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可以让社会更和睦。“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大家都害怕受伤,所以走路办事都会小心谨慎,彼此之间一团和气,不敢吵架更不敢打架。到最后,估计大伙儿连门都不敢出,都变成了“宅族”,怕风吹、怕雨淋,一家人天天围着电视看新闻联播。这莫非就是老子所推崇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小国寡民”最高境界?
“独生子女”可以让社会更和谐。现如今虽然“红旗飘飘、形势大好”,但不和谐事件仍时有发生,比如说城管打人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以后把所有的城管队员都换成“独生子女”,不就不存在态度蛮横、暴力执法了吗?说不定,今后每当小贩和城管“狭路相逢”,拔腿就跑的不是小贩,而是变成城管了呢。如此一来,社会和谐就不期而至啦。
“独生子女”可以让社会更稳定。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如果全部都是软绵绵的“独生子女”,中国社会岂不缺乏阳刚气乎?这种担心实乃杞人忧天。最广大的普通人只能生“独生子女”,而某些与众不同的人物不一定也生“独生子女”嘛。比如说,某些富人和官人家外有家,大奶生一个,二奶N奶还可以继续生嘛。就连某些略有名气的小明星,也千方百计弄个外国户口,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显得“高人一等”,也是为了“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啊。而这些人物都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生出的子女个个根红苗正、如狼似虎,是最好的接班人。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早晚会出事;而一头狮子领导一群羊,包管羊们连大气都不敢出。这社会呀,就能稳定一百年不动摇啦。(乔志峰)
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来临之际,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等单位昨天联合举办“提高人口素质论坛”。据论坛透露,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有效地控制,全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水平已经在1.5上下。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1亿人,占总人口的8%左右,而由独生子女加父母组成的独生子女家庭也成为城市中最基本的家庭模式。
“五大障碍”影响独生子女成长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在论坛上报告称:“目前社区公共教育发展的滞后伴随城市家庭小型化趋势,独生子女早期教育存在“五大障碍”,具体为:
性格障碍。缺乏同伴的家庭早期教育,极易导致常见的性格缺陷,如“任性”、“爱发脾气”、“不尊敬师长”和“不团结合作”等。
心理障碍。不少独生子女在家里只能与成人为伍,极易养成孤独、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等心理素质或过早成人化。
智育障碍。社区活动参与少,造成孩子智力和身心疲惫,缺乏童年乐趣,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环境障碍。不少抚育者特别是祖父辈过度溺爱孩子,溺爱和放纵几乎成了早期教育的通病。
生活自理能力障碍。父母包办代替,独生子女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依赖性强。
近九成婴幼儿以隔代抚育为主
论坛上公布的一项对本市34个街道(乡镇)20万0~3岁婴幼儿抚育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79.7%的婴幼儿未进人专业教养机构,不到3%的婴幼儿被送到别人家庭寄养。散Tulaoshi.com居在家(社区)成为0~3岁儿童最主要的带养方式。祖辈(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母亲以个体知识、个人经验带养是最主要的早期教养方式。但近70%的家庭并不满意这种隔代抚育为主的方式,加强对祖辈带养行为的科学指导已成为强烈的公共需求。
调查显示,祖辈与婴幼儿同住率为76.5%,他们参与婴幼儿的带养率高达88.9%,以他们为主要带养人的比率达到53.3%。婴幼儿父母则其次,占42.8%,以保姆为主带养孩子的占2.3%。以祖辈为主的隔代教养成为上海婴幼儿早期教养的一大特点。对这一现状,超过83%的人认为祖辈老人需要接受现代家庭教育指导。很多受访者认为,祖辈的经验、母亲的办法,很大部分是口耳相传,有的并不利于小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在最需要公共服务机构指导的内容中,71.5%的人列出了科学育儿观念、态度和系统知识。常规方法、易发问题的处理需求占27.6%。99%的被调查家庭希望接受相关咨询、上门服务、定期检查、提供音像资料等。
独生子女家庭不是理想的家庭结构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指出,独生子女现象对个人和家庭层面上的影响将非常深远,并已经成为中国转型时期风险社会中的一个风险要素。
“独生子女家庭不是理想的家庭结构模式,这在我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彭希哲强调说,如果说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年轻劳动力人口的缺乏和养老资源的短缺等问题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以及人口迁移来加以解决,那么它对家庭结构和模式的影响却是无法修正的,对于中国婚姻家庭的稳定和文化传统的传承,确实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彭希哲同时指出,对于“80后”和“90后”这一代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甚至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这一代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独生子女现象。但目前并不清楚,这一代人的行为特征是因为独生子女这种特殊人口和家庭现象所致,还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剧烈的社会变革所引发。“因此,简单地将这一代人的行为特征归咎于独生子女政策,也是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在昨天的论坛上,于丹、邓伟志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还以独生子女家庭代际为切入点,阐述了提高人口素质教育的见解。
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
我国人口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而且这种趋势仍在延续。据统计,1953年我国家庭平均人口为4.33人,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都大体稳定在4.23-4.43人之间。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小型化趋势。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4人,2005年为3.13人,23年间家庭平均人口减少了1.27人,下降幅度高达28.86%。
伴随着常住人口密度持续增大,上海已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和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密度为2931人/每平方公里,较之2005年2804人/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密度增加了127人/每平方公里。
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660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是3.0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0.10‰。本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1.08岁,而妇女总和生育率是0.95,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86.83万人,占户籍人口20.80%。本市自上世纪5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全市约少生700万人口,相当于少生1个香港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