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别胆小正常吗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儿子现在已经一岁零5个月了,近期发现他特别胆小,比如家里有时来了陌生客人,小家伙呆在卧室不敢出来,有时客人大声说话或者对他有什么亲昵动作,他就会吓得哭起来。记得在他小些时候,特别害怕大的声音,甚至在熟睡的时候也会吓醒。
请问这样的症状正常吗?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应该怎样调整他的心理?
茅于燕:你孩子一岁零五个月,正是害怕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的年龄。儿童从五六个月开始到两岁以前正处在有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阶段。这时,他们一反过去见人要抢(不管是不是认识的),变成见人就躲就哭,年轻的家长很纳闷:我的宝宝怎么了?实际是完全正常的。过了两岁,他的生活经验丰富些了,这种怕人的现象就会自动减轻或消失。
至于孩子怕大声音、怕小动物、怕黑暗,也是这个年龄段常见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知识不足、经验不够,也可能属于敏感气质,比较内向。
孩子胆小可以试试用这样一些方法来减轻:
1、思想要放松,这些现象是常见的,对他今后的成长不会有什么影响。
2、使他的生活尽量简单、尽量规律化,不要让他受特别大的声音或突如其来的陌生人的干扰。
3、当他表现害怕时,尽量把他抱紧,让他有安全感,有强有力的支持。
4、给他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心平气和地讲话,不恐吓、不训斥、无争吵。
5、自己不要表现出对什么东西(如小猫、小狗、小虫子、大声音、汽车鸣笛声等)的怕,因为你的怕对他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6、可以和邻居、友人打招呼,由于他正处在一个害怕陌生人的阶段,最好见到他时不要马上抱他、亲他,先远距离和他说几句,慢慢接近他,再抱他、亲他。这种逐渐接近法很有用。
7、由于他怕大声音,买玩具时,尽量避免买带声响的玩具,少刺激他。如果有人送他带响的玩具,可以由爸爸妈妈在远距离地方玩,如果他不害怕,再靠近他。
8、如果有几次他见到陌生人或听到大声音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害怕,则应该表扬他,亲亲他的脸蛋、拍拍他的肩膀、微笑、点头,说:“宝宝真乖!”“宝宝真好!”
9、孩子有这种气质,对他要很温柔,等他年龄大一点,有了一些生活经验以后,会好起来了。
王雅明:孩子胆小怎么办呢?
图老师育儿网专家在线访谈
访谈主题:蒙台梭利的教育观
[网友] kuailewang99:王老师,我儿子现在见了老师或是生人老是爱往父母身上跑,老觉得害怕。上课也是一样,见了老是也是表现很害怕的样子,玩一会就觉得好多了。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做? 孩子在1岁半到俩岁重点应该培养孩子什么?
[专家] 王雅明:孩子可能天生就有点胆小,怕生,建议您每次上课之前早点去亲子园,让孩子跟老师沟通一会儿,家长也要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与老师朋友一样的关系,感染您的孩子。您的孩子可能就是那种遇热Tulaoshi.Com慢一点的孩子,可是一旦他喜欢上了老师,就会认准这个教师的。所以,您只要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多接触老师就会有好转。1岁半-2岁的孩子一定要关注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还有就是语言,要给孩子完整的语言环境,这样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gge1/)了解相关问题的专家精彩回答,请查看更多精彩实录http://chat.yaolan.com/CompereMessage/483_1
图老师育儿网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孩子胆小怎么办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她)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那么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教育呢?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4.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5.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胆小不是病,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并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来。
本文摘自《婴幼儿养育指南》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图老师育儿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孩子极胆小怎么办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有一个近两岁的女儿,她见到任何一样新鲜的东西都说怕,包括新玩具。对于她怕的东西我们都没有强迫她去接触,尽量淡化这种恐惧的心理。想请教专家,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茅于燕:儿童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很勇敢,什么都不害怕,我们说这类儿童比较强;有的又很胆小,对什么都害怕(包括新玩具、新事物)、退缩,我们说这类儿童比较脆弱、比较敏感。家长往往喜欢勇敢、大胆的孩子。其实胆大和胆小都不坏,但超过了一定界限,就都不好了。
对待胆小的孩子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尊重孩子的个性。对于比较脆弱的孩子要多几分安慰、多几分尊重。你们的“淡化”是正确的。
2、近两岁的儿童生活阅历还很少,对新东西(包括新玩具)好奇、害怕,是很正常的。他们感(m.tulaoshi.com)觉到和新东西在一起缺乏安全感,所以表现出害怕的情绪。你的女儿可能稍微过份了一点,不要太紧张,当她看多了、听多了、玩多了,就会好得多。
3、当发现孩子怕某人、某个东西、某个玩具时,一定要保护她,让她有安全感。过后,可以搂抱着她一同和某人谈话、一同摆弄某个东西、一同玩某个玩具,把她的怕消褪。
4、家长要为她作勇敢的榜样。如果家长见到一个小虫子就害怕得大叫起来,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胆大呢?
5、当有一次孩子表现出勇敢的行为(比如她在打防疫针时,没有大哭),就要及时表扬。
6、假日带孩子多外出,可碰到更多的人和物,在这个过程中,和她讲不要怕的道理(当然要极其浅显),并和她一块儿去接触这些人和物,增加生活经验,消除恐惧感。
孩子胆小怎么办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对其它同年龄孩子觉得无所谓的事情都怕得要命。比如,怕见到陌生人,怕自己的影子,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怕天黑、怕打雷、怕独自一人呆在屋里等。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不必过问,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长大了仍胆小,那也是天生性格造成的,不必注意。然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幼年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成年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尤其是孩子的恐惧、畏缩受到外界刺激的强化,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由此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有必要及时、恰当地纠正。
恐惧是人类对自身保护以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对危险产生恐惧是十分自然的。比如,对水、火、电等危及生命的自然现象的躲避,可以使人免受淹溺、烧灼和电击的伤害。只要这种恐惧不扩展到适当的范围以外,就是正常的。
对幼儿和稍大的儿童来说,在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有一种大多数同龄儿共同的恐惧对象,如幼儿害怕小动物、怕突然的响声、怕雷电、怕黑暗;五六岁的孩子怕另一些东西,如怕单独睡觉、怕鬼怪故事、怕成人发怒等;学龄儿童由于接触了很多外界事物,可能会对被人嘲笑、恐怖的影视镜头等,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更害怕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心理问题。但如果未能加以解决,可能因偶然事件产生深刻印象,比如上课答错问题被同学嘲笑,因而本身对当众讲话有惧怕的心理就会被强化,以致长大后也害怕在这种人多的场合发言。所以,对孩子的恐惧心理应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
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恐惧的直接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其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以及生产时的难产、剖宫产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家长对孩子过分限制、过度保护、缺少爱抚等有关,如怕孩子受伤而不让其多活动,不准孩子与外界适当地交往,当孩子有一点小伤病时家长就大惊小怪等。孩子未受到生活的磨炼,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反而易受伤害,其恐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长大以后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有极大的好处。首先,家长应明白,帮孩子克服恐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耐心与信心。其次,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应多给孩子爱抚,并向他讲述一些事物的道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社交能力,不可事事包办,要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另外,不要用恫吓和看法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如在孩子害怕黑暗不肯入睡时,千万不要说:“再不睡,大灰狼会来吃你!”而应说:“不要怕,关上灯才能不晃眼,好好睡吧!”
国外儿童心理专家曾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4岁的男孩睡觉时梦见一条蛇要咬他,他告诉了妈妈,妈妈便拿出棍子“打蛇”。专家们认为,这样只能给孩子一个屋子里真有蛇的印象,反而更害怕。如果妈妈打开灯,让孩子看看屋里并没有蛇,孩子会安心睡去。可见,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消除孩子的恐惧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如果孩子已出现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就应该及早求助于儿童心理专家帮助解决。
孩子的胆小,是你担心出来的
我的女儿已经8岁了,最近变得比以前更加胆小,无论去哪里都要和我一起,睡觉也想和我一起。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好像又变回婴儿时期了。现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烦意乱,很担心会一直这样。她正在成长为一个感情细腻的好孩子。
恐惧是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情绪。孩子的要求并不过分,所以尽量满足她吧。女儿不会一直想睡在妈妈身边的,所以大可放心。更何况这是常见的现象,没必要过分在意。既然孩子需要妈妈,那就满足她,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充分履行妈妈的职责。
即使朝夕相处也难以全部了解的就是孩子。孩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对于孩子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们一出生就会自己呼吸,就能够将母乳的营养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让自己不停长大,还能够自由排泄,这一切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事情。不仅仅是湿度,气压、气温、天气、季节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孩子。小家伙居然能适应这一切茁壮成长。
孩子知道许多成人不懂的事情。呼吸系统尚未完全适应空气密度的新生儿会在气压低的时候,通过打喷嚏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俗话说孩子打喷嚏就会下雨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海拔高的地方氧气含量会比较低。同理,下雨前由于低气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要比平时低。婴儿能够感觉到这种微小变化,才会以打喷嚏的方式进行深呼吸,以补充不足的氧气。不要小看婴儿,他们正在用最合理的方式适应这个世界。
婴儿会用自己的方式说话。刚出生就会哭,他们通过哭声与外界交流。对于婴儿来说,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会一直哭到妈妈明白自己的意思为止。为了生存,他们会通过哭声教育妈妈,让妈妈能够从他们的哭声中分辨出饥饿、疼痛、惊吓、困倦等不同情况。可以说都是尚不完整的婴儿为了变完整所作的努力。
虽然孩子到了2岁就能听懂话,3岁就能说话,4岁开始固执己见,进了小学就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到了10岁就连历史书都会看,但孩子终究是孩子。
从孩子儿时直到他长大成人离开你的身边,都不要对孩子太过专横。当你了解了孩子,就会深深爱上他们,因为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完整,为了更好地长大作了多少努力,也不忍心对他们发火了。
不可否认,孩子眼里的世界依然很狭窄。例如,刚进小学,见到班主任就会说:“老师太好了,我要娶她!”哪怕这位老师已经是一位老奶奶了。对于大人来说,这种想法荒诞无比,但在孩子的眼里确是理所应当的。
一年级时的班主任下一年变成了四年级的班主任,他们就会开始刨根问底。自己才上二年级,为什么班主任就能一下子变成四年级的老师?用孩子们的思维去考虑的话,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而且也是极不公平的事情。不过没有一个成人会和孩子们想法一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gge1/)不仅如此,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到了三一节①会很害怕外出,他们认为日军还会像电视里出现的那样,向无辜人群开枪扫射。对于孩子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是混在一起、纠缠不清的。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曾出差去过日本,我当时还非常担心他被日本人抓去严刑拷问。我还曾梦见过我们国家被外敌入侵。难道只有我小时候这么傻么?好像并非如此。大部分人都曾有过这种可怕的记忆。
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往往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他在梦里去了趟动物园,就问:“妈妈,昨天我们在那里看到老虎了吧?”孩子在梦里是和妈妈在一起,就以为妈妈也做了同样的梦,不,应该说是以为真的和妈妈去了趟动物园。除此之外,孩子还分不清时间。他第一天和妈妈说好:“明天,我们去买东西吧。”第二天就会问:“妈妈,今天就是明天吗?”
您会担心孩子一直会这样吗?放心吧,不会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也逐渐会有自己的朋友,到时自然会独立的。就算你会担心孩子,也不要在她面前表现出来,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她说:“要和妈妈一起睡啊?好吧,那就一起吧。好久没有一起睡了……”
不用总是担心孩子长不大。到8岁为止,她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变化了。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还会不断变化,甚至脱胎换骨。搞不好现Tulaoshi.com在是您能和孩子亲近的最后时机呢。与其担心孩子太依赖妈妈,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
胆小的宝宝到底怕什么
不少妈妈反映宝宝胆子太小,怕这怕那的,其中女孩比男孩多。再深问宝宝具体怕什么时,妈妈的答案却千奇百怪。其实,不能肯定说宝宝就是胆小,只能说妈妈眼里的胆小是宝宝某个年龄阶段特有的现象,而有的胆小还是大人造成的。宝宝怕什么
怕跟妈妈分开,怕陌生人
飞飞的妈妈说儿子胆子特别小,怕陌生人,不敢和妈妈的同事说话,不敢跟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说上幼儿园就非常难过,总是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妈妈,你晚上肯定来接我吗?你不会不要我了吧?妈妈,老师不喜欢我,小朋友总打我。但妈妈了解后才知道,根本没有这样的事。飞飞上幼儿园特别晚,都4岁了,奶奶才很不情愿地让妈妈把宝贝孙子送进幼儿园。
背景分析:像飞飞这样的情况就属于特定阶段里出现的分离焦虑。刚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十个就有十个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分离焦虑,也就是害怕和妈妈分开,怕再也看不见妈妈了。因为和妈妈太熟悉了,妈妈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感太强烈了,宝宝还没有经验去辨别和信任陌生人的友好程度。虽然说分离焦虑是特定阶段出现的自然情绪波动,但也跟奶奶送宝宝上幼儿园太晚有关系,跟飞飞接触人太少有关系。如果宝宝在3岁左右入托,宝宝度过分离焦虑期就会很容易。当然妈妈不要过于担心,等待这个阶段过去就可以了。
怕妈妈变老,怕妈妈死
潇潇从3岁起就一直害怕妈妈变老,害怕妈妈死去。即使在玩玩具的时候也会唠叨:妈妈不老不死,妈妈不老不死。有一次妈妈在外遇见了同事,同事关心地问了一句:你最近没休息好还是太累了,怎么一下子显得有些老了?结果潇潇在旁边大哭起来,还使劲举起小拳头要打阿姨。
背景分析:宝宝在很小的时候生活能力很差,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害怕没人照顾他,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妈妈在平日里帮助宝宝尽快学会生活自理很重要,有能力的宝宝就不大会害怕了。
怕坏人
小雪妈妈最近有些担心,这些天小雪总动不动就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怕坏人,坏人
会从幼儿园的窗户爬进来吗?
背景分析:由于近日接连报导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妈妈在收看电视的时候议论过这样的事情,无不透露着焦虑担忧的神情,商量着要不要给宝宝送整托,如果不整托谁来接送小雪和照顾她。结果小雪天天念叨害怕坏人。
亲子互动分析
害怕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体验到的情绪状态,有的怕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刚刚出生的宝宝会紧紧抓住妈妈的衣领,怕摔到地上去;几个月的宝宝爬到床边就会恐惧有一定深度的地面。但有些害怕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害怕的对象和程度会发生变化。
3岁以后,宝宝辨别危险的能力和想像力都迅速提高,对实物的恐惧会大大下降,但对想像引起的害怕则会急剧增加,如听了一个可怕的故事会睡不着觉。对于一般的害怕情况,你大可不必为宝宝变得胆小而担心,这其实是宝宝成长的标志,表明宝宝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质的提高,能够分清哪些是自己见过的,哪些是没有见过的。
但有时,宝宝持续害怕是因为你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没有给宝宝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甚至加深了宝宝的恐惧。此外,宝宝如果被照顾过度或有需求没有得到你的反应,都会对自己没有信心,也会出现害怕现象。
亲子互动成长方案
1.首先,父母尤其是妈妈要胆子大起来。其实,有些事情并不太严重,如看到老鼠,很多妈妈的反应很强烈。建议妈妈在宝宝面前做出勇敢的榜样示范。
2.爸爸多带宝宝参加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作为男性本身的力量和勇敢的个性,爸爸会让宝宝拥有更多的活力,父子一起活动,能让宝宝感受到身体和心理有更大力量的冲击,受到更大的挑战,宝宝的心理和身体力量也会更强大起来。
3.经常和宝宝交流,给宝宝讲解通俗易懂的自然百科知识,让宝宝化恐惧为好奇。对于许多恐惧的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化解宝宝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
4.锻炼宝宝的独立自主性,宝宝能做的事情尽量让宝宝去做,尽可能地给宝宝更多尝试失败、尝试成功的机会,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宝宝对自身能力的恐惧感就会减少。
专栏主持专家 鲁 杰(心理学硕士)
本文由《亲子》杂志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