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宝宝过瘦,对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会有影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发育迟缓等症状,身体较正常发育的宝宝瘦弱,各项智能的正常发展良好的气质养成等都会受到影响。建议妈妈们要重视瘦宝宝的现状,了解宝宝变瘦的基本状况和原因后再“对症下药”,帮瘦宝宝“长肉”。
了解宝宝变瘦的状况和原因
细心的妈妈总能发现宝宝在变瘦过程中的一些表症,可你知道原因吗?
怎么吃都不“长肉”
有这么一种宝宝,不挑食、还吃得多,可就是“干吃不长肉”。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也许“天生就是瘦人”吧,这种说法不能支持。一般来说,食物的营养功能是通过它所含有的营养素来实现的,孩子吃的食物多,摄入的营养素也应该多,就能长得胖。
这样的宝宝很可能是消化道功能太差,吃得多、拉得也多,食物的营养素未被吸收、利用,怎会长好?如果妈妈准备的食物质量差,主要营养素入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宝宝也会瘦。再就是宝宝的能量消耗大于摄入,摄入的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生长需要,孩子当然不会胖。如果宝宝总是处于饥饿状态,有可能是消化道寄生虫病;若宝宝表现为吃得多、体重下降、体质虚弱,很可能患有某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应带孩子去医院进行体检与治疗。
宝宝恨上“饭”
有的宝宝一见妈妈端来饭菜就跑得远远的,好象跟“饭”有仇,怎能不瘦?这是典型的厌食症,可能是由于缺锌、铁、钙、贫血、胃病、消化不良等引起的。 妈妈要自我检讨一下,是不是平日里为孩子准备的食物太单调且无规律,或者放纵孩子胡乱吃零食的习惯。不当的喂养方式“造就”了孩子的厌食。tulaoShi.com
赶快建立瘦宝宝“长肉”计划
妈妈是这个计划的主要实施者,拿出全部的耐心来改变这一切。当务之急先是给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再从调整膳食结构、改善喂养办法,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入手。
保养宝宝的肝脾胃
通过身体检查,妈妈可了解宝宝的消化系统、脾、胃等健康状况,病症严重的可以按医嘱进行如健脾健胃、助消化的儿童专用药。如果孩子是缺乏锌、铁、钙或贫血等症,严重的遵医嘱药补,轻微缺乏者主张以食补为主。
妈妈快让餐桌热闹起来 重建宝宝对餐桌的渴望
大部分瘦宝宝与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喂养方式不当、饮食习惯不好等因素有关。妈妈赶快改变以往单调的膳食,每天的食物尽量多样化,谷类,肉类,豆类和蔬菜应合理搭配,让餐桌热闹起来,让宝宝重拾对餐桌的期待。
首先妈妈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含量,比较容易合理搭配营养膳食。
牛奶(包括豆浆)含丰富钙质,每天至少应保证二杯;
蛋中含铁质,每天保证一到两个;
动物肝脏含铁质、维生素A及B12,可与肉类交替搭配;
蔬菜类一天123
儿童在婴儿期,享受着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一旦进入幼儿期,儿童会逐渐脱离母亲的控制,什么事都想自己试着干。
“妈妈,我自己洗脸。”
“妈妈,我来擦桌子。”
……
许多妈妈每逢听到孩子这样说,总像没听到一样,照例不让孩子干这些事情。因为妈妈知道,孩子洗脸会洗不干净,有时还会玩起水来;妈妈怕孩子擦桌子弄脏了新换的衣服;妈妈更怕耽误时间,每天一早送孩子上幼儿园时,穿衣穿鞋妈妈一手包办,怕孩子穿得慢,系不好还得重来。
替孩子完成了大大小小的“任务”,在妈妈看来,这是应尽的义务。因为好心的妈妈疼爱孩子,怕孩子失败,因此一味地取代,结果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尝试的机会,反而增长了依赖性。妈妈过度给予帮忙,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做事的信心,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就会自卑,长此以往,孩子永远也不会自立。
兰兰刚满3岁的时候,看到了笔,就拿起来在纸上画了许多歪歪扭扭的线条,有时连书上也画满了,衣服上也出现了道道。妈妈并未因此而训斥她,还特意拿来许多纸让孩子画,还试着教孩子画圈圈、方块、三角等。孩子有了兴趣,妈妈因势利导又送她到少年宫学画。孩子大胆地尝试,失败与成功互相交织,从中获得了两者的平衡。
当然,给孩子尝试机会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使他们得到充分的体验。
一般3岁的幼儿,最有兴趣的是扣钮扣和折叠自己脱下的衣服。如有条件,父母最好给孩于准备属于他自己的衣柜,让孩子折叠并整理自己的衣服,还可准备各式各样的带钮扣、拉链的衣服,让孩子练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4岁的幼儿,让他们在具有穿衣服的能力基础上逐步尝试系鞋带。父母可以将一条布带拴在椅子的扶手上让孩子练习打结。 五六岁的幼儿应更多地尝试料理自己的事情,如洗小手绢、袜子,并协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擦桌子等,还可以让孩子学习缝钮扣。
总之,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有利于孩子自立能力的增强。有了这个条件,孩子就能大胆地迈出人生第一步,尽管摔倒过,也会勇敢地爬起来。
当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生育期,如何保障孩子的健康正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过度关注,让孩子健康变得更糟糕
“不是撑着,就是饿着,患儿中至少有70% 是因为家长养育方法不当造成的。家长的过度关注,以及健康育儿经验知识的匮乏致使孩子多病。”据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儿保所主任赵冬梅介绍,很多父母不按婴幼儿的生长规律及时添加辅食,甚至忽略辅食,仍以奶水为主;还有的家长把辅食变成了主食,孩子过多地食用零食,到吃饭时就不再愿意吃,造成了孩子体质、抵抗力下降。
养育方法不当已经成为儿童生病的一大诱因。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强调“捂”,却往往捂出疾病来。家长不根据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常常在换季时穿得过多。而孩子新陈代谢快,体表面积小,吃的又好,尤其在外出活动时,体内热量出不来,容易出汗。等孩子出汗了再脱衣服,这样就非常m.tulaoshi.com容易导致孩子着凉,引起感冒、发烧。
“平常俺连门都不敢出,怎么还会感冒呢!?”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小,抵抗力差,坚决不让孩子外出活动,只让孩子呆在家里,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另一些家长虽乐意带孩子外出,却是去逛商场、逛超市,到人员集中、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很容易传染上疾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一感冒就用药打下去,自身免疫、抵抗力差了,再生病就不敢不用药了。在家长要求下的过度医疗,又造成了儿童体质的衰弱。”据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儿科专家王一彪介绍,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孩子一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就赶紧抱着孩子往医院跑,而且不管什么病情,都让医生给开吊瓶、打抗生素,用激素给孩子降烧。如果不能“一针见效”,就开始怀疑医生的诊疗水平、重视程度,弄得一些医生尽管明知有些药可用也可不用,但还是都给用上了。孩子的症状虽有所缓解,却给孩子的抵抗力造成了很大损害。
既要给孩子看病,又要给家长看心病
“孩子一生病,很多家长就手足无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鞠秀丽说,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看过医生、 吃过药,病状就会立即好转。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治疗感冒时只盯体温,吃药后孩子的体温一时下不来,就十分担心,盲目轻信长时间高温会导致肺炎、脑炎的错误观念。“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
家长表现出的缺乏耐心,正使孩子的治疗过程变得复杂化。儿科最常见的是病毒性感冒,病程一般 5至7天后自愈,但需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天就治愈,再好的药也要有个过程。很多情况下的检查、查血,过度检查,治疗,都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迫切要求。
“虽然中国孩子的地位很高,但儿科医生的地位并不高。”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儿科专家坦言,“医生不仅要给孩子看病,还要给家长看心病,还要会理财。有钱的人,认为价格高就能代表药好,检查多了才说明看得仔细,给开太便宜的药不行,他们会认为不好;没钱的人,开了贵的药也用不起。要让病人信任医生,这中间既有经验,也有技巧,很不容易把握。只有把家长哄好了,获得家长的信任,才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但作为家长,却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孩子有病就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建议,而且任何疾病都有个发生、发展、恢复的过程,没有“神医”可以一下把病从身上“拿下来”,再心痛、再着急,也代替不了疾病的规律。
这时,家长的耐心对孩子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孕前应考本“育儿证”
家长缺少基本的育儿经验和医学常识正成为孩子健康水平滑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当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也开始进入生育期,如何保障孩子的健康正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鞠秀丽呼吁,“孩子养育,平时锦衣美食,放纵吃喝;一旦生病,家长又马上变得十分焦急、手足无措,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通病,年轻家长养育孩子的方法亟待改善。”
“既然买电脑、买车、买房,都需要做相应的知识准备,是否生孩子之前也要考个‘本’!不合格就不能生养孩子!”针对当前年轻父母缺少起码的医学、育儿常识的问题,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主治医师叶冰建议,婚前教育不是看一次电视就能行的,而是要在拿准生证前,就要先拿育儿证。使每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就做好相应的准备,完成心理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积累。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很无知。
如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提出,要在餐桌上给孩子们建立一个“金字塔”:最底层即每日摄入量最多的为谷类,其次为蔬菜、水果类,再次为奶类、豆类,第四层才为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塔尖即每日所需量最少的为油、盐、糖等。营养均衡、合理搭配,且比例适宜,应该是60% 的主食,20% 的蛋白质,20% 的水果和蔬菜,并且保证孩子全面、合理食用。如遇孩子生病发烧,应清淡饮食,暂时禁食肉、 蛋、 奶、 鱼、 虾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不利于及时康复。另外,疾病刚刚痊愈时脾胃消化功能较差,不宜进补。这些常识,对保证孩子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
家长在疼爱孩子的同时,对养育方法和疾病防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避免对孩子不必要的伤害。尤其在孩子患病、看病、治疗过程中,家长更要多与医生沟通,彼此多一些信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