要是陌生人焦虑(Stanger auxiety)造成的,即害怕陌生人。有的孩子早在七八个月就开始有这种表现了。你的孩子可能出现得晚些。另外,他现在已20个月了,除了陌生人焦虑以外,又加上了陌生人疑虑(Stranger suspicion),即对陌生人的疑虑:这个生人会不会伤害我(不仅仅是怕)。到两岁以后,他建立起交往行为系统,这种陌生人疑虑才会慢慢减弱。由于孩子的气质先天禀赋、后天的环境、教育的不同,每个孩子的陌生人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表现和程度也都不同。性格内向的、家庭比较封闭的孩子表现较重。
由于这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所以不是纠正,而是要帮助孩子过渡得更快、更好,可以从两方面来做工作:
一、 家里每一个人都陪他、带他,不仅是母亲,这样就扩大了他与别人交往的经验,对减轻对陌生人的害怕和疑虑有好处。
二、 如果他表现了害怕,拒绝与人交往,不要怪罪他,不要数落他,而要抱紧他,使他有安全感。
三、 平时和他讲点勇敢、大方的小朋友人人都喜欢的简单的故事,虽然他不全懂,但有一点印象也好。
四、 对碰到的叔叔、阿姨讲,不要马上抱他、让他叫人,让他先“熟悉”一下你,你再慢慢接近他、让他叫人,这时往往不会遭到拒绝,说不定甚至还会让这个“半熟”的人抱呢!这是减轻陌生感的办法。
五、 千万不要以“不喜欢”、 “不带他出去玩”作为要挟和惩罚,因为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暂时行为,不是他有什么毛病,再说也不应该以“不喜欢”他这个人、不带他出去,来伤害他的自尊心。
儿童遇事不肯动脑子是怎么回事
儿童遇事不肯动脑子是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智力因素:有些儿童虽然看起来不象是傻孩子,但其智力确有问题。儿童的智力水平不象一般疾病那样具有无或有的概念,智力介于正常水平与低下之间有一个移行部位,心理学家称这部分儿童为智力的边缘状态儿童。而智力处于边缘状态的儿童,往往给人一种貌似聪明,但不爱动脑筋的印象,很容易发生学习困难以及其他学习问题和其他心理障碍。对这类儿童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检查,尽早发现其智力问题。对这些儿童应积极引导他们发挥其非智力因素,并给予恰当的教育,防止学习困难的发生。
②社会适应能力差:一些学习很好,社会交往能力差,遇事不爱动脑筋的儿童,在受溺爱的独生子中比较常见。这是由于父母过分溺爱,过分保护,一切替孩子包办代替,导致这些儿童遇事不爱动脑筋,使其独立性和创造性都很差。这样,同样可以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
③其他因素:一些患有精神病的儿童,生活懒散,精神衰退,遇事不爱动脑筋。这种情况同(m.tulaoshi.com)时还伴有一些怪异行为和想法,有时甚至荒谬离奇。这种情况需要找医生及时诊断治疗。
孩子大小便不肯讲怎么办
Q:您好,我家的宝贝已经22个月了,但是他就是不肯讲大小便,每次问他他都说没有没有,非常得不耐烦,小便把把还可以,大便绝对不让把,来硬的他就拉不出,怎么办?他对此已经有逆反心理了,只要我个一问他有没有嗯嗯,他马上回答没有。请您帮忙。谢谢!
毛教授:
大小便训练方式中西方很不相同。我国希望孩子迟早能“把”了大小便,这是靠形成条件反射的办法来做的。的确很有效果,基本上孩子都是这样学会大小便的。西方完全不同,他们从来没有“把尿”、“把大便”一说,而是一直给孩子戴上尿布到他们懂得控制大小便时再拿掉。商店里还有36个月儿童用的尿布呢!
你孩子才22个月,可以让他再戴一段时间的尿布,让他放松一段时间,他也大一点了。再从道理上和他讲,有大便要告诉(用“嗯嗯”可以,用手指指大便处也可以)大人,这样不会弄在身上,多干净啊!
另外,也可以让他看你们是怎样到厕所去大便的,让他不要紧张。千万不要强迫,否则更难训练。
女儿不肯独自行走怎么办
图老师育儿网友:女儿十三个月,在她十个月时就已学会走路,两次意外的摔跤后,她就不敢一个人独自行走了,一定要父母牵着她的手,哪怕给她一个手指。如果硬要她独立行走,她会立刻蹲在地上,然后爬行。用玩具吸引也没用。看着别的孩子都能独自走了,心里真是着急,盼望茅教授给予指点。专家:独自行走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稍加帮助(或训练)就能完成的一种运动技能,有的儿童会走得早一点,有的晚一点,一般到15个月,绝大多数儿童才会独自行走。你的孩子10个月就会走路了,那是极早的。正因为此,她可能还没有达到独走自如的程度,摔倒也是意料中之事。她现在才13个月,就算重新开始学走路,也还不晚,而且有了以前会走路的经验,重新再学习,一定会很快学会。请你不要心急。
你一定知道怎样教孩子走路的。这一次再教她,希望你注意以下几点:
1、让她愉快地独自走路,不要硬叫她独自行走。需知愉快的心境是学习所必须的,我们大人也一样。她如果不想走,你硬叫她走,她不高兴走,会产生逆反心理,索性蹲下不走了。
2、把走路不当一回事,在生活中,让她在极短距离内拿来一样东西,送一样东西给爸爸,在拿的路上,可以扶东西,可以爬行,不批评,不硬拽,让她轻松的情景中完成独走的任务。
3、由于她摔过跤,所以她很怕再摔跤,以致不愿独自行走。这次一定要尽量小心,让她在走路时不摔倒。可以牵她一只手、可以让她牵你一个指头、可以让她走一会儿扶东西、可以让她蹲下,待她平衡掌握好了,再完全放手,只在一旁保护,就可以了。如果这次再学习独走,不摔跤了,她就会有自信心,愿意一个人走了。
4、孩子13个月,还不能独走自如,你也不必太着急,因为极大多数儿童要到15个月才独走自如呢!tulaoShi.com很可能你会把这种焦急的心情向她表露,甚至还会批评,生拉硬拽,这就适得其反了。
5、孩子在短距离内走路时,没有要扶,没有要牵手,也没有跌倒,完成一次任务(比如拿一样东西、送一样东西)后,要大大表扬,这可建立起她的自信心,她一定会愿意试一试在较长的距离中独自走路,这样,慢慢地,她就会完全独自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