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幼儿疾病
生活中,为了宝宝,父母根本不在乎花多少钱,只要他吃好喝好就行。可专家表示:正是因为这些百般疼爱,反而害了自己的宝宝?
精食与近视眼
很多父母经常给宝宝吃精米精面。医学专家认为,长期吃过于精细的食物,会由于减少了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视力发育,成为近视眼的一大成因。
铬是人体内一种重要荷尔蒙,不足时可使胰岛素的活性减退,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谢而滞留于血液之中。最终,导致眼睛的屈光度改变形成近视眼。
对策:人体每天需从食物中摄取到50—200微克铬元素,而加工过的精米白面已丧失了80%的铬。因此,要适当给宝宝进食一定量的粗粮糙米,以保证足量铬元素的摄取。
方便面与营养不良症
方便面是时下流行的快餐食品之一,是由油炸面条加上食盐、味精所组成。由于它的特殊风味,所以很多宝宝都喜欢吃,父母便经常作为饮食中的主要食物。然而,方便面最大弊端就在于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而这些恰是儿童各个器官和组织发育时必不可少的养分。
对策:不能让方便面成为宝宝的主食,否则诱发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鱼片与氟斑牙
鱼片干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而且味道鲜美,宝宝很乐于接受,但其中氟元素含量多。据测量,鱼片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1。5毫克。如果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超过4—6毫克,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可引起慢性氟中毒。
慢性氟中毒首先会影响宝宝的牙齿发育,会使牙齿变得粗糙无光,牙面出现斑点、条纹,呈现黄色,形成氟斑牙。氟斑牙一旦形成,则再也无法恢复。
对策:偶尔可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绝对不可长年累月让宝宝大量摄入。
冷饮与肠套叠
一到夏季,不少宝宝没完没了地要冷饮吃。殊不知,宝宝的肠管相对较大人长而薄,肠系膜松弛,固定能力又差。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很容易导致肠管平滑肌图老师痉挛和蠕动增强,进而诱发肠套叠、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对策:给宝宝吃冷饮的量要小,尤其是2岁以下的胖宝宝。限制宝宝吃冷饮的数量,饮料每天只给喝1瓶,雪糕每次吃1根,而且不要在餐前吃,一般饭后1小时较为合适。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冷饮,在室内放上一会儿再给宝宝吃。
幼儿保健
1-2岁的小儿叫幼儿,也就是生后第2年和第3年的阶段,这时小儿的体格生长的速度减慢,神经心理发育较迅速,,动作和语言明显发展,与人的接触增多,发生意外事故的机会也会增加,需要一定的保健和照顾。
1.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2岁半以前的幼儿乳牙尚未出齐,咀嚼和胃肠消化功能还较弱,仍需注意供给各种营养素,也要考虑食物的烹调制作,还不能和成人一样进食。每天进餐4~5次为好,要保证每日有400-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适量的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和少量豆制品,粮食可逐渐采用粗细粮搭配。
这幼儿阶段已有自主的要求和挑选食物的习惯,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按时进食,自己吃不要喂,不吃零食,不挑食等。还要有愉快的气氛,不能强迫或威胁孩子进食,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正常地摄入营养膳食
2.促进幼儿动作和语言的发展
幼儿的大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都发育得较快,应积极地引导和帮助他们,训练走,跑,跳,攀登等动作;培养孩子的双手活动,如搭积木,串小珠,画画,洗手,穿鞋等。动作的培养训练对神经心理发育有促进作用。
生后第2年,第3年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幼儿说话是很重要的,应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和小儿说话,鼓励他们模仿说话,而且要注意用词恰当,发音正确。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2岁的幼儿与成人接触增多,活动范围扩大,开始出现好奇心和模仿动作,所以这时可以在正确教育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习惯,饮食习惯,解便和卫生习惯等。
4.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预防
虽然基础免疫已完成,但有些疫苗需要加强,有些疫苗,例如流感,水痘,腮腺炎,风疹等可以考虑接种。另外,这时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也应注意预防。
5.预防意外事故
幼儿喜欢活动,但又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容易发生意外,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易发生的意外有跌伤,烫伤,溺水,触电,食物中毒,农药和煤气中毒等。因此不要让幼儿单独行动,不能靠近火源或电源,要注意饮食卫生.保管好农药等。
6.定期健康体检
幼儿可以每半年体检一次,随访体质量,身长等外,还要注意视力测试,牙齿卫生等。幼儿的行为心理健康也应重视,必要时可做智力,行为等测试。
本文摘自《衣食住行与儿童健康》,由重庆出版集团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幼儿运动前后8大注意
很多家长们觉得小孩子常常运动就能长个高个子,身体棒棒。其实小孩运动也有很多要家长注意的地方。
活动前
1、家长首先要检查活动的场地、设施与幼儿的着装。
应先排除活动场地上的异物和积水等不安全因素。查看一下活动设施是否定期检修,避免发生意外。运动服装要轻便、舒适,避免过多、过厚的衣服限制幼儿活动。幼儿也不宜穿过硬、过厚的皮鞋,以免扭伤、摔伤。
2、掌握好适宜的活动时间。
如: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为幼儿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研究表明,上午10时和下午3时是全天中空气较清洁的时间。上午9时后,地面受阳光照射,温度升高,空气对流迅速,积聚在人呼吸带的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午后3时,气温较高,风速快也有利于空气净化。所以这两个时间段为幼儿最佳活动时间。
 Tulaoshi.com; 3、选择适合的天气。
雾天不宜让幼儿外出活动,因为雾天空气湿度大,雾中不仅带有煤烟、粉尘、病菌等有害物质,而且雾可以阻止废气向空中扩散。雾天湿度大,相对缺氧,幼儿会感到胸闷、心慌、气促、无力。雾天视物不清,也易造成幼儿碰伤、跌伤。而烈日当空时,幼儿在户外活动容易中暑;饭前、饭后半小时内活动则易吸入冷空气,产生胃痉挛,对幼儿身心造成不利影响。
活动中
1、家长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
一般可采用观察法和脉搏法测定。活动量适宜时,幼儿面色红润,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不失常态,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幼儿在游戏中的平均心率能保持在130-140次/分之间。反之,幼儿活动后则脸色苍白,汗量很多,幼儿出现一副很疲劳的样子,表明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2、应注意幼儿活动中运动量的比例安排。
根据幼儿人体生理机能活动上升—稳定—下降的一般规律,家长要掌握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这一原则,以便在活动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很快恢复正常。
3、加强幼儿活动时的护理,家长要做到既保护好孩子,又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如在活动时可根据活动项目给予指导,告诉幼儿注意事项,同时也要及时给幼儿穿衣、擦汗。对于出汗量大的幼儿和体弱儿,活动时可给他们背后垫一块干毛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动后着凉。
活动后
1、活动后不可让孩子马上饮水或吃冷饮。
因为幼儿在活动后,全身各部分脏器血液流量大大增加,饮用大量水分会给心脏增加很大的负担,长此下去会影响心脏的功能。千万不可在活动后食用冷饮,如:喝冰冻汽水等。因为幼儿活动后新陈代谢旺盛,各种脏器的毛细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血液循环较快,若此时马上食用大量的冷饮,会刺激各处的毛细血管,尤其是胃肠道的毛细血管立刻收缩,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和消化液的分泌,时间一长必定会引起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2、活动后不可马上让孩子洗冷、热水澡。
若幼儿在浑身是汗时马上去洗冷水澡,冷水刺激皮肤神经感受器,使皮肤毛孔突然关闭,全身毛细血管包括肾脏毛细血管骤然收缩。在临床上会产生畏寒、发热、渴、尿少等症状;若毛细血管强烈收缩,更会引起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眼花、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若幼儿活动后即去洗热水澡,会刺激皮肤、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的血液过多地分布到皮肤、肌肉中去,势必造成心脏、肝脏、脑等人体的重要器官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出现头昏、胸闷、眼花,甚至晕厥现象。若不引起重视,幼儿经常性地运动后马上洗热水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长期的、慢性的、难治的头昏、头痛等病症。
(来自:图老师)
用新的眼光看幼儿
当我们知道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生命的冲动,是一种他们自身无法抗拒的练习行为时,我们如何帮助他?如何扶持他?如何让他根据自己的发展速率,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学习呢?这是我们成人需要理解与学习的。
让我们从幼儿发展最根本的基础谈起。动作发展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类的幼儿在出生的时候,没有具备像动物一样的生存本能,可是他们却有一种能力,就是学会所有帮助自己生存的动作。从大肌肉活动如翻身,转身,坐起,站立到步行,到持物平衡步行,到跑、跳、攀爬等等,到小肌肉动作的抓、握、拿、捏双手协作等精细动作的发展,都是他们自己主动练习,自己发明,自己调整方式和方法。没有人可以教会孩子如何从不能步行,到能预测、思量、变换、平衡自己的步伐。这些努力,是孩子主动自发进行的,我们需要肯定这个事实,并尝试去理解与支持他们。
动作是在感官接受到刺激、把讯息传送到大脑、在通知肌肉做出回应后的行为。因此,当我们看到幼儿做出一个动作时,我们就可以从他的动作发现他的智能与精神层面的发展状况。不让幼儿动,或不允许他们根据自己内在生命的冲动去表现自己,就等于是对孩子说:"你别学习了。"
动作的发展可以刺激语言能力的产生与表达方式,也可以帮助孩子在环境中的人、事、物建立关系,促进她的社交能力,更可以平和他的情绪,因为www.Tulaoshi.com如果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动作,调整自己的动作来回应环境对自己的挑战,那个人的情绪自然可以平和,如若不然,情绪就会不稳定,学习也会因此而停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蒙台梭利发现:"动作(会)帮助心智的发展,而心智又更新下一个动作与活动的表达方式"。他们是一个发展的循环动机。精确动作的产生不但证明婴幼儿具备自己学习、自己成长的能力,还向我们成人表达了几个非常重要的讯息:
动作发展是婴幼儿成长的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的冲动,我们必须肯定他们的努力,并提供他们实现自己的机会;
当婴幼儿能完成一个动作之前,他们已经自己开始练习并自我预备,我们必须支持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需要着急于他们还无法表现的能力。
成人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是如何HOW发展出一种能力(动作)而不是注意他是何时WHEN作出这个动作。因此一个动作的产生,除了因为婴幼儿自身的内在驱动力之外,还需要环境的配合与家长的肯定;
掌握平衡是动作发展中最精确与最难拿捏的部分,只有婴幼儿本身可以完成,成人的帮助反而是一种阻碍。因此当婴幼儿在学习坐立、站立、步行时,我们只需要保证环境的安全就可以了,过多的扶持与帮助,反而乱了自己平衡的尺度。
用新的眼光看婴幼儿,表示成人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对待孩子,帮助孩子。
幼儿容易出现哪些行为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逐渐发育,思维、言语和情绪日益成熟且不断发生变化。儿童的行为,有些是正常的,有些是有问题的。幼儿常见的行为问题有如下几种:
1、孤僻和迟钝。表现为寡言、不合群,表情冷淡,行动迟钝,这方面大多与管教过严,父母不和,教育方法不一致,体弱多病和亲属中有精神病史有关。
2、恐惧和胆怯。对幼儿讲述恐怖性的封建迷信故事,使幼儿产生怕黑、怕空旷、怕响声、怕独睡等心理。所以,不要恐吓幼儿,应诱导他们多参加集体生活。不宜操之过急地勉强他们去接触所害怕的事物。在耐心地让他们从实践过程中逐渐克服恐惧、胆怯心理。对体弱者要注意其营养,让他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固执与违拗。幼儿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喜欢问“为什么?”这些正常的求知欲望若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固执和违拗现象。
4、活动增多。幼儿好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会增加。但行为问题则不一样,爱惹事生非,令人头疼。对这类幼儿,应加强教育和引导。
5、顽固习惯。例如吮吸手指,玩弄生殖器等。
有些行为问题,可以得到纠正。有些则是神经症、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先兆症状”,所以,要加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