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五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所谓敏感期也称关键期,是指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很容易,错过这个时期学习则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生。例如: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2岁左右,书写敏感期出现在3. 5 岁至4. 5岁时期,阅读敏图老师感期出现在4. 5岁至5. 5岁时期。所以,一些教育专家认为“6岁前较6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艰巨的阅读任务,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关于培养兴趣,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简明地讲,儿童阅读兴趣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
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家庭和少儿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工作时,首先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就是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
早慧孩子的一页地念,让他看图片、听声音, 慢慢地他会将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加以联系。听觉和视觉相互为用,有助于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念书的时候,可以随着情节变化音调,有时候加上些肢体语言、富于情感的朗诵,或有韵律的童谣都能吸引孩子。也可以用录音机把故事录下来,在睡觉时播放给孩子听,可以发挥听觉的作用。
当孩子懂得阅读时,亲子可以合作念故事,妈妈念一段,然后呢?其实我在书里面也讲到,这个是孩子的一个特点。我们现在也说不好他到底从这当中在学什么,但是我们建议家长,一般来说,尽量去满足孩子重复的愿望,因为这个章节,或者这一个故事当中一定有他需要吸收的东西,他这样非常有兴致的反复的去听,其实对他是有好处的。这个不用焦虑。
我看这个妈妈的想法,我怎么系统给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孩子可能阅读面要广一些,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期望。我们也叫阅读计划,我看后面有网友说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提阅读计划,其实这个计划跟咱们大人的概念不一样的。大人计划可能按部就班,对孩子来说倒没有这么确定,只是大致给出一些类别,这些类别是我们了解儿童的图书现有都有哪些类别。再有一个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和他什么时间会对某一类感兴趣大致的规律,我们给了这么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妈妈希望孩子能够拓宽他的阅读的口味,可以从这些类别里面得到一些启发。比如说我看这个小朋友,他也喜欢科学,像神奇校车,他对历史方面的东西蛮有兴趣的,这个挺好的。另外,跟史地结合的可以引导他多读一些,多看一些,还有像科学方面,也有蛮多其他方面的书。像6岁的宝宝,有一些像侦探故事,有一些逻辑思维、逻辑推理的东西在里面的,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觉得比较有兴趣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ziyuedu/)我们在带孩子阅读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方面,我们要追随孩子的兴趣,比如说有的小朋友他对昆虫有兴趣,可能有一些有心的妈妈就会去找一些跟这个有关系的书。比如说《木木的昆虫日记》、《蚯蚓日记》类似这一类的书,跟孩子的兴趣是结合的。从这个入手大人比较容易带孩子进入到阅读活动中去,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当孩子有强烈兴趣的时候,我们大人有时候会想,他是不是阅读的东西太单一了,我很希望帮助他去拓宽,我觉得这个可以做,不要太强求,你可以把这样一些书放在他的周围,最好还是跟他的兴趣是有联系的。有一点延伸,帮助他慢慢知道说可能还有别的东西也是很好玩的,孩子的兴趣有时候会逐渐的去转移的,所以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做。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ziyuedu/) 另外:还是跟他的年龄特点有关系,他这个时候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会比较久,他对比较曲折的情节会更有兴趣,甚至对有一点刺激性的东西会比较有兴趣。所以像小的小宝宝,比如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要是拿一本章节书,给他只读其中一章,第二天一般不会追着问你后面是什么。到了五六岁一定要听下回分解,这是这个年龄段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