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zi/)“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zi/)“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123
照顾孩子与工作是职业妈妈的一对矛盾。从心里,您想多与孩子亲近、交流,可因为工作,又只能花有限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孩子有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呢?
一、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zi/)“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qinzi/)“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二、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现在有很多关于亲子交流的书籍,各种活动、训练、游戏目不暇接,搞得个个父母看了都觉得“不称职”——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
“我从没有陪孩子搭过积木!”
“这些家庭游戏,我们似乎都没有玩过!”
而且越看越觉得焦虑,好像父母不给孩子读故事、不训练孩子、不与孩子做游戏,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响某种“商”(如“智商”、“情商”)的发展。于是,父母心理压力很大,既怕“少交流”,又怕“错交流”,无所适从。结果把最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所以,在您走入家门前,请不要象去超市购物似的,列一张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这样,结果多数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刚看了两页书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爱听故事!”
“我说什么,他总是不听,总要我按他说的做!”
…………
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我们自己是怎样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确很难,那么就先放下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妈妈,我今天搭了一个好高好高的楼房!”
“爸爸,我想听故事!”
“妈妈,抱抱!”
“哇……哇……”
声音、动作、姿势、语言、表情足以表达宝宝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细听,欣赏地、带着好奇地听。当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设想或建议,“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妈妈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不想看啊?”“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三、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积极地来关心孩子,不但你轻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吗,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矛盾、吵吵闹闹,经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钻空子的借口?笔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相互抱怨——
“真怕老人把孩子宠坏了!”
“孩子这么小,他妈妈就让他学这、学那!”
“这孩子就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所以才这么任性!”
“自己还没长大,懂什么带孩子?”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这将最利于孩子发展。比如,你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要周围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包括“说”与“听”,都会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你只要让孩子的奶奶平时多与孩子说,并多鼓励孩子说,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戏、讲点故事,另外不要忘了还tulaoShi.com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让他与孩子多做些更需体力的运动,孩子成长,人人有责!这样不是更好?
总之,有质量的亲子时间是一段放松、愉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时间!
当妈妈们面对“全身心为事业奋斗”还是“留守家中相夫教子”这样的抉择时,总会绞尽脑汁考虑到方方面面,鱼和熊掌两者能兼顾吗?在快要结束三个月的产假之时,对这样关键性的问题我也进行过思想战斗,最终在休完三个月产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但对于妞儿的教育我也从未松懈过,也未错过妞儿的最佳教育时机,在妞儿的亲子时间上也没有因为我是“全职妈妈”而大打折扣。
在与妞儿的亲子时间上,我始终保持“亲子时间贵精不贵多”的原则。一周5天工作,2天休Tulaoshi.com息;一天6个半小时的上班时间,在未出现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其余时间基本都属于妞儿,就是我跟妞儿的亲子时间。
一、出门上班前的亲子时间
对于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全职妈妈来说,早晨必然是争分夺秒的。但即使如此,我也会尽量合理安排早晨有限的时间,争取在出门之前和妞儿进行一些亲密接触和交流。如,在我完成洗漱后会用亲吻把妞儿温柔地唤醒,在妞儿醒来的第一时间时跟妞儿互相问候,在帮妞儿穿衣服的过程中会不停得亲吻她,有时会跟妞儿共进早餐,会跟妞儿做一些既不误我做出门前的准备工作也能让妞儿眉开眼笑的嬉闹小游戏。在我出门之前,我会先抱抱妞儿,然后告诉她妈妈要去上班了,妞儿每次都是在亲吻和再见声中送我出门上班,有时还会把我送到小区门口,并目送我远去。
二、下班后的亲子时间
即使下班回家感觉疲惫不堪,但在进家门之前总会打起精神,一边喊着妞儿的大名一边进门,妞儿每次也是扶着门框探着小脑袋不停得叫着,“妈妈,妈妈”见我到达家门后又送拖鞋又送笑脸又帮我拎包。在进入家门的第一时间里,我会捏捏妞儿的脸蛋,抱起她并举几下高高后,大声地夸赞她的懂事,告诉她妈妈虽在上班但还是很想念妞儿,每次妞儿都会柔柔的告诉我:“丁丁,也很想妈妈!”
晚饭后,算是一天中我跟妞儿最长的亲子时间,有时我会打开音乐,放上一段我跟妞儿都喜欢的节奏轻快的音乐,跟妞儿一起随着音乐哼起来,拉着妞儿的小手一起摇摆起来,这段时间不仅让妞儿觉得她是最快乐的小女孩之一,我自己也可以借此调节一下因工作而疲惫的身驱。有时我会带着妞儿去广场散散步,坐坐小火车,坐坐摇摇车,欣赏一会正在跳夜舞的老奶奶们的舞姿,偶尔妞儿也会跑到中间跟她们共跳一曲。只要下班不是太晚,给妞儿洗澡都是由我亲自做,因为亲水时间也是最佳的亲子时间,在帮妞儿的洗澡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我的抚摸来传递我的母爱,也可以让妞儿在水里尽情玩耍。饭后的亲子小游戏、睡前亲子小故事都是我的必修功课,也是白天不能陪妞儿的最好补偿。每天,妞儿都在我的故事声或催眠曲中进入梦香。
晚上亲自带孩子睡觉并非每位职场妈妈都能做到的,但不管白天工作有多么累,从妞儿出生到现在我都坚持亲自带妞儿睡觉。因为晚上与女儿一起睡觉,是我们仨人团圆的最佳时间,可以通过在晚上来弥补白天失去的亲密感。而且一个生命在其最初的成长阶段,对妈妈总会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期待,而身躯彼此间的亲密接触对密切母女关系起着无可取代的重要。
三、周末重质又重量的亲子时间
每到星期五下午是我最轻松的一个下午,因为又盼到周末,又盼到了我跟妞儿的亲子时间。在周末我坚持不加班,因为再怎么加班总有干不完的事儿,周末把妞儿放在了第一位,不管是下雨还是睛天,跟妞儿在家时间屈指可少,下雨就去室内“野”,晴天就去室外“野”。有时我会带妞儿去公园,让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她去贴近自然,从一片草坪、一朵鲜花、一片溪水中带给她无限的快乐。有时我会带妞儿去农家乐,通过采摘、放风筝、野餐、爬山让妞儿充分地亲近自然,汲取更多的快乐养分。有时我会带妞儿去动物园,让她带着书本上的动物去认识真实的动物,渐渐消极妞儿对动物的可怕感。有时我会带着妞儿去游乐场,通过跳、爬、攀、跑来增强妞儿的大运动能力。有时一整天玩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腰酸背痛,而精力充沛的妞儿在入睡前跟我说;“妈妈,明天我还要去玩”时,我依然不顾自己的现状而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她,宁愿在妞儿入睡前让老公帮我拔拔火罐或到外面去推拿一会,回来一头倒在床上睡个大觉明天继续出发,继续跟妞儿一起去“野”,继续跟妞儿一起共度周末重质又重量的亲子时间----“痛并快乐着”。
对于快做了两年职场妈妈的我来说,既要兼顾自己喜欢的事业,又要兼顾家庭,又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虽然生活很忙,生活的节奏很快,但只要不把“我是全职妈妈”这个法宝来做为自己懒惰的理由,职场妈妈同样也能打造好与孩子的亲子时间。全职妈妈能做到的,我们职场妈妈也一定能做到。
这些“妈妈医生”有一点医疗卫生知识,因而对孩子的医疗与保健,常常越俎代庖,自行决断。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有的甚至把孩子的生命也赔上了。
比如,“妈妈医生”见孩子伤风感冒、肚痛拉稀等,就自行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并连续或过量地服用,以致孩子体内菌群失调,病情是雪上加霜;
“妈妈医生”还会凭空想像,认为孩子“热气”,强迫其经常性地大量吞服清热药水和冲剂,造成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损;
“妈妈医生”见孩子肚子疼,便会用力去按摩,造成了阑尾脓点破裂、蛔虫钻胆道、肠套叠套入加深而危及生命;
“妈妈医生”对孩子皮疹经常使用“肤轻松软膏”涂擦,造成皮质改变或体内激素改变;
“妈妈医生”强令孩子多吃什么、禁吃什么,造成体内营养素失调;
“妈妈医生”还会大量购进多种增高性益智性的“口服液”,强行命令孩子服用,孩子服用得发腻却不见任何效果;
“妈妈医生”还会为乙肝患儿购买名目繁多的“特效药”,一服就是半年几载……
这些都是“妈妈医生”们的“杰作”,要知道,这些自以为是的行为极大地损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形成“妈妈医生”一族的原因是:
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总想处处呵护孩子。即使孩子生了病,也认为自己应该或者有能力为之诊治;
第二,她们以自己极为有限的知识,自告奋勇地充当孩子疾病的初诊医生,而不知自己所具有的一鳞半爪医药知识,根本不能应付儿童复杂疾病的需要;
第三,生活节奏加快,对孩子疾病所见的表象或暂时现象作诊断依据,图个方便在附近药店购药为孩子治疗,尤其在偶然获得效果后,更坚定自己充当“妈妈医生”的信心;
第四,出于节约考虑,一些妈妈对孩子的“小病”不想或不愿意送医,在自行诊治中,失去治疗时机而导致“小病”变成大病。
其实,妈妈的主要责任是养育孩子,应该在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品德上多下功夫。至于孩子生病,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自作主张,而应该及时送医院就诊,以保证没有闪失。必须明白,因为妈妈不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