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网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图老师整理)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今天去上心理课,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需求,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岁以内的宝宝,因为刚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他是很没有安全感的,还很需要妈妈的保护和爱,这时就需要我们多抱抱宝宝,给宝宝做一些抚触。
两岁的宝宝他已经开始懂事了,有了自尊,这时我们千万不要总是指责和批评宝宝,应该以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宝宝,更不要在别的宝宝面前批评他。
三岁至七岁的宝宝,有些事情开始不按照妈妈的想法做了,这时我们不要以为是宝宝淘气了,不听话了,其实这是他们已经可以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的给宝宝讲道理,让宝宝明白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
我们最好用比较民主的方式来教育宝宝,把事情的利弊给宝宝讲清楚,一些事情可以让宝宝自己做出选择。如果用放纵的方式教育宝宝,以后可能会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如果父母太过强势,压制宝宝,以后宝宝可能会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顺从,比较懦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再有就是关于宝宝的语言发展,一岁至三岁是宝宝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接段,我们一定要和宝宝多交流,有些妈妈,自己带孩子比较累,又觉得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就忽视了和宝宝的交流,千万不要这样,如果妈妈们实在太累了,给宝宝放一些录音也是可以的,如儿童歌曲,童谣等。
以上这些是我今天上课的收获,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原来,这位年轻的妈咪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宝贝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让宝贝跟着小保姆。宝贝得不到母爱以及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进而发展成为心理疾病,直接影响了生长发育。
专家分析:日前,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宝贝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父母如果长期对宝贝熟视无睹,宝贝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宝贝的喂养效果,健康水平大打折扣。
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妈咪非常关注给宝贝吃什么牌子的奶粉、喝多少毫升奶、添加多少辅食等等,想方设法给宝贝提供各种营养品,希望宝贝使劲吃,似乎吃多了,宝贝就健康了。但事实上,如果没有综合、科学合理的生活安排及照料,尤其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贝,就容易出现大人想喂,宝贝不想吃的现象;或出现前面提到的那位宝贝的现象。这往往是由于妈咪忽略了宝贝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使宝贝形成了心理问题,影响了营养摄取。如果妈咪稍微关注一下宝贝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需要,再加以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宝贝不仅吃得开心,睡得香甜,而且身体也长得健康。
因此,国际喂养专家目前普遍建议把宝贝的营养健康同恰当的心理培养结合起来,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对1岁以下的宝贝,要根据各月龄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让宝贝感到富有乐趣的活动。这样,一些诸如食欲不振、睡眠不良的健康问题也会逐渐消退,进而形成一套稳定的生理规律和良性的生活循环。
怎样在照料中满足宝贝的心理需求?
新生宝贝的心理需求:满足基本生理需求
新生宝贝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新生宝贝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如果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新生宝贝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新生宝贝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在这个时期,妈咪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2-3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渴求抚摩交流
2-3个月的宝贝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比如需要爸爸和妈咪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宝贝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咪等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会出现愉快的微笑。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需要多与宝贝肌肤接触,和宝贝说说话,逗宝贝玩玩,满足宝贝在情感上的需要。宝贝在情绪满足的基础上,会逐渐形成初步的生理作息规律,比如有相对固定的入睡时间,醒来吃奶的时间,每次吃奶的量,排便的量等都会逐渐稳定。
4-6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喜欢动手活动
4-6个月的宝贝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给宝贝提供一些能够用自己的手摆弄的玩具,往往能够让宝贝感兴趣,并产生愉快情绪。如果宝贝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贝就会开始生气。有的妈咪看到喂奶的时间到了,或者睡觉的时间到了,就把宝贝正在摆弄的玩具物品拿走,宝贝会表现出愤怒。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可以在宝贝吃饱了奶,精神旺盛的时候,满足宝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玩累了,他入睡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7-9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需要安全感
7-9个月的宝贝感情色彩变得更为浓厚,明显地表现出对妈咪的偏爱。当陌生人出现时,可能停止微笑,并表现出警觉,甚至拒绝别人的摸、抱。对妈咪产生依恋感,从对妈咪的爱抚中获得安全感。这时候,宝贝在离开妈咪或其他抚养人时,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这个阶段,妈咪对宝贝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宝贝表现出对妈咪的强烈依恋时,妈咪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比如在离开宝贝去上班的时候,和宝贝挥挥手再见;下班回来,和宝贝说说话,或者拿一本婴儿图书,和宝贝一起翻一翻,读一读。妈咪抑扬顿挫的声音,夸张逗乐的表情能够让宝贝从内而外体会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宝贝才能顺利地进食,健康地成长。
10-12个月宝贝的心理需求:希望探索
10-12个月的宝贝逐渐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他会咬自己的手,并因为咬痛而大哭。当宝贝到1岁时,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观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宝贝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玩具就会发出声音,并从中认识到自己与事物的联系。有的宝贝喜欢把床上的各种玩具抓起来扔到床外,一边扔,还一边咿咿呀呀地高兴不已,这是宝贝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宝贝开始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探索外面的世界。
妈咪应给予的关怀:妈咪这时候应将房间中的危险物品放到宝贝够不到的地方,同时准备一些带绳的可以抛扔的毛绒玩具、塑料保龄球等,以满足宝贝这种喜欢抛扔和探索的愿望。这样的活动对于宝贝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运动,活动量加大了,宝贝的消化就好,胃口也好。适度的身体疲劳对宝贝的睡眠也同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