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常常义不容辞地给宝宝讲故事,宝宝成了不折不扣的小听众。其实,这并不是铁打的规则,也许,你的宝宝也可以为你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呢!
编故事的5大益处
1.激发早期阅读的兴趣
由于是自己创编故事情节,宝宝能很自信地和你分享故事内容,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这将进一步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编故事,宝宝需要根据内容使用恰当的语气、句式来叙述。也许他说得并不规范,也许也不合逻辑,正因为敢大胆表达,宝宝的语言能力会有极大的提tulaoShi.com升。
3.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往往需要开头、中间、结尾等基本情节,以及故事前后相关联,宝宝在编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4.激发无限的想象力
故事的演进是对思维和想象的大考验,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不要给宝宝设置太多的限制,允许并鼓励他打破成人固有的思维框架,你会发现宝宝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促进亲子间的感情
在一起编故事的过程中,亲子互动积极,配合协调,如一问一答、故事接龙等,这不仅是你们的智慧结晶,还流淌着交融的亲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故事的素材来源
· 图画书、儿歌
宝宝早期阅读的故事书、儿歌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累积,这些是创编故事的丰富的主题来源。宝宝可以在熟悉书中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创编新的故事,而儿歌朗朗上口的语言和句式也为宝宝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 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宝宝熟悉的,如爸爸妈妈的相貌特征、有趣的家庭生活片段、美好的亲子游回忆等,都是良好的素材。
· 兴趣关注点
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往往能引起宝宝的极大兴趣,编故事能为他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提供最佳的展现平台。
4策略打造小编剧
1.启发引导式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年龄较小或语言能力较弱的宝宝,在还没有能力掌控复杂故事情节的时候,以妈妈编讲故事为主,循循善诱,适当向宝宝提问。如果宝宝有奇思妙想,应及时给予鼓励哦,同时尽可能尊重他的设想。
2.续编式
给宝宝讲故事讲究技巧,如讲到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常常会激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此时,不妨鼓励宝宝来设想结局。如果他不能说出故事的“结尾”,你不妨给他做个示范,随意编一个结局,再启发宝宝设想其他的可能。
3.看图(物)式
“图”可以是儿童类的画报,也可以是广告单;“物”是宝宝的玩具、家里的用品等。这些图和物都是宝宝日常研究的对象,妈妈要善于鼓励宝宝为他的“研究成果”发表演说。如看到森林的图片,引导宝宝编一个关于“森林王国”的故事,鼓励他进一步想象森林里都会有哪些好听的故事?
4.仿编、创编式
妈妈和宝宝看完一本书后,不妨让宝宝仿照故事的语言和内容进行仿编,或者让他根据生活经验,或看图书的经验,直接创编故事。
TIPS
1.请把和宝宝一起编故事当作有趣的游戏吧。编故事能提升宝宝语言表达的兴趣、能力,训练发散性思维,这不是硬性任务,没有考评指标,只是轻松可行的游戏。
2.不要对宝宝要求太高。动辄就说“这不对”、“那是不可能的”,宝宝的想象力很快就会被你无情扼杀。
3.当好故事的记录者。当宝宝说了妙趣横生的话语、编了富有创意的故事,你都要及时地记录下来,适当时候给宝宝做回顾,让他吃惊于自己当时的创造力,为以后“创作”提升自信。
1-2岁宝宝爱打人 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妈妈烦恼:对爷爷奶奶伸手就打
雯雯是个女宝宝,刚刚1岁多,平时活泼好动,可令雯雯妈烦恼的是,最近宝宝变得很爱打人,尤其是爱跟奶奶动手。妈妈很担心宝宝长大了以后会有暴力倾向。因为宝宝不仅发脾气的时候打人,有时兴奋了、生气了也会打人,对于宠爱她的爷爷奶奶更是伸手就打,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解读:对于两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父母最好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
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宝宝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宝宝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宝宝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宝宝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来说,爱打爷爷奶奶可能是由于这些原因:
1、打人是一种情绪反应
宝宝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比如在他饿了、累了时,无法适当地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他的心情就会很糟糕,这时候最容易出现打人的情况,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2、打人是表达失败感的一种方式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每一天都在努力掌握各种新的技能,遇到他们不熟悉的各种情形。因此,打人成为了宝宝们表达挫败感,或者遭受打击后的复杂情感的一种方式。
3、有时打人是一项试验
对于1到2岁的宝宝来说,有时出现攻击行为根本没有任何的理由,他们常常怀有一种玩的心理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打完人,他们就等着看下面将发生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打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试验。
4、打人有时是因为受了冷落
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别人的注意。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也有的宝宝是用这种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妈妈经验
小Q妈:讲道理是能听懂的
这么小的宝宝还没有主观意识,可能也没意识到打人是不好的。我的做法就是,给宝宝讲道理,好好教育他,告诉他打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别人会很痛的。讲的次数多了,宝宝一定会听懂的。
依晨妈:父母不能示范打人,要做好榜样
宝宝喜欢打人可能是他看到过,在模仿。所以家庭环境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父母可以试试这样做
1、找原因
如果宝宝出现了打人的情况,父母可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宝宝产生了打人的欲望,是因为宝宝累了或者饿了以后就会爱打人?还是当他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者是当他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找出原因,再对症治疗,相信效果会事半功倍。
2、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也不要惩罚
宝宝一旦出现打人的行为,父母最好不要有过分强烈的反应。大喊大叫,或者打宝宝的这些反应,对打人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变相鼓励。父母过于强烈的反应恰恰是向宝宝表明了攻击是解决冲突和引起注意的一个非常恰当的方法。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能把父母的做法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到一起,还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对2岁以下的宝宝进行任何处罚都是没有作用的。
3、认可宝宝的感受,适当的引导
父母应该向宝宝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宝宝:“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宝宝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另外,强制性地让宝宝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效果就会很好。
4、耐心很重要
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不要担心宝宝打人行为的重现,1岁的宝宝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会不打人,所以,父母在教导宝宝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