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支招:不同形式的鼓励
1.赞美孩子的良好行为。
例如,蹲下来面对着孩子,看着他(她)的眼睛说,“玩玩具之后把玩具放回玩具箱是特别棒的事情。”避免敷衍的表扬或是赞美,例如,“真是个好孩子”。当赞扬孩子时,记得保持微笑并使用积极的语调来加强你传达给他(她)的信息。最好能不厌其烦,每次都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示欣赏。
2.用你的肢体语言加固好的行为。
一个拥抱或击掌为干得好提供了正强化意识,鼓掌和欢呼也表明你同意孩子的行为。这些能够让他(她)理解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棒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为你的孩子提供一个有形奖励来强化他(她)好的行为。例如,在幼儿园里表现好的孩子都会获得红花、贴纸等。爸爸妈妈可以提供其他奖励给孩子,例如去公园、去游乐场。户外活动会激励一些孩子,然而它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孩子。所以要选择你的孩子能够感到愉悦的奖励。
小编支招:游戏的正向力量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和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来教育他(她)良好的行为反应。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担当某一个成人角色,例如杂货店的老板、医院的医生等等。而爸爸或者妈妈作为顾客或者病人。
观察孩子在这一角色中表现出的行为,鼓励孩子使用“请”、“谢谢”、&ldquowww.Tulaoshi.com;再见”等礼貌用语。在游戏结束后使者和他(她)讨论在游戏中的表现,并且让他(她)明白处理一些事情的正确做法。
小编支招:墙壁上的贴纸
一些对孩子良好行为的有形展示更能够加强孩子的积极行为。例如,在墙上挂一个小黑板,记录下孩子在某些时候的良好行为,例如“主动收拾餐桌”、“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在每个良好行为的后面贴上卡通贴纸,告诉孩子收集一定数量的贴纸就可以获得奖励哦。
提醒爸爸妈妈的是,最重要的是记录孩子在做某些事的时候第一次的良好表现,这样记忆深刻,也能够加强孩子以后的良好行为。
面子型家长
这类家长对孩子持否定与排斥的态度。有一位父亲,自己是一位出色的领导,当孩子的“一模”成绩只够三本线,与他的期望有很大偏差时,他生气地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窝囊废儿子。
”儿子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家长这样做会让孩子丧失信心。
陀螺型家长
这类家长情绪不稳定,家长的态度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无论孩子回家和家长说什么事情,家长马上随着话题像“陀螺”一样旋转。有个考生告诉家长,说他的成绩忽上忽下,担心高考时发挥不稳。家长马上着急起来,万一高考赶上孩子发挥最差时候怎么办?妈妈眼泪汪汪,好像孩子真图老师的已经考砸了,这更加剧了孩子紧张情绪。
推荐阅读
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
美国华人家长的教育困惑
宝宝都能听懂家长的哪些谈话
12
最近,加拿大的儿童教育专家,对全国各地120余所幼儿园中2000余名儿童做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的中心是:你不喜欢妈妈有哪些表现?统计结果显示:有8种妈妈比较集中地不受孩子们欢迎。
只顾自己玩的妈妈
5岁的汤姆说,“我妈妈常常只管自己出去玩,既不顾家,也不顾我。有不少时候她晚上玩得很晚才回家——实际上她回家时我往往已睡着了。我不知道妈妈究竟是不是爱我。”
专家评析:其实这类妈妈称得上是“自私妈妈”,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建议应该投入至少70%的精力和50%的空余时间在才5岁的孩子身上。
12345...
那么,当今的家长真的有足够的信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据《健康时报》报道,一个关于“要不要提早教孩子认字”的问题在新浪亲子频道引发热议,几十位专家、上百位网友撰文发表看法,2453名网友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父母对“要不要早教孩子认字”的观点没有明确的态度。调查结果从侧面(m.tulaoshi.com)反映了当今的家长在面对新老育儿观念的冲击时很不自信,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好。
杨晓峰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父母对他很放心。加上工作忙,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一起游戏、玩耍就更难得了。上中学后,杨晓峰迷上了电脑。什么PSP、微博、MSN、MP4等玩意儿弄得父母云里雾里的,偶尔怯怯地问上一两句,就被儿子的一句“你不懂!”给噎了回来。
妈妈说:“跟不上时代了!干好咱们自己的事情,给儿子多攒点钱吧!”
爸爸说:“咱们和孩子没话说,孩子和老师、同学有话说就成了!”
妈妈说:“有老师呢,咱家孩子没问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但自由到家长必须抓在手上的那根线都放松了,那孩子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很容易脱离父母的视野与期望。至于孩子的未来,父母也难以预知了。
罗曼?罗兰曾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在孩子面前,家长得有走进孩子心里的信心,才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已经长大或者成长得很好,不需要自己做什么,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从教育者的岗位脱离,就会导致孩子出了状况,家长却全然不知情。
在初三的时候,杨晓峰每天放学后会先去网吧玩一两个小时。回到家后,如果父母不在,就和保姆一起吃饭。晚饭后,杨晓峰写完作业就上网聊天、玩游戏,每天都得玩到凌晨才睡觉。而这时,父母还不一定能回来。
玩游戏的时候,杨晓峰结识了一位网名“雪鹤”的女子,聊了一段时间后就有点难舍难分。特别是在网上结婚后,两人关系更亲密了。为此,杨晓峰还购买了手机,不在线的时候就和她短信联系。
在杨晓峰眼里,“雪鹤”就是自己的知己,自己就愿意和她说话。后来,杨晓峰实在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就跟学校请了病假,赶往另一个城市和“雪鹤”见面。孰料,对方是一个大自己好几岁的待业女子,但在杨晓峰眼里却是一位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仙女。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发生了性关系。从那以后,杨晓峰欲罢不能,因为他感到很幸福,全然不顾成绩已经亮了红灯。
杨晓峰的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很惊诧。他们搞不懂,别的孩子都好好的,自己的儿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身心慢慢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自信地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矫枉过正,协助孩子产生正确的认知。具体要怎么做呢?
沟通技巧
1.掌握足够的家教知识
有的家长想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但是害怕自己说出的话孩子不喜欢,唯唯诺诺的样子,显得很不自信,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有足够的能力。
其实,做任何事情,只有坚信自己能够做好,才能产生做好的动力和希望,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家长只有掌握了足够的家教知识,不断地接触新的家教理念,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才能增强自己在教育上的自信心。
黎阳和许多青春期孩子一样,向往自由,做事情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可是黎阳的父母并不知道这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特殊心理状态,还以为孩子是故意在和自己作对,于是对孩子大加指责,关系弄得很僵。
不懂孩子,没有掌握足够的家教知识,就容易在教育孩子上简单化、粗暴化,不利于孩子成长。
2.做个与时俱进的家长
现在的孩子,更容易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就会在孩子面前落伍,失去和孩子沟通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不断地学习。
那天,陈杨的妈妈问他:“你天天说围脖围脖的,我怎么没有见着你围呀?”儿子脸一黑,说:“那是网络术语。什么都不懂,问什么问呀!”儿子一句话,让妈妈很郁闷。可这个要强的妈妈不服输,利用周末报了一个电脑班。虽然妈妈学得慢,但是她有股韧劲。三个月下来,陈妈妈有了自己的博客、微博、QQ,还会玩游戏、发电子邮件、下载电影了。
妈妈的变化让儿子惊讶,儿子也常常在妈妈面前撒娇,让妈妈给他下载动画片、歌曲。后来,这位以前只会坐车的妈妈还学会了开车,周末经常带儿子去听流行音乐会、去必胜客吃快餐。
现在,陈杨一有什么事,都愿意和妈妈在一起交流,而妈妈也趁着这些机会和孩子仔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指导、纠正或者鼓励孩子。
3.不以语言暴力掩盖内心的虚弱
很多家长的心底都埋藏着一股主宰孩子的欲望,一旦自己弱于孩子,这股欲望便会驱使家长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比如,大声呵斥孩子、打骂孩子、吓唬孩子等。这些做法恰恰暴露了家长自身的不足和虚弱,呈现给孩子的是,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在无力地挣扎。
一个自信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温和、乐观地面对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轻松、快乐;对待严肃的问题时,能够掌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使问题得到解决;当自己不如孩子的时候,能够虚心向孩子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在一部电视剧中,有位蹬三轮的父亲当儿子说出“长大要当知本家”这句话的时候,父亲笑话儿子说:“什么呀?那叫资本家!”儿子给父亲细细讲解,告诉父亲“知本家”不同于资本家。知本家,就是利用拥有的高新知识创造财富的成功人士。听完儿子的讲解,父亲脸上当即堆满了笑容,他为自己孩子的博学而欣慰,也为自己学了个新词语而高兴。
当自己被孩子比下来的时候,我们不要硬撑面子,呵斥孩子,应该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微笑地看着孩子,冲着孩子点头,夸奖孩子几句,这些举动都无损于家长的形象,反而会增加孩子的信心,也为自己的亲和力“加分”。
4.执行规则要彻底
我们给孩子制定规则,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孩子也需要有规则,因为规则能够给孩子带来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要求和他不能超越的底线。
李阳洋5岁的时候,妈妈给他立下一条规矩:每天晚上睡觉前把袜子洗干净。那天,李阳洋看动画片看累了,就忘记了。妈妈很严肃地把已经躺下的李阳洋拉起来,监督他洗好袜子才让他睡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规则令孩子做事有章可循,可父母如果执行规则不彻底,就达不到效果,甚至会有反作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的家长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说话口气很弱,不管说什么,孩子都有理由对抗,搞得很被动。这就是因为家长在执行规则的时候不够严格、不够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觉得自己即使犯了错误,爸妈也不会严加管教,变得肆无忌惮。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万不可因为自食其言而失去自信。
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上面的内容,做好上面的事情,这样才能教育孩子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