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丨看著妳說謊于

丨看著妳說謊于

2015-12-12 14:53

培养出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是绝大多数父母的美好心愿和努力目标。而培养绝不是单方面的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掌握一些培养“优等生”的方法。

关于性格的培养

图老师育儿网友:一直很感谢您给我的帮助,也是您帮我度过了孩子成长的一个个新阶段,我非常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她有良好的人格,所以我现在想请教一个问题:我的孩子现在2岁半了。她和家人在一起时的性格很外向,可到了外界就显的略为内向,不喜欢和小朋友玩,玩具也不肯借给别人。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我现在也努力让她适应,休息日也带她去玩,可平时妈妈帮照顾,我总觉得老人照顾的过于细致,我想请问:这么大的孩子该怎样培养社交能力?我该怎样建议老人家?孩子的这些能力会由于成长而顺其自然吗?谢谢!

茅于燕:你是一个好母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相信她在你的教导下,一定会成为一个性格好的孩子。

你说的老人带孩子的方式过于细致,的确对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儿童的社交能力是在环境中有意识地和无意识地培养起来的。最重要的是要给她一个良好的环境。不能照顾得过细,否则孩子就失去与社会交往的机会,不能得到锻炼。你提到的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玩具也不肯借给别人,这明显的就是照顾得太细,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管辖之下造成的。

孩子的合作、共享、同情、关心,是要锻炼的,不是顺乎自然成长就可以自然会了的。对老人可以这样建议:

1、告诉老人孩子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家庭,大家性格不一样,你要让宝宝从现在起就开始适应和不同性格的小朋友相处,等到她上幼儿园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假日里让妈妈请些朋友或同事带着孩子来串门,你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如果出现她在玩的时候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的事时,你一定要鼓励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发现她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不拿出玩具来,就要好言相劝,帮助她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她的玩具,让她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次数多了,她也会改的。

2、和老人谈谈独生子女环境单调,与人交往少的问题,理解孩子将来还是得走上社会的,不能太保护,要逐渐锻炼孩子的独立性,让她到集体生活中能尽快地适应。

3、让老人家带她到朋友家去串门,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中,锻炼她的社交能力。有时她会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会使她回过头来想自己的问题(不借玩具给别人玩),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她就会改了。

4、请老人家给孩子讲有关合作、分享、同情的故事,对孩子的社交行为会有好处。这些故事老人可能是有的。如果没有,你可以为她编一些。

培养“优等生”父母必知法则

  培养出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是绝大多数父母的美好心愿和努力目标。而培养绝不是单方面的对孩子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作为父母,首先应该掌握一些培养“优等生”的方法。

  培养的第一元素——营养

  让我们来看科学家做过的两个实验

  实验1:

  德国科学家把刚出生的小白鼠分为两组,第一组给予良好的营养和一般的外界刺激,第二组给予贫乏的营养和丰富的外界刺激。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第一组小白鼠脑细胞发育状况更好,反映更为灵敏。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营养是教育的物质基础。

  婴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成长最迅猛的阶段,新生儿摄入的营养量,80%用于神经系统的发育。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携带遗传基因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婴儿,同时脑细胞的数量,神经纤维树状突的数量也明显少于正常婴儿。脑细胞的质量和神经联结数目不足导致早期信息传递不足,启动遗传物质的效应差,在神经结构中刺激痕迹的贮存受到Tulaoshi.Com影响,对婴儿记忆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而记忆力在人的智能结构中是处于第一位的组成成分。

  实验2:

  研究者让婴儿进食时自由地选取桌上的事物,发现同一个婴儿每次的选择都不尽相同。而婴儿们每次的选择,从营养搭配的角度来看都是近乎完美的。

  这个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好的营养就是全面的营养。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婴儿所产生的行为是受生长需要引发的内部能量的驱使而致,那么结合第二个实验的结果,我们认识,任何一种必需营养素长期缺乏,都会使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影响健康和智能。

   12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商?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觉得自己孩子稍稍有点与众不同,就担心孩子的智力有问题,或暗喜自己的孩子智力过人,非要到相关的测查机构讨个明白。个别民办中小学在入学面谈时也变相地对孩子测智商,以决定录取与否。那么孩子真的需要测评智商吗?在家庭中,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升智力?

  孩子智力,父母可以努力

  最好不要给孩子测智商

  现在城市的不少医院都可以为孩子测智商,在一些早教机构也有类似测评。那么测智商可以像查视力、测身高、称体重那么简单和机械吗?

  对孩子的这种测评不能笼统地称为智商测评,因为目前测评的内容不能完全涵盖智力的所有因素。这种测评可称为发育测评。例如对1岁半孩子进行发育测评,主要看他能否自如地攀爬台阶,能否用玻璃丝顺利地穿过扣眼等来测试其动作能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测试语言、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主要目的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指导家长对某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的能力。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目前发育测评最大只能做到4岁,因为再大点的孩子,一是没有衡量的科学标准,二是他们掌握的能力越来越多,可以独立解决现有问题,不再需要通过测评来指导家长了。

  对于7岁以上的孩子,在发达国家,智商的测定是极其严格的: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等;测试机构要有专业的设备,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到位”,甚至对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此外,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智商测定绝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就可以随便进行的。目前在国内,少有机构和个人能达到如此过硬的指标。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建议年轻父母,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超常、弱智或心理问题,最好不给孩子测智商。

  提示 高智商孩子的六大特征

  你的孩子拥有比其他同龄儿童更高的才能吗?其判断标准可能不只是成绩,而可能是一些曾被家长忽视的特别表现。专家认为,小学生至少有六大特长表现容易被家长忽视。

  表现一:喜欢发号施令

  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能够有条不紊地在学校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可能具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表现二:会攒零用钱

  在小学,那些能够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留到假期支配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那样的成功人士。

  表现三:喜欢刨根问底

  一些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总是不厌其烦地问问题。如果他们的这种特质能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培养,就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航天局的宇航员。

  表现四:喜欢设计

  有些孩子只要独自待一会儿,就能用积木搭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这就是设计才能。

  表现五:爱讲故事

  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写故事。这说明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表现,一定要好好培养,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

  表现六:爱说话

  这种孩子特别喜欢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专家建议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用以增加他们成功的机会。她说:“每个孩子都有特殊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就能超越他人。”

培养宝宝与父母的亲情

有些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需要把宝宝寄养在别人家里。宝宝被父母接回家,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会感到很不适应,常会有以下反应:

1、刚回到自己家,不停地哭闹,不爱吃饭,也不愿玩。执意要离开家里。嘴里说着:“走,走……”。

2、不愿亲近父母,表情冷漠,感到很畏惧。

3、对于家里的一切都感到很陌生,在家里呆头呆脑,不知所措。

由于宝宝从小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缺乏亲子感情。把宝宝接回家后,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感情。

1、多和宝宝亲近,消除陌生感,逐步建立感情。

(1)给宝宝爱抚并与宝宝交谈。父母可以多抱抱宝宝,温柔地抚摸宝宝的头、脸和身体等,让宝宝感到舒适愉快。同时还要多和宝宝交谈,如亲切地叫着宝宝的名字给他说:“宝宝今年两岁了,爸爸妈妈都想宝宝了!”“宝宝真乖,爸爸妈妈最喜欢宝宝了!”“宝宝饿了吧?妈妈去做好吃的!”

(2)多陪宝宝一起玩。宝宝都喜爱故事,父母可以买一些既有意义又有趣、色彩鲜明的图书和他一起看,讲给他听。宝宝喜欢到动物园玩,父母就多带他去,一边玩,一边讲动物的故事。这样,宝宝逐渐对父母产生感情,就会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了。

2、向寄养人详细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和带养方法,尽量保持一致。

比如宝宝原已习惯在早饭后大便,就不要硬让他在起床后马上大便。硬改变习惯,宝宝就会不适应,不舒服,情绪更加不好。如果发现宝宝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初不要断然令其强行克服,待熟悉以后再逐步纠正。比如宝宝有爱吃零食的习惯,以致影响了正常进餐,父母可以想办法在正餐tulaoshi上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引起宝宝的食欲,宝宝三餐吃饱后,零食就会减少,逐渐改掉爱吃零食的习惯。

3、要给宝宝创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保持积极的情绪,这样,宝宝也会受父母的感染,情绪愉快、安定。另外,父母对宝宝同样都要付出爱心,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并鼓励宝宝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让宝宝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宝宝生活在一个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里,会觉得很幸福,很安全,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加深。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如果有条件,父母尽量亲自教养自己的宝宝。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爱看书,希望孩子爱学习。可光有良好的期望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让孩子爱读书的方法。怎样让孩子爱读书?读书的兴趣从何时开始培养呢? 我们不能等到孩子厌倦读书的时候才培养他的读书兴趣,读书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孩子好问的年龄开始。

  “麻烦”的小问号

  4岁的枫枫好奇心很强,他对什么都有兴趣,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这儿摸摸哪儿看看,然后问别人,“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一天有一千个为什么!妈妈常常不耐烦地说:“你别问了,真麻烦!”枫枫还是穷追不舍,“妈妈,什么叫麻烦?”问得妈妈哭笑不得。

  其实,正是这种强烈的探求欲望,推动着孩子获取知识。

  一天,妈妈带他到动物园去玩,他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忙碌个不停。

  “狮子吃蛇吗?”

  “企鹅为什么生长在寒冷的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呢?”

  枫枫带着好奇与疑问回到家。妈妈拿出有关动物的书给枫枫看,枫枫高兴极了,“哇!里面有这么多动物呀!”书上的动物图片使枫枫看得入了迷,他一边看,一边要妈妈读书上的文字,枫枫就这样开始了读书识字。以后,他只要在外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要妈妈给他找有关的书,不知不觉中,枫枫认识了很多字,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枫枫周围的人都说,枫枫是个好问,好读书的孩子。

123

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例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的漂亮得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象就是幼儿身边得同伴或者说是就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 内心变化,对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公民共鸣,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幼儿观察三副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并且,让幼儿来表演表情。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a、小姑娘为什么高兴?(小动物都夸她的房子)b、小姑娘为什么不高兴?(她不同意小动物们到她家玩)c、小姑娘为什么又高兴了?(她同意了小动物到她家玩)。通过观察回答,幼儿已能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拒绝小动物)??自我意识的克服(失去朋友后的孤独)??与人分享时的快乐(邀请小动物)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得约束自己自私得行为。其次,通过讨论来迁移情感,逐步形成幼儿自身得认知。例如组织幼儿讨论:小姑娘拒绝小动物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姑娘真小气,我有点不喜欢她)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么做呢?(幼儿都表示邀请小动物们去家里做客;有的还表示分小动物吃饼干等等)看来孩子们已从小姑娘这一形象中知道了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利用日常情境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又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的、正确的内心体验。如:有一次,曹问宇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蹦蹦高,小朋友见了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曹问宇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蹦蹦高,对曹问宇说:“这个蹦蹦高现在是我的了,如果图老师你想玩,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现在心里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曹问宇想了想说:“好象有点酸。”“那你们大家呢?”“我也有点酸;老师,我的心里有点难受”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曹问宇,你看,小朋友现在心里都和你一样酸酸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曹问宇不说话了,他拿过蹦蹦高塞到小朋友的手中,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种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地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合作、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

  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父母有必要培养孩子吃苦

  《长沙晚报》报道,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组织30名企业老板、董事长的孩子,从湖北宜昌步行700多公里,途经9个县市,圆满完成了“磨砺训练”,平安归来。在这些学生中,最小的才12岁,最大的也不过16岁。

  我认为这种“磨砺训练”很好,堪称“吃苦耐劳”教育的典范。同升湖学校这样做,给其他学校作出了表率。

  现在的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考试分数,不能只看学习成绩,不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考试的机器,而应该把他们培养得思维健全,人格健全,反应敏捷,行动敏捷。

  学校教育,一切应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偏废,特别是“吃苦耐劳”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百年后的今天,还依然没有得到真正应用和实施,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

  学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先做人,后成才”。然而,现在的学校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末倒置,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就一好百好,不注重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和其他习惯养成、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

  加上现在的中国家庭教育也有问题。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着祖辈、父辈多方面的关心呵护,更多的是四个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的疼爱。好吃的,由孩子先吃;好玩的,由孩子先玩。孩子们还不知足,养成了独生子女的以我为中心,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独尊,造成了孩子们的娇生惯养,独断专横,挑穿挑食,“吃独食”等不良习惯。长辈们过分的溺爱,让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什麽事都不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又是只关心学习成绩,虽说学校里一周有两节体育课,他们也不好好上,跑步刚开始,就有人脱离队列,改成步行,自甘落后,毫无吃苦耐劳精神可言,回家还要向父母叫苦,向父母撒娇——“唉,今天体育课,累死我了!”还没有吃什么苦,就让父母们心疼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安慰他们。

  孩子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从小让他们多经受一些挫折教育、失败教育、“吃苦耐劳”教育,他们的心灵才会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来接受社会的各种挑战。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当得起更大的责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对孩子培养吃苦教育非常有必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给孩子补上。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育儿知识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英语兴趣

英语 学习 育儿 育儿知识
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英语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逆商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如何给幼儿选书 培养读书的兴趣

育儿百科
如何给幼儿选书 培养读书的兴趣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儿童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适合准妈妈的果汁饮品

适合准妈妈的果汁饮品

宝宝肌肤告别干燥

宝宝肌肤告别干燥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