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穿小鞋”易患甲沟炎
一旦碰上孩子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其脚趾就会产生甲沟炎。除了穿小鞋外,孩子趾甲剪得过短,或者拔倒刺,也会引起甲沟的损伤,细菌沿着伤口进入甲床,造成甲沟炎。
轻度的甲沟炎可以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等,加上口服抗生素,症状会很快消失。如果是甲沟炎反复发作,就需要进行拔甲手术。一般来说,患有甲沟炎的趾甲,拔出一次即可解决问题,但也有个别患者需多次拔甲,才能彻底治愈。
夏季“水果病”孩子应提防
夏季“水果病”孩子应提防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近年来市场上的水果个头越来越大,色泽光鲜喜人,但买回来一尝,可能会大失所望。这是因为这些水果多是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证明,这些水果会和添加了雌激素饲料的动物性食物一样能导致儿童性早熟,但有关专家还是提醒,这样的水果尽量让孩子少吃。
近年来儿童性早熟现象突出,占儿科的就诊比例越来越大。孩子出现性早熟和接触激素污染增多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不提倡给孩子盲目购买色彩亮丽、形状奇怪的激素水果。
儿童吃水果还是顺季的好,多给孩子吃自然成熟的、营养均衡的食品。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在给孩子吃水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而且要讲究食品的多样化,不要老给孩子吃一种水果;水果也不是吃越贵的越好,相反,便宜的普遍的水果通常更适合宝宝吃。
另外,对于宝宝来说,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在两餐之间,饭前1小时和饭后2小时左右。一些妈妈养成了饭后水果的习惯,所以给宝宝也是饭后水果,其实这个大人的习惯并不适合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因为,一些水果中有不少单糖物质,如果堵在胃中,容易形成胃胀气,还可能引起便秘,所以在饱餐之后不要马上给宝宝吃水果。而餐前水果也不适合宝宝,因为这可能影响宝宝吃正餐,影响均衡的营养摄入。可见,给宝宝吃水果的时间妈妈们都要多加注意啊。
夏季易缺锌水果能补充
夏季,很多儿童出现食欲减退、味觉减退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是缺锌的表现。夏季儿童体内的锌容易流失,因此夏季更容易缺锌。
目前WHO已确认的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锌占第一位。孩子缺锌,其实有很多“痕迹”值得妈妈留意。如果宝宝挑食、不爱吃饭,总是病病歪歪的,学校、幼儿园里有个流感、闹肚子准跑不了他,还反反复复不易康复——你的孩子很可能是缺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吃饭所以个头小”是缺钙,结果一检查却是缺锌。严重缺锌的孩子,身高比同龄组的要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甚至会罹患营养性侏儒症。
为什么夏季孩子更易缺锌?首先,夏季小儿易患消化道疾病,可影响锌的吸收利用。夏季多汗也会造成锌的流失,汗中有锌,在大量出汗时,锌丢失过多。其次,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本身就使得锌元素在烹饪食物时易流失。而越来越精致的食物、孩子早期偏食,都是食补不能解决而家长又未及时发现的缺锌原因。
而且锌的补充有其特殊性,补锌的同时不可补钙、铜、铁等元素。以钙和锌为例:钙和锌从肠粘膜细胞转运到血液的过程中,微量元素锌和常量元素钙使用相同转运通道——这就像一个小孩和大人争着抢过独木桥,往往达不到补锌的目的。
所以,夏天更要多给儿童吃些富含锌的水果,如苹果、枣、梨、草莓、杏、香蕉、 柿子、桃、 柠檬、橘等。
夏季“水果攻略”
西瓜:西瓜性凉、味甘甜,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但是吃多了会损伤脾胃,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特别是小朋友消化机能不完善,吃后易引起厌食、腹泻等肠道疾病。尤其是不要贪吃刚出冰箱里拿出的冰镇西瓜。
桃:桃子属温性,可起到补气润肺、生津润肠的保健作用。但是多吃桃子很容易上火,本身是热性体质并且有口干、口渴、咽喉疼痛等上火症状的孩子,最好少吃桃子。还有的人对桃毛过敏,在吃前可用盐水泡或者用刷子清洗桃子的表皮。
荔枝:荔枝性热,贪吃容易上火。而且,鲜荔枝含糖量很高,如果大量吃荔枝又很少吃饭的话,极易引发突发性低血糖,俗称“荔枝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口渴恶心、出汗心慌等症状。这是因为荔枝内含有丰富的果糖,食后使人体血液中果糖含量显著升高,肝脏来不及将其转化为葡萄糖,造成血糖降低。如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口服糖水或糖块。
芒果:芒果偏凉性,有“热带果王”之称。肠胃功能不好的孩子以及气虚、脾虚的人要慎食少食。还有部分人吃了芒果后,会全身起红斑,出现呕TuLaoShi.com吐、腹泻等过敏现象,这是因为芒果汁内含有的异型蛋白和蛋白酶引起了“接触性皮肤反应”。所以,最好将芒果肉切成小块直接食用。吃完芒果后,还要漱口、洗脸,以免果汁残留。
菠萝:菠萝属热带水果,性平味甘,维生素C含量丰富。但菠萝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菠萝蛋白酶,会使胃肠黏膜通透性增大,所以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吃后可能出现腹痛、皮肤潮红、全身发痒、恶心、心慌头痛,甚至休克。在吃菠萝前切忌空腹,吃前要将菠萝切成片放入淡盐水中浸泡约20分钟,破坏菠萝蛋白酶,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樱桃:樱桃性温热,因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受到女孩子的喜爱。虽然樱桃酸甜可口,但不宜多吃,否则易上火、溃疡,有热性病或者虚热咳嗽者要慎食。春末夏初提防孩子大嘴巴
流行性腮腺炎,绕过认知三大误区
不久前,国家卫生部刚通报了4月份传染病疫情报告。在丙类传染病中,俗称“大嘴巴”的流行性腮腺炎赫然列居首位。又到春末夏初,恰逢“大嘴巴”的高发季节。数据显示,仅在上海因“大嘴巴”入院的患者年均可达千余名。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由于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向下、向前、向后的腮腺部位肿胀并疼痛,因而得了个“大嘴巴”的绰号。提及“大嘴巴”,不少人还存留着儿时染病时的记忆,可对于这种疾病的认知,仍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腮腺不肿,病情不重
6岁的文文在幼儿园里染上了“大嘴巴”,年轻的爸妈看到腮腺肿得不厉害,并没当回事。直到几天后爸妈觉出不对头:文文连续发烧不止,并出现嗜睡症状。送至医院时,小女孩已被诊断因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5至14岁的儿童,一般腮腺肿大可长达10天。不少家长以为:腮腺肿得越厉害病情就越重。其实不然,因流腮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其危害性远远超出了流腮本身。就以流腮并发脑膜炎、脑炎为例,并发比率可占所有患者的四分之一。但临床发现,部分患儿染上脑膜炎时,腮腺并没有肿大得出奇,少数孩子的病情还会隐匿,腮腺根本没有肿大。因此,孩子得了“大嘴巴”,家长要格外留个心眼,发现有持续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很差易嗜睡等危险征兆,即使腮腺不太肿,也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
误区二:腮腺肿大,定是流腮
“方迪又得‘大嘴巴’了。”听到这个消息,老师和同学都很不解:患过流腮不是可以终身免疫吗?去年他刚生过,怎么又会“中招”?来学校请假的方迪爸爸道明缘由:原来儿子上次得的是化脓性腮腺炎,这次才是真正的流腮。
引起腮腺肿大的原因有很多:腮腺管堵塞、腮腺管开口畸形、化脓性腮腺炎……流腮,只是众多腮腺肿大病因中的一个。作为病毒传播的疾病,患过流腮的人群绝大部分可以终身免疫,但并不代表患者可免疫所有腮腺炎。一般而言,出现腮腺肿大的患者最妥当的做法是前往医院就诊,并由专业医生仔细询问病情、检查腮腺肿大情况、查出真正病因,切莫自下结论,以免耽搁最佳就诊时间。
误区三:年龄越大,危害越少
20多岁的小庄近来突然发烧,脸颊两边也随之肿了起来。经医院诊断发现,自己患了素有“孩子病”之称的“大嘴巴”。小庄本以为自己已成年、抵抗力够好,并没放在心上。可几天后觉得肾部不适,再诊断的结果让她颇为诧异: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肾炎。
绝大多数人会出乎意料:成人得了“大嘴巴”,病情较儿童要凶险得多。引起流腮的腮腺病毒,对各类人群都有高度感染性。一旦进入人体,病毒非但侵犯腮腺,还会对所有成熟的腺体进行“袭击”,颌下腺、甲状腺、胰腺、乳腺、胸腺、性腺等无一例外。此外,病毒对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也会构成危害。成人患了流腮,须警惕并发急性胰腺炎、肾炎、心肌受损、男性睾丸炎、女性卵巢炎等,一旦觉察身体部位不适,应立即对症治疗。
“大嘴巴”患儿护理小要点
●与健康儿童隔离,以免传染
流腮患儿须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病情痊愈为止。患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应煮沸消毒;居室经常通风换气,充足的阳光与紫外线也可达到消毒目的。
●卧床休息
症状较重的患儿须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症状较轻的患儿,也不能就此掉以轻心,任其自由活动易传播疾病,而缺乏充分的休息,可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
●合理饮食
张嘴、咀嚼,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使患儿疼痛加剧,因此,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是上选,如豆浆、果汁、牛奶、粥等。醋、话梅等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易刺激腮腺使唾液分泌增加,使本已红肿的腮腺管口加剧疼痛,是患儿饮食的大忌。另外,别忘了给患儿多喝水,这样有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
●口腔护理
不要因为肿痛,就不刷牙。流腮患者更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觉前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堵塞腮腺管而加剧肿痛。
“大嘴巴”的防与治
防:远离患者,远离传染源
与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相类似,流行性腮腺炎也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等,通过唾液、飞沫等,经由空气传播的;少数可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比较麻疹、水痘,腮腺病毒的传染力相对较弱。
由于流腮的潜伏期可达16至18天,期间并无任何症状,病毒已具传播性。远离患者、远离传染源,是预防的关键———
▲流腮高发季节,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更不要到有流腮患者的家里串门;
▲居家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病毒侵犯的可能性;
▲对接触过流腮患儿的孩子,应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完善幼儿园及学校里的晨检、隔离制度,患儿须及时隔离,对儿童集中活动的场所应及时消毒;
▲最佳的预防方法莫过于注射疫苗。目前,本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流腮疫苗的注射。
治:减缓疼痛,降低并发症
迄今为止,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但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流腮能够自行病愈,病程一般约为九天。所谓治疗流腮,很大程度上是减缓腮腺部位疼痛、降低并发症概率。
●腮腺部位异常肿痛者,可用冷毛巾为局部肿痛处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并缓解疼痛;若用板蓝根等中药敷脸,止痛效果还会更明显;
●有发烧症状者,可冰敷额头、用酒精棉花擦身,并根据医嘱适当服药;
●严重头痛,以及男性并发睾丸炎患者,可服用些解热止痛药;
●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须及时诊断就医。
寒假要提防孩子得三种假日病
对学生的假期来说,合理安排好假期生活很重要,也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电视电脑勿沉迷
寒假期间,很多学生喜欢闷在家里“放松”自己。女生没日没夜地煲剧、男生则沉迷于打机。
专家指出,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对着电视电脑屏幕容易造成视力下降、头疼、耳鸣、食欲不振、大脑疲劳、精神萎靡或紧张等状况,长时间的电脑辐射也会使大脑变得迟钝。专家提醒,学生假日玩电脑(图老师整理)应有合理时间安排,一日不可超过两小时。在电脑旁放一盆仙人掌,多喝绿茶都有助于减少辐射带来的伤害。
看电视或电脑超过半小时就应休息一会儿,站起来活动一下,或通过远眺、看绿色植物、做眼保健操来消除眼部疲劳。小学生尤其动画片不能连续看太多,这类节目画面变化较快,对孩子眼睛的刺激大。
现在的学生大多没有“坐如钟”的良好习惯,长期坐姿不良可能会导致脊柱侧弯等后果。手握鼠标太久也会造成“鼠标手”,出现手部逐渐麻木、腕关节肿胀、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多些户外健身活动,可以摆脱脊椎问题。
饮食一定忌过量
上学的时候赶功课不够睡,假期很多学生就放任自己赖床补回平时的睡眠不足,假期里往往起床时家长都已经上班了,没有新鲜的早餐,孩子大多以饼干、面包、零食充饥;还有些贪睡的孩子一觉就睡到中午,跳过早餐直接吃午饭……
有一些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午饭问题,常常把一大包食物塞到冰箱,让孩子自己吃;有的孩子吃方便食品或者到外面餐馆解决午餐问题。春节期间,应节食品含糖分较多,油腻,营养不足;假期同学聚会、逛街,活动多,孩子不吃正餐,在路边饿了就吃,饮食不健康不规律,导致春节假期成为学生胃肠道病多发期。此外,还有的孩子零食吃得过多,达不到人体营养需求,时间长了会出现营养不良、低血糖等问题。
作息切记要规律
作息不规律是学生假日最大问题。有的孩子到半夜还在看书、看电视或是打游戏,由于玩得高兴,兴奋过度,睡觉时还可能失眠。生长激素分泌主要就是在晚上,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睡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假期比平时起得晚,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生物钟和内分泌都会紊乱,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时间长了就可能出现胃损伤,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专家强调,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因为一放假就一切都放松,还是要继续培养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的好习惯,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保持在八、九个小时为宜。家长还应引导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带孩子一起外出运动,或是去看表演等,既能促进亲子感情,也可以促使孩子走出封闭的环境,多与外界接触,呼吸新鲜空气。
宝宝老流口水 提防智力问题
宝宝流口水,又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唾液分泌的调节一是靠口腔内局部刺激;二是靠神经中枢的反射。宝宝流口水有个过程。新生儿时期的宝宝是不会流口水的,因为他们的唾液腺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时宝宝的主食是奶或流质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嘴边也不再湿嗒嗒了。
如果孩子长大了还流口水,则有可能是神经或内分泌方面发育不好智力低下,或口腔内有炎症以及消化不良等,必须进行检查诊治,哪些是宝宝智力低下的表现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ubuhuli/) 一、吃奶困难
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
二、面容、体态异常
患脑积水的孩子头围特别大,小头畸形儿头颅又特别小。甲状腺功能低下的身材特别矮小,苯丙酮尿症的皮肤异常白,毛发颜色特别浅等。
三、运动发育迟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zubuhuli/) 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要晚。尤其走路更明显,往往走不稳。
四、语言发育落后
正常宝宝在7~8个月时就会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十来个字。凡是落后四五个月甚至落后l~2年才有这些表现,都应看作是智力落后的信号。
五、注意力不集中
智力落后宝宝的注意力很不集中。他们比正常宝宝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