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是父母较Tulaoshi.com关注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个家庭几乎都会遇到有关裸体的问题。例如父亲带男孩去洗澡或游泳,母亲带女孩去洗澡或游泳,这在前些年大城市的公共浴池里很常见。有时还会出现父亲带几岁的女儿进了男更衣室或相反的情况。 同时,孩子们自然地也会见到其他人的裸体。这有何好处和坏处?
孩子们能看到父母的裸体的好处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自然地接受他们自己身体的发育和性特征。小时候的肉体接触则能促使他们与成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这样他们会具有更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和父母共浴,一直有机会裸体相向的话,他们完全能自然地接受这一点,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影响。
相反,如果过去在家庭中并没有这样的习惯,父母突然裸体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会令孩子感到震惊、不安、羞怯,特别是孩子年龄已经比较大时。 让孩子们从小获得有关两性身体结构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些知识对确定他们的心理性别、即性认同很有关系。这样身体的形态和性器官大小的区别就会得到认可,并将向他们提供有关自身或对立性别在成年后会是何种形象的准确的想象。
所以,如果从小习惯于这样做的孩子将是幸运的。等孩子快到青春期发动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隐私,这时无论是谁的隐私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论大人或孩子都应该如此。
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裸体相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在儿童早期生活的性别自认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逐渐教给孩子们注意保持隐私,尊重他的隐私。到了这一时期,父母的行为尤其应该注意,不应作出违背上述注意事项的、令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尴尬、不自然的举动。
父母和孩子能裸体相向?
儿童性教育是父母较关注的话题,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个家庭几乎都会遇到有关裸体的问题。例如父亲带男孩去洗澡或游泳,母亲带女孩去洗澡或游泳,这在前些年大城市的公共浴池里很常见。有时还会出现父亲带几岁的女儿进了男更衣室或相反的情况。同时,孩子们自然地也会见到其他人的裸体。这有何好处和坏处?孩子们能看到父母的裸体的好处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能更好地、自然地接受他们自己身体的发育和性特征。小时候的肉体接触则能促使他们与成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这样他们会具有更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和父母共浴,一直有机会裸体相向的话,他们完全能自然地接受这一点,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过去在家庭中并没有这样的习惯,父母突然裸体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会令孩子感到震惊、不安、羞怯,特别是孩子年龄已经比较大时。让孩子们从小获得有关两性身体结构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些知识对确定他们的心理性别、即性认同很有关系。这样身体的形态和性器官大小的区别就会得到认可,并将向他们提供有关自身或对立性别在成年后会是何种形象的准确的想象。所以,如果从小习惯于这样做的孩子将是幸运的。等孩子快到青春期发动时,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隐私,这时无论是谁的隐私都应该得到尊重,不论大人或孩子都应该如此。总之,父母能否和孩子裸体相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它在儿童早期生活的性别自认过程中的积极意义。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应逐渐教给孩子们注意保持隐私,尊重他的隐私。到了这一时期,父母的行为尤其应该注意,不应作出违背上述注意事项的、令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尴尬、不自然的举动。父母孩子以朋友相处之弊(上)
huihuidou 原帖: (写于7/3/2001 2:38:19 PM)
近日,看一则消息说,父母与孩子以朋友相处的害处是在孩子长大后,不懂得尊敬老人,会虐待老人,甚至于遗弃老人!!!因此,这则消息中还提出专家呼吁:“请不要与孩子以朋友相处!”
请问大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参与讨论哦!谢谢!
哈斯的妈妈老谭 的回复: (写于7/12/2001 11:14:13 AM)
朋友也是需要相互尊重的。
梅茜 的回复: (写于7/9/2001 1:20:54 AM)
我最近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类似的讨论,让我费解的是,我真不明白这些专家是什么样的专家,怎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含义是这么的狭窄和偏激呢?不是左就是右。难怪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他们自己就没想明白还指导大众。
Curious George 的回复: (写于7/4/2001 8:11:18 PM)
所谓父母和孩子以朋友相处,也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下,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商量,对孩子的想法比较尊重而已,真正完全和孩子是朋友在现实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的,比如孩子1岁时难道和他一起抢奶瓶,10岁时和他一起数压岁钱,总是存在抚养和被抚养,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的,只有到了孩子独立了才可能有完全是朋友的关系,那又何尝不可,因为年轻一代的想法应该有强于老一代的地方,否着社会岂不倒退了。和孩子做朋友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会使父母更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更容易亲近,也更容易即使教育孩子,西方社会的老人也不见得都很孤独,我去美国时就看见不是假日老夫妇单独带着孩子玩,我的朋友嫁在欧洲,住在公婆的房子里,她上班时婆婆看孩子,不也和国内差不多嘛!
wsam13 的回复: (写于7/4/2001 2:07:06 PM)
这两天正好在看论语,有一点感触。
孔子是提倡“父慈子孝”,可是传到现在就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愚孝了。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对父母和(m.tulaoshi.com)朋友的定义吧。
还有,对父母的孝并不全部体现在每月贴补多少家用,而在于对父母的态度上。如果对父母态度冷淡,或者是仗着自己给的钱而对父母大声呼喝、心安理得地回家吃现成饭,那并算不得孝。
我觉得,现代中国的父母太会“服侍”孩子了,太会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了,自己都觉得要孩子孝顺是一种奢望。自己都没信心,孩子又怎么会孝顺呢?
多一点朋友相处的心态,也许能有一点改善吧。不过,虐待遗弃老人是父母没教好,关“朋友相处”何事?即便是朋友,也没有教人家做坏事的,除非是损友。
还有,养儿防老的确是很功利的说法,但是,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回报他们呢?象我们这些妈妈,为了孩子的吃喝拉撒操心,为了哪一套英语教材更好些操心,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丝毫不晓得体谅我们,那这个孩子的教育算不算成功呢?
蛮蛮 的回复: (写于7/4/2001 10:48:17 AM)
为什么总要以长辈的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养孩子不是为了防老,我们只是想让他健康快乐!朋友之间也是同样需要尊重和关心的,我认为只是看你怎样来处理这朋友的关系。我们要做的是在他困难时,给他帮助,我们也从中得到快乐,这些都是相互的。
happyspirit 的回复: (写于7/4/2001 9:37:16 AM)
所谓朋友关系如同两条平行线,即使偶尔交叉或并行,但总是隔着一定安全距离的。朋友之间关于亲情和道德的约束远比不上和家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朋友之间根本就谈不上孝道和尽可能多的宽容和忍让,因为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而朋友关系则是任性的分分合合。
美国人的小孩可以直呼父母大名,他们父母也对此毫不介意。可他们很少有大家族在一起生活,父母的晚景也是孤独凄凉。朋友般的儿女按朋友规则游戏:既然是朋友,何来养老一说?
所以,还是秉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来教育儿女吧,把西方优秀的观点引入借鉴,但不要全抄。经过长时间历史验证的东西是可靠的。
父母孩子以朋友相处之弊(下)找亲戚带孩子的利与弊
:产假过后,妈妈就要上班了。宝宝交给谁带是个大问题,如果老人的身体可以,就让老人帮着带。但老人真的带不了的话,从老家找个亲戚过来帮忙带,这点可行吗?
找亲戚带孩子有什么好处?
也许找亲戚带孩子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信:把孩子交给别的什么人看管都不如交给亲戚这么放心。因为你的孩子对你的亲戚来说是一家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喂饭或换尿片的外人,所以你可以确信宝宝的看护人是真的关心他的健康、快乐和幸福。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安排要好于托儿所和保姆看护。由于是亲戚,你对看护人的过去和个人习惯也会了解得比较多。
父母对于其他看护方式比较担心的一件事是,整天看护养育宝宝的“陌生人”会教给孩子一些与他们自己家庭可能相符、也可能不相符的价值观。
让亲戚看护可以让孩子待在家里,这是优于托儿所和家庭幼儿园的另一个方面:你的孩子可以待在自己家或亲戚家里,这样你就能确信他是待在一个舒服、没有条条框框的环境里。
找亲戚带孩子多半可以使宝宝得到一对一的看护,即使你不止一个孩子,你的亲戚要同时看两个,也比托儿所或家庭幼儿园少多了。这样,宝宝也不容易患上感冒和耳部感染等很多托儿所的孩子容易相互传染的疾病。
你还可能会发现,亲戚看孩子的费用会较低。虽然大多数人还是会给亲戚支付一些报酬或其他东西,但通常这笔花费要少于其他类型的看护方式。
总之,如果宝宝能和一位家人在一起,你通常就能比较放心,有一个人会全身心地爱宝宝,关注宝宝,宝宝和看护人之间的亲子纽带是其他看护方式很少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指出,2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在家里接受照看比较好。
找亲戚带孩子有什么不利之处?
不过,找亲戚看孩子也有一些不如其他看护方式的地方。亲戚关系会让你难以建立正式的雇佣关系,有些亲戚,特别是年龄较大的长辈,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比你更懂怎么养孩子,所以会不理会你所谓的喂养、管教和睡眠方面的、他们认为不对的意见。除了无视你的权威外,这种处理方式也会让你的孩子感到困惑,最后的结果是损害到你和亲戚的关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从一开始就说清楚,定好基本规则。
报酬方面也会引起矛盾。比如,你怕自己沾光要付钱给亲戚,她表面上客气不要,但心里面是想拿的,这也会让你最终很为难,搞不清楚她是真的不要,还是嫌你给的太少。当然,这种状况可能是能预想到的最坏情况,但在很多情况下,道理都差不多。而且不管你是否给亲戚钱,最终都可能觉得欠她很多,这可能反而让你很难办,甚至无法坚持自己一些养育孩子的观点。
如果带孩子的亲戚是你的长辈(比如你的妈妈或姨妈),她的精力可能不如年轻一点儿的人。虽然宝宝小的时候她的精力可能还有富余,但是等宝宝长到两三岁,能跑能跳、四处探索时,她没准就会体力不支了。如果你还有一个孩子,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也会负担太重。
如果宝宝的看护人(不管是不是亲戚)没有精力想出新办法逗宝宝、教宝宝,或者不能保护他不出意外,你也许就该考虑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或家庭幼儿园。等到孩子够年龄了,你可能早晚会这样做。2~4岁的孩子需要多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和交往,这些通常是亲戚看护无法得到的。
最后,与家庭幼儿园不同,亲戚看护是无需注册的,所以你找的亲戚一定要非常可信,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活动的环境是安全的、干净的、适合宝宝的。
父母孩子以朋友相处之弊(下)
EmyK 的回复: (写于7/4/2001 11:04:55 PM)
0-3岁,宝宝依赖父母照顾生活作息,父母有很大责任去提供一定物质基础以保证宝宝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发育。朋友的角色也就是唱儿歌,玩游戏时候童真一点,大人要用很多自己的JUDGEMENT去给孩子作选择,定规矩。
4-7岁,宝宝充满好奇和精力,很多事想亲自尝试,能听一点道理。父母能放手给孩子干点力所能及的事。20%的朋友是以理服人,鼓励尝试,但要十分注意孩子安全。
8-13岁,宝宝视野更开阔了。养成好的生活读书习惯,为人处世,这是个重要阶段。30%的朋友是父母在幕后引导,让宝宝学习自己拿主意,同时尊重孩子喜好,给他自信心和机会。
14-18岁,最头痛的时候,也许说了也白说,父母要学会把自己的意见包装好了,密切注意孩子的社会动态,特别交友。很难为我们要挤出这50%作朋友。
19-30岁,大学,工作,婚嫁,眼不见为净。心里迁挂着,为了别把孩子弄丢了,意见拐弯抹角的提,还得等他们问意见才好说。是检验多年父母跟前教育的时候了。除了30%对孩子说:有难处就回家,我们永远爱你。70%还是赶赶潮流,别孩子一谈三不知为好。
30岁以后,不用我说了。彼此以感恩的心看待对方,在有时残忍冷酷的人人关系里,有这么无条件的爱,满足罢,我们。
梅茜 的回复: (写于7/9/2001 1:29:03 AM)
多谢你,我一直在考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与教导要怎么样把握,想出来了一些细节,但是一直没有一个成形的东西。通过看你的文章使我的理念具象化了,非常好。非常感谢!!
南洋学子 的回复: (写于7/3/2001 11:13:35 PM)
严格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当然是小孩与朋友的关系是无法想提并论的,每个人都需要有亲情和友情,这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所以简单说,父母与小孩应该以亲情相处,而不是以朋友相处。当然,亲情有别于过分的疼爱。
huihuidou 的回复: (写于7/4/2001 8:57:40 AM)
这则消息是谈的加拿大的情况,文中提到了一些打骂父母的事件。当我看过这则消息后,在我脑子里出现的就是“天地君亲师”这块匾……
在中国,有些儿女之所以被称之为逆子,是因为他们违背了这样的道德准则。“上孝下慈”才是我们力求达到的境界吧?
catherineyan 的回复: (写tuLaoShi.com于7/5/2001 4:54:16 PM)
父母跟孩子是什么关系呢?
就是“君、亲、师”的关系。君者,领导也,从出生婴儿到长大成人能够独立思考,需要为人父母的指点,引导,指明大方向,如灯塔;亲者,亲人也,关心她的物质、精神的方方面面;师者,老师也,耐心的教导,循循善诱。这三者,缺一不可。缺君,则容易溺爱;缺亲,则没有温暖、雨露;缺师,则无以事从。如果把这三种关系圆融进与孩子的关系中,则无往而不胜。
其实,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领导与下属、朋友……只要运用上述三原则,则无往而不胜。
至于说与孩子交朋友,其实质是说在心里面把孩子平等对待,尊重他的人格,而不是说愚蠢地做与孩子的小朋友一样的那个朋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尊重他,他也会尊重你,怎能有不孝之理?
尊重自己的父母,孝养自己的父母,这是人自性中的一种行为,性德的体现,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一样,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不孝,那是迷失自性的表现,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
anneliese 的回复: (写于7/4/2001 11:33:58 AM)
打骂父母的事件,并非只发生在父母同孩子的关系处得象朋友的西方国家;就是在十分讲究孝道的中国也时常听到。关键要看父母如何教养自己的子女。
父母同孩子的关系如同朋友,我个人认为,那只是看到了父与子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已,它并不抹杀父子之间的亲情,那种血浓于水的关系。
说起来西方家庭关系松散,父母到老没有孙儿绕膝之乐,无子女鞍前马后伺候的福份,其实,我看到,儿女周末回去看望父母的情形也比比皆是;换个角度考虑,也许西方的老人根本不想身边那么喧闹,他们追求的正是这种静的效果呢。但我们看来,仿佛他们晚景凄凉似的。
说到底人性是相通的。在我们这个社会有孝敬父母的,在他们那个社会亦然。只是有别在方式上罢了。插班到底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宝宝入园大事真是让爸妈“牵肠挂肚”!不少爸妈绞尽脑汁用尽多少方法,为的就是让宝宝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经过前人的经验提醒与实际状况的考虑,有些爸妈选择以插班方式入园,主要就是希望避开9月开学时集体痛哭的凄凉场面;运气好的老师还会因为插班宝宝是新生,而多投以一些关注的精力与眼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gjiaoyu/)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爸妈对于宝宝插班基本上分成3派:希望插班、不希望插班和不知道哪种更合适;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内、外在环境许可,希望宝宝插班入园的爸妈占多数,但同样也有高达1/3以上的爸妈仍然犹豫于插班与不插班之间。
入园小调查:如果有机会插班,你会希望宝宝插班入园吗?
希望插班35%
不希望插班34%
不知道哪种更合适31%
“希望宝宝插班”派的爸妈认为插班更利于宝宝快速适应,已经成功插班入园的妈妈们更是赞成插班做法,他们认为自己当初为宝宝选择插班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在入园后适应良好,而且更可以根据宝宝实际状况较自由地选择入园时间,底气更足;“不希望插班”派的爸妈则认为让宝宝和大家一起入园,起点相同,才更有利于宝宝自信心建立。另外,还有很大部分的爸妈不知道哪种更合适,对于让不让宝宝插班举棋不定。
可见,插班不插班已经变成未入园的爸妈选择宝宝入园时机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从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等三个面向,为爸妈们详细解析他们对插班的态度,希望解答您的疑惑、能帮你坚定立场。
反方观点:世上无完事,对于插班持反对意见的不在少数呢,且来看看他们的担心。
上海市小番茄妈妈:宝宝容易被孤立
小番茄是九月入园的,当时年纪并没有达到幼儿园招生要求的两周岁半。我也考虑过是否等满两周岁半时插班,细想之后打消了念头。我觉得,插班的宝宝容易被孤立。大家同时入园,互不相识,起点是一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会自动分出亲疏,后加入的宝宝要想融入这些基本稳固的小团体就比较困难。如果宝宝被孤立,就会产生自卑,从而造成许多其他心理方面的隐患哦。
关于入园初的哭闹,宝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哭上几天。小番茄回来时曾颇为自豪地告诉我:“大家都哭的。”我想,如果是插班,唯有他一个人哭,会不会觉得很没面子呢?
其实最重要的是,与所有的新生宝宝一起入园,当爸妈的可以比较出自己的宝宝适应能力如何。如果插班就不能比较了,爸妈会搞不清楚是幼儿园老师的问题还是宝宝自己的问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