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尿床,眼前便浮现出许久前的一部美国电影――《孤独的长跑者》,那个得了遗传性遗尿症的男生,每天一放学就拼命跑回家,为的只是收回被母亲挂在窗外的床单……可见,父母如不正确对待孩子尿床的问题,就很可能让孩子失去自信与自尊,感到孤独、自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尿床是儿童期很常见的问题。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小儿外科部最近进行了一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香港超过16,000名5~19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中,约有2%的儿童有夜遗尿;而接受调查的5岁儿童当中,大约有16.2%的孩子经常尿床。从比例上还显示,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出现尿床的情况。
尿床:不可重视、不能无视
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其它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如孤独、畏羞、焦虑、反叛、精神不集中、对社交活动退缩,甚至不敢参加任何需要在外间过夜的活动。因此,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一种行为训练或当孩子的身上产生任何一种问题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激表现都会使孩子受伤。
心理因素往往是继发性尿床的决定性因素,如家长因尿床而过分指责孩子,则很可能会加强孩子脑中的夜遗尿信号,使尿床次数变得日益频繁,甚至持续到成年。
对待尿床的宝宝,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别把尿床当大事,也千万不能忽视行为训练。孩子尿床后,应该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床褥和衣物,并可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孩子尿床。如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在老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总是憋不住想小便,家长则可先与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小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会同意让他如厕。
尿床孩子的家长还应注意在一日生活中的行为训练和作息调整,如晚饭后减少喝水,不喝含有咖啡因或具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为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孩子这几天没有尿床,父母就应给予奖励;午睡中或半夜把孩子叫醒如厕,但不要将痰盂放在床的附近,请他多跑几步上厕所,这样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误区一:尿床是因为孩子懒得起来上厕所。
事实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与懒得上厕所无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膀胱容积还不够大,而且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也还有限,很难在膀胱满了时,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误区二:尿床是因为入睡前喝水太多了。
事实是:在入睡前两个小时喝水确实会加重尿床,但这并不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限制孩子的睡前饮水量,可以减少夜里尿床的总量和次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
误区三:尿床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教会孩子怎样上厕所。
事实是:尿床不是孩子不会上厕所引起的,也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有任何失败之处,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父母不要为此惩罚孩子,也不必自责。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了,早上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床单,这会培养他的责任感。
误区四:尿床是精神压力造成的。
事实是:大部分尿床都不是精神压力造成的,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育缓慢,容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还有些孩子只是睡得太沉,没有感觉到尿意而已。
误区五:男孩比女孩容易尿床。
事实是:研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女孩并没有发育上的优势。只不过,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早些教女孩使用便盆,而男孩则晚一点。
误区六:总尿床的孩子有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事实是:6岁以下孩子尿床没有特定原因,不能说有病。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个月没尿过床,突然又开始了,家长不妨带孩子检查一下,因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异常和寄生虫等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突然尿床。
误区七:罚上几次,就不尿床了。
事实是:孩子对尿床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不打呼噜,也不能要求孩子不尿床,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对不起Tulaoshi.com你。
误区八:服用药物可以让孩子停止尿床。
事实是:尿床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药物,而是父母的耐心和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怀疑孩子尿床是一种病态表现,那么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九: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事实是:这句话基本正确。对待一个不到6岁的尿床孩子,父母只能等待他长大。不过更好的方法是,平时睡觉给他垫块尿布,等到孩子自己厌倦了尿布,他就有动力学会不尿床了。
误区一:尿床是因为孩子懒得起来上厕所。
事实是:六七岁以下的孩子偶尔尿床是正常的,与懒得上厕所无关。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膀胱容积还不够大,而且膀胱和整个身体的配合能力也还有限,很难在膀胱满了时,及时叫醒大脑去上厕所。
误区二:尿床是因为入睡前喝水太多了。
事实是:在入睡前两个小时喝水确实会加重尿床,但这并不是尿床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限制孩子的睡前饮水量,可以减少夜里尿床的总量和次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问题。
误区三:尿床是因为父母没有很好地教会孩子怎样上厕所。
事实是:尿床不是孩子不会上厕所引起的,也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有任何失败之处,因为这是不可控的。父母不要为此惩罚孩子,也不必自责。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了,早上可以让他和你一起收拾床单,这会培养他的责任感。
误区四:尿床是精神压力造成的。
事实是:大部分尿床都不是精神压力造成的,尿床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发育缓慢,容量小,以及遗传因素等。还有些孩子只是睡得太沉,没有感觉到尿意而已。
误区五:男孩比女孩容易尿床。
事实是:研究表明,在这一问题上,女孩并没有发育上的优势。只不过,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会早些教女孩使用便盆,而男孩则晚一点。
误区六:总尿床的孩子有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事实是:6岁以下孩子尿床没有特定原因,不能说有病。但如果孩子已经超过6个月没尿过床,突然又开始了,家长不妨带孩子检查一下,因为尿路感染、糖尿病、膀胱异常和寄生虫等问题都会导致儿童突然尿床。
误区七:罚上几次,就不尿床了。
事实是:孩子对尿床完全无能为力,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不打呼噜,也不能要求孩子不尿床,惩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觉得对不起你。
误区八:服用药物可以让孩子停止尿床。
事实是:尿床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药物,而是父母的耐心和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怀疑孩子尿床是一种病态表现,那么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九: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
事实是:这句话基本正确。对待一个不到6岁的尿床孩子,父母只能等待他长大。不过更好的方法是,平时睡觉给他垫块尿布,等到孩子自己厌倦了尿布,他就有动力学会不尿床了。
初春气候多变、冷热失常,阴雨天增多,孩子尿床多有加重现象。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出现无意识遗尿或尿床,这种现象至少每周两次以上且持续超过半年即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长期尿床会对患儿的身高、智力、心理及第二性征发育造成极大的危害,包括:
1、智商比正常儿童偏低17-23%;
2、身高比正常儿童偏矮2-5cm;
3、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性格内向、胆小;
4、影响生殖系统发育,成年后易不孕不育。
北京儿童医院门诊主治医师刘小梅说,国外统计显示,遗尿症发病率平均为10%~15%。而小儿遗尿症的病因目前研究认为有多种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膀胱功能不完善、神经中枢睡眠觉醒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等等。在门诊,医生常需询问遗尿症患儿的家族史,研究发现若父母一方患遗尿,孩子就有1/2的可能性尿床。而继发性遗尿症多涉及肾内科、内分泌、泌尿科、神经、心理等多方面的器质性疾病,需及早诊治。
遗尿症可以治好吗?刘小梅大夫肯定地说,可以治好。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后尿床情况明显改善,部分有遗传因素的遗尿症患儿通常在父母终止尿床的年龄可以自发痊愈。
母乳喂养的宝宝少尿床
临床发现,在尿床的小孩中,只有6%经过母乳(超过三个月)喂养,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母乳喂养,其中男女尿床的比率也达到了2:1。母乳为什么能预防尿床呢?
通过母乳喂养的小孩,脑神经发育和膀胱稳定性和泌尿道括约肌都能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母乳对小孩尿床的控制确实是有益的。
尿床儿童注意事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一、按时睡眠:
家长要适当控制孩子的活动,尤其白天不能玩得太累,避免夜间睡眠太深喊叫不醒;睡前让孩子将尿排净,睡觉时让孩子取侧卧位;内裤要宽松、被褥不宜太厚,被子不要裹得太紧;家长要在睡前喊孩子一次,天快亮时喊孩子起夜一次。
二、配合治疗:
孩子尿床引起的严重危害已逐渐为社会和家长所认识,但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总是抱着“尿床不是病,大了自然好”的观念而一拖再拖,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孩子终身都造成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除了注意饮食和按时睡眠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想办法为孩子治疗。孩子放假家长时间休息,因不必担心尿床的事被老师同学知道而放下精神包袱,精神上较为放松,服用药物也较准时和有规律,便于集中治疗,效果会比平时好。家长和孩子出门在外也要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服药时要照顾到孩子的“面子”,最好不要当着其他小朋友面吃药,避免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