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双鞋说成“两个鞋”,鸡蛋糕说成“蛋黄糕”,生活中3岁至5岁的儿童常常会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造词”。医学心理学专家提醒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造词现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孩子们之所以会使用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新词”,是由于他们所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而且对词汇掌握不正确所致,一般会随tulaoshi着儿童对词义的理解及词汇量的增加逐渐消失。
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多与孩子谈话,随时随地教孩子与周围事物有关的词汇。多给孩子讲故事,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多给孩子创造言语交际的机会,练习正确运用已掌握的词汇,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而巧妙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创造一些如游戏类的语言表达的情境,不断扩大和丰富儿童的语言,用生动而具体的事例,逐渐增强儿童对词义的理解和掌握。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儿子现在已经一岁零5个月了,近期发现他特别胆小,比如家里有时来了陌生客人,小家伙呆在卧室不敢出来,有时客人大声说话或者对他有什么亲昵动作,他就会吓得哭起来。记得在他小些时候,特别害怕大的声音,甚至在熟睡的时候也会吓醒。
请问这样的症状正常吗?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应该怎样调整他的心理?
茅于燕:你孩子一岁零五个月,正是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的年龄。儿童从五六个月开始到两岁以前正处在有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阶段。这时,他们一反过去见人要抢(不管是不是认识的),变成见人就躲就哭,年轻的家长很纳闷:我的宝宝怎么了?实际是完全正常的。过了两岁,他的生活经验丰富些了,这种怕人的现象就会自动减轻或消失。
至于孩子怕大声音、怕小动物、怕黑暗,也是这个年龄段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知识不足、经验不够,也可能属于敏感气质,比较内向。
孩子胆小可以试试用这样一些方法来减轻:
1、思想要放松,这些现象是常见的,对他今后的成长不会有什么影响。
2、使他的生活尽量简单、尽量规律化,不要让他受特别大的声音或突如其来的陌生人的干扰。
3、当他表现害怕时,尽量把他抱紧,让他有安全感,有强有力的支持。
4、给他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心平气和地讲话,不恐吓、不训斥、无争吵。
5、自己不要表现出对什么东西(如小猫、小狗、小虫子、大声音、汽车鸣笛声等)的怕,因为你的怕对他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6、可以和邻居、友人打招呼,由于他正处在一个害怕陌生人的阶段,最好见到他时不要马上抱他、亲他,先远距离和他说几句,慢慢接近他,再抱他、亲他。这种逐渐接近法很有用。
7、由于他怕大声音,买玩具时,尽量避免买带声响的玩具,少刺激他。如果有人送他带响的玩具,可以由爸爸妈妈在远距离地方玩,如果他不害怕,再靠近他。
8、如果有几次他见到陌生人或听到大声音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害怕,则应该表扬他,亲亲他的脸蛋、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点头,说:“宝宝真乖!”“宝宝真好!”
9、孩子有这种气质,对他要很温柔,等他年龄大一点,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以后,会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