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孩子入园后的教育技巧吗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oueryuan/)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TuLaoShi.com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1、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当孩子在幼儿园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一首歌,一支舞,父母应及时鼓励。鼓励形式可以是送他一个小礼品,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
2、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家中,父母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说话时,教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例如,当孩子想去厕所时,应该说“我想去厕所”的完整句子,而不要让他用意义含糊的习惯语代替。
3、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父母首先应该信任教师,才能协同教师工作。老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父母应该维护教师形象。所以,当孩子对父母说:“今天,我们画菠萝啦!我画得可好了,但老师没有让我‘上墙’。”明智的父母应该说:“那是因为老师认为你能够画出比这一次更好的菠萝,他等着你下一次的菠萝呢!”然后,私下里再与教师交流孩子的表现和情绪。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轻松应对宝宝的入园焦虑!”从孩子离开家,走向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你和他都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甚至冲突。事先准备胜于事后补救,不妨将“入园适应”看做一个需要用心经营的工作项目,纳入时间规划之中。这份特殊的工作,背后的价值在于帮助孩子跨越成长阶段,适应集体生活;而你,也得以开始了解,如何做一个学校教育的合作者。
3大主张 缔造家园合作同盟军
宝宝入园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师来照顾、指导了。无论是在这个初入园的阶段还是未来3 年里,和老师建立坦诚、积极、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议程”。
1.老师和你是互补型的伙伴关系。
在幼儿园里,当各种挑战出现时要充分相信老师,该放手时就放手。但是,也不能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就可以把养育的责任转移给老师。
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互补的优势。幼儿园里培养的好的品质,幼儿园坚持的好的习惯和好的生活节奏,在家里也要予以呼应;跟老师及时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询问你们怎样才能一起把问题解决好。比如,孩子在穿衣吃饭、大小便上有什么问题,或者睡眠是不是很安稳,在家你所做的一些尝试等。这种积极的交流让老师更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适应得更好;老师也会给你一些建议,或者在幼儿园里配合你解决孩子在家的问题。
2.将对老师的信任“传递”给孩子,将孩子可爱的一面“传递”给老师。
做好宝宝与老师之间良好情感的连接者,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而不是火上浇油,在孩子“还不确定老师对自己是什么情感”的时候,就将自己对老师的不信任、不满意、不喜欢等信息传递给孩子。
另外,将孩子在家里表现出的快乐的、可爱的信息传递给老师。第一,增加老师对孩子的了解,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孩子。第二,当老师看到孩子时,想到那些好玩、可爱的事情,自己的心情也会跟着积极起来,更能平和地处理孩子的事情。
3.成为家园沟通的主动一方。
老师毕竟需要面对二三十个孩子,很可能关照到每个孩子时的程度不及你仔细。主动提出你的困惑,让老师清楚你想知道哪方面的事情。
提问尽TuLaoShi.com量具体。如果你问:“老师,我宝宝怎么样?”是吃饭怎么样还是睡得怎么样?是上课时表现怎么样还是户外活动时怎么样?是自己情绪上怎么样还是和其他幼儿相处得怎么样?范围太广,不如具体问:“老师,他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得如何?需要我在家里怎么配合?”
更多入园内容,请关注入园专题“如何让宝宝适应幼儿园生活?”两岁多的依依入园已经一个月了。依依是个敏感的孩子,妈妈因为担心她的适应性,特意千挑万选,替她找了一家环境宽松,允许家长陪护入园的幼儿园.在阿姨的陪同下,依依顺利地入园,没有出现妈妈担心的大哭大闹的现象,而且在幼儿园也有了自己喜爱的小朋友,常回家提到一个叫天天的小姑娘,妈妈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妈妈突然发现,依依出现了攻击行为,听说在园里打过几次天天了。一向重视孩子品德教育的依依妈妈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心急如焚:依依长这么大,从来也不会和别人打架,怎么才上了几天幼儿园就“学坏”了?这天,她特意约见了依依的园长,把心里的焦虑一股脑儿说了出来。
不料,园长认真地听完依依妈妈的话后,却笑着说:“依依妈妈,依依的这种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道德问题,请不要随便给孩子上纲上线哦!”
像依依这样在入园后出现异常表现的孩子并不少见。有的父母担心孩子是“学坏了”,有的批评孩子“自私”。其实,这些指责都没有真正了解孩子。
对孩子来说,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是走出自我中心,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变化。突然之间,周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在家里想玩什么玩具,立刻去拿就好了,现在玩具却可能在别人的手里;以前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就好了,现在却可能要服从一个新的秩序;以前在家里,自己独享一个、甚至多个成年人的关注,现在却要和不少其他孩子分享;周围出现了不少陌生的孩子和大人,自己却还不知道怎样和他们交流,去引起他们的注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可以想象,即使是成年人,骤然经受这样的改变,还可能难以应付,何况幼小的孩子呢?
幼儿在两三岁的时候,还不能有效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往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适应过程中,有的孩子用攻击行为或是退缩行为来发泄自己的紧张情绪,也有的孩子用攻击行为来试图与别人交流。
幼儿园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孩子常用显得卤莽的动作,甚至是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喜爱,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这样的行为,在孩子来说,首先是一个进步,就是他已经走出自我中心,开始关注周围的人和物了。但是,孩子还不能停留在那儿,而是需要学会如何用别人能够接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别人交流。
父母了解了孩子的这种异常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后,就可以消除紧张,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各种异常行为是学习的过程,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自私”、“坏孩子”的道德标签。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要了解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天之内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父母才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波动。
其次,父母要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要制止孩子错误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光是批评他,孩子还是不知所措。像前面提到的情况,妈妈可以告诉依依:“你喜欢天天,可以告诉她,如果想抱她,要先请她同意,不能把她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