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幸福的阅读
幸福是我们一生至关重要的事,我们的一生都在寻找幸福。丰盈的幸福感能够增进人类的创造性,提高社会发展力。
要带给孩子幸福,首先要成为一位拥有幸福能力的家长。0-6岁幼儿对幸福的感知主要来自于父母的亲情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正如冰心所说的:“母亲好比夜晚的月光,总在爱光中进入梦乡;父亲好比早晨勇敢而灿烂的太阳,在阳光照耀下走向世界。”父母与婴幼儿温馨、亲密的交往,可以使他们从小获得身心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安全感。这不仅可以消除婴幼儿的紧张不安、恐惧与焦虑,还可以使他们的积极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独立、自信、谦和、友爱协作等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带给孩子幸福、培养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的过程中,书籍是最好的工具之一。每一位与孩子有过共读经历的父母,一定被孩子这样要求过:“再讲一个故事吧”。您当时除了微微的疲惫,可曾感受到孩子心中的幸福?人们都相信孩子是最纯真的,因为他们最不会伪装,他们不喜欢的事是不会愿意去做的。孩子固然不懂得什么是幸福,但能够做他们喜欢的事不正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是和他们最亲最爱的人一起做的一件事。
孩子的幸福又何止如此。忙碌的社会培育了忙碌的人,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能陪孩子玩一会、聊聊天的时间,恐怕屈指可数。每天坐在孩子床边或将孩子抱在腿上与其共读一本书的时间,不仅是在分享书中的内容,更是在倾听孩子的心情,了解孩子最近的成长。亲子阅读不仅是成人读、孩子听的过程,亲子间的交流与互动能赋予阅读更多的涵义,而阅读的价值往往也是在互动中得以体现的。
孩子都是要长大的,我们为孩子做的一切也绝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其现在的健康和快乐,除此之外,我们更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我们要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准备,为孩子彼时的幸福培育丰厚、肥沃的土壤。
外研社《布奇乐乐园》致力于成为儿童成长的伙伴,成为家长的对话者、引导者和建议者;强调在生命早期对儿童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教育;希望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期里,给予儿童最适合的教育,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帮助儿童充分发挥其潜能,向一个充实和幸福的成年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
幸福来源
快乐是建立在健康的身体和心理需求基础之上的自然感官享受。幸福则是超越自然感官限制而获得更大价值的精神愉悦。可见,感受快乐比感受幸福所需要的能力低级多了,宝贝只要拥有健康的感官功能和自然的身心需求,一旦得到外界的满足,快乐就到手了;可宝贝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时候,未必总是有求必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快乐便不翼而飞,于是有的宝贝可能与各种消极体验“结盟”了:发泄、生气、苦恼、急躁、焦虑、紧张、愤怒、攻击、赌气……
可是有幸福感受能力的宝贝则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摆脱困境:他发挥想象力幻想一件比眼前更美的事物,自言自语编一则故事为自己搞笑,摆弄一下其他玩具分分心,或者干脆“王顾左右而言他”……他总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因为快乐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外面的世界,做到这一点的宝贝就与幸福“手牵手”了。
可见,快感是靠不住的,幸福感才靠得住。父母不仅要奉送给宝贝快乐,更要培养宝贝感受幸福的能力。
1、积极应答而不立即满足
1岁以内的婴儿属于感觉型、冲动型的,他有什么要求不会用语言表达,通常就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以及渴望妈咪关注和爱的需求,而在成人文化里,哭声是难过痛苦的信号,怎么能让宝贝难过痛苦呢?妈咪就在身边,随时都能响应宝贝的呼唤,于是宝贝的哭声越少就越增强妈咪的成就感,1年多以后,妈咪就纳闷了,宝贝怎么那么缺乏耐心、那么不擅长等待呢?怎么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呢?可别总以为宝贝天生就是这脾气,其实,主要因为你一直就在“培养”他的急脾气。
如果用延迟满足的方式,宝贝的耐心和脾气就会锻炼得好多了。当宝贝用哭声召唤你吃奶的时候,你远远地用声音答应着:“妈咪就来了——”你“踏踏”的碎步告诉宝贝你马上就到,到了之后你拿着奶瓶再跟宝贝聊两句:“宝贝饿了,该吃奶了!”“宝贝吃奶,白白胖胖。”这样可以拖延几秒钟以培养他的延迟满足能力,而且简短的哭声也锻炼宝贝的肺活量。这是积极应答宝贝的最好方式。二话不说、立即满足是充满爱心但缺乏教育用心的方式,而消极冷淡、对宝贝的应答不理不睬则是爱心妈咪永远都不会做的事情。
2、拒绝而不惩罚
2岁左右的宝贝懂得一些事理了,身体运动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于是他可能要尝试一些方式来挑战妈咪的爱心和耐心,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可有些方式是不安全、不礼貌甚至蛮不讲理的,妈咪一定要拒绝宝贝,但是拒绝不等于惩罚。研究发现,惩罚也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但不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而是外在延迟满足能力。即大人在眼前的时候,为了逃避惩罚带来的不安,便在表面上服从大人,大人一走,他就恢复原样了。自我延迟满足能力是宝贝内化了大人的要求,变成安心和乐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规则,所以大人不在身边,他也知道应该怎么m.tulaoshi.com做。
拒绝就是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同时提示他更好的行为规则和方式,惩罚则是对宝贝所犯的错误本身特别关注,用大声训斥、打屁屁或者打手等方式使自己得到发泄、使宝贝感到害怕,但是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妈咪要把握好拒绝与惩罚的界限,让宝贝在拒绝而不惩罚的教育方式中滋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kang/)3、维持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
感受幸福的模式在家庭中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宝贝以后的生活内容将跟现在的爸爸妈妈截然不同,但是对生活内容的评价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亲子之间却有惊人的相似。有一项调查报告发现,妈咪感觉婚姻关系和谐的,宝贝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发育得更好,这已经为宝贝感受幸福奠定了基础。
总之,幸福感也是需要培养的,从小让幸福感在宝宝的心中慢慢发芽,慢慢成长。
幸福家庭的孩子更健康
兰尼说过:“一个美满的家庭,犹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家庭环境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于敏感的孩子,这种影响则更大。
美国一些著名心理学家通过对一群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智商高低与这些孩子的天赋和受到的教育并不存在决定性的联系,倒是情绪对智力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孩子智力的健康发育需要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缺乏笑声和幽默,大人之间经常发生口角,打骂孩子等,这些必然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因此,一对相爱的男女一旦走入婚姻,成立家庭,决定为爱情缔造一个结晶——一个小婴儿的时候,就要注意家庭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在这一点上,有太多年轻的父母做得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得比孩子还任性,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想从家庭中索取更多的东西,比如名誉、财富、地位等,借此来满足他们微不足道的虚荣心。
我见过一位女士,她一生梦想的生活就是嫁入拥有贵族血统的家族,当然,她最后做到了,找了一位伯爵作为丈夫。但是由于她真正眷恋的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丈夫所能给予她的伯爵夫人头衔,所以,她和丈夫之间并没有那种经得起考验的感情。当我见到他们的孩子时,尽管那个小家伙被装扮得如同王子一般,但在和一般家庭的孩子玩耍时,这个孩子的表现很明显并不能为人赞赏,甚至显得有点笨拙,看起来一点也不快乐。
孩子在什么条件下能体验到幸福呢?毫无疑问是当他感到家庭非常温暖、父母相亲相爱的时候。
正因为如此,当我听到一位男士说“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更爱他的母亲”时,我非常为之感动。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懂得家庭和孩子幸福的根源所在。
固然,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自己的问题,正如每一艘船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浪一样。但不管怎么样,为了孩子,父母有责任为家庭带来幸福感。
在我的家庭中,自从维妮弗里德出生之后,我和她的父亲都非常注意家庭快乐气氛的营造。当然,以往我们就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变得更加小心。
家庭纷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都约定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决不伤及感情。如果谁说了过分的话,就应该立刻向对方道歉。如果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家庭以外的事情)而生气,也尽量不让维妮弗里德看到。虽然她还很小,但我相信她的感知能力是敏锐的,即使你很努力地去掩饰你的不高兴,她也可以从你的眼睛里读出那些悲伤的因素。
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来做客,她刚刚遭遇一些伤心的事情,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脸上流露着无法掩饰的忧伤。客人走后,我发现维妮弗里德的情绪也变得十分低落,就问她为什么,她反过来问我:“珍妮阿姨遇到什么事情了?她看起来非常糟糕!”这令我非常吃惊,因为那时她还只有两岁多一点,而且我们在她面前并没有说出一个不快的字眼。
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新鲜空气之于人一样重要。鲍姆林德教授对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做了比较研究之后发现:在民主、宽容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得谦虚、有礼貌、自信、乐观,待人诚恳、亲切;在权威、专断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得怯懦、说谎、不信任别人、内向、孤僻、性情暴躁;在放纵、溺爱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tulaoshi.com现得自理能力差、好吃懒做、自私蛮横、不负责任、任性、没礼貌。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kang/)所以,为了孩子,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充满爱和快乐的家庭。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应该明白,关爱宝宝的精神健康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哦!
有孩子的家庭比丁克一族更幸福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虽然从时间上看,当了父母的人的幸福感在下降,但是不会下降到孩子出生之前的水平。
《今日美国》5月6日的报道称,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学院的专家在美国人口协会年会上公布了此报告,这项研究以来自全球的13万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5.2万人已为人父母。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米克?米尔斯屈莱(MikkoMyrskyl?)说:“没有相关证据表明孩子出生后父母的幸福感会下降,然后,我们却发现,当父母准备要孩子以及孩子出生时,他们的幸福感会明显增强。”
总的来说,孩子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该研究还指出,父母的幸福感还跟时代有很大的关系,在1985年到1995年之间,丁克家庭确实更幸福一些。然而在1995年到2008年之间,有孩子的家庭则感到更幸福。
另外,父母的年龄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幸福感。例如,年轻的夫妇在为人父母时幸福感会下降,而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在孩子出生时会感觉更幸福。但是这项研究也指出,他们并不鼓励女子做高龄产妇。
根据报道,该研究还表明,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带给家庭的幸福感最大,第二个孩子次之,然而第三个孩子根本不会给父母带来幸福感。
爱美的孩子是幸福的(上)
belaine 的原帖:(写于5/30/2001 2:46:00 AM)你喜欢美吗?你追求美吗?我们这些作妈妈的会豪不迟疑地回答,是。但是当我把同样的问题向妈妈们提出,只是把主角换成了她们的孩子(女儿)的时候,妈妈们对于爱美的女儿则往往表示了不能接受的态度。很多妈妈发现自己6-7岁的女儿使用她们的口红,把嘴唇涂上乱七八糟的油彩时,会告诉她们以后不要这样做了,这样不好看。看到女儿偷偷地躲在厕所间,把指甲涂得五颜六色的时候,她们会惊慌起来,想办法要阻止孩子做这种"不合时宜"的事情。但是,小孩喜欢打扮真的那么不合适宜吗?
我曾经问过妈妈们,为什么小女孩儿不应当喜欢打扮?一般的回答是:从这么小就喜欢打扮,她对别的事情就不会有兴趣,长大以后就没有出息。真的是这样吗?我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孩子小的时候对于许多东西的兴趣是因为好奇,是一种探索。她们学习认识美丽就跟她们学习说话和识字一样是一件非常自然而且值得鼓励的事情。
常常有人说,这个人很有气质,他们认为气质是与生俱来的特点,是不能够学会的。其实这并不一定对。也许长大了以后再学习气质并不容易,但是从小就学习打扮,学习穿衣,就可以培养出一定的气质。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家庭环境造成人们气质不同的原因。我们常常会低估自己的孩子对于美的欣赏能力。有一次,我才五岁的小女儿非常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很喜欢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第一次听到她评论我的穿衣,我有些吃惊,赶快到镜子里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原来那是一件墨绿色镶嵌着雪白高领的上衣。我买这件衣服的时候很喜欢这种颜色间的对比,没想到五岁的女儿竟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学习欣赏美,追求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美并不像文字和数字一样有规律,并且有清楚的定义。因此孩子们需要从很小就开始学习,长大以后才能够得心应手地装扮自己,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之中。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以后懂得欣赏美,就不必压抑他们从小对于美的追求,而是应当鼓励和指导他图老师们对美的学习。比如女孩子使用妈妈的口红时,也许仅仅是因为好奇心,这时如果不让她使用口红,只能暂时地压抑她的好奇心,并不能消除她试一试口红的念头。这种念头如果长期地受到压抑也许会成为一种难以磨灭的追求。在孩子初次使用口红的时候,鼓励她自己挑选不同的颜色,从中指导。告诉她,那种深红的颜色对于她并不适宜,使用浅浅的粉色与她的皮肤更加协调。这样孩子学习到了正确地使用口红,也同时满足了她对于口红的好奇心,反而会消除她对于化妆的神秘感和不适当的追求。
belaine 的回复:(写于5/30/2001 2:47:13 AM)
人,特别是女人,是爱美的。
美丽的东西会使人心情舒畅,这也是为什么女人喜欢在时髦的衣服前驻足,看到漂亮的首饰会心怡神往,想象着要拥有那份精美。这种爱美的天性,是女性热衷于化妆的原动力,也是她们追求亮丽光鲜的本能。女孩子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对美的爱好是随着她们对生活的体验逐步加深的。喜欢打扮是她们热爱生活,喜欢追求的一种表现。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了,她们会有成功的感觉,会自我欣赏。这种自信对于她们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我的大女儿从五岁起参加芭蕾舞的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很简单地把她的头发梳向后面然后匆匆地赶往学校。后来我注意到,舞蹈课的老师每一次都把头发梳理得没有一根乱丝,其他的美国孩子们也总是高高地挽起发髻表现出动人的美丽。看着那些姑娘们如阳光般灿烂的脸,我似乎看到了她们散发的活力和青春。从她们看我时专注的目光,我读出了她们的自信,这是她们对于自己美丽的自信。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自信是非常难得的健康心理。从那以后,每当女儿到舞蹈学校去上课的时候,我都会精心地替她打扮,梳理头发,用发胶除去每一丝乱发。女儿对着镜子中自己漂亮的发型和仪态,脸上也出现了幸福和自信的神情。只有追求美的人,才能体会生活中的美,也才会享受生活。(转下文)
爱美的孩子是幸福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