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是人体必需微量之素,它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视觉及性发育密切相连。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都通过汗液排泄,锌便是其中之一。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锌的需求量比较大,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多汗儿童的缺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0岁以下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应摄入10毫克的锌。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这一标准。但多汗的儿童,必须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葡萄糖酸锌。此外,还可服用一些中药,如黄芪、大枣等,有补气敛汗的功效。
根据宝宝年龄来补锌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锌的日需量为:初生-6个月婴儿3毫克;7-12个月婴儿5毫克;1-3岁幼儿10毫克;孕妇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婴儿补锌靠母乳。至少母乳喂养婴儿3个月,然后再逐渐改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母乳中锌的吸收率高,可达62%。尤其是初乳含锌量高,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
是否缺锌须做血锌化验
对于不缺锌的人来说,额外补充有可能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据专家介绍,服用锌过量会导致人出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并可能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
此外,体内锌含量过高,可能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锌很难被排出体外。”
那么,如何才能确认自己是否缺锌呢?专家提醒,社会上一些关于儿童头发黄、有多动症倾向;成年人老睡不好、记不住事就是缺锌的说法,其实都很片面。要明确是否缺锌,最明智的做法是到医院做个血锌化验,听从医生的诊断。
三款食疗方让宝宝补锌更安全
材料:绿豆、黑豆、红小豆、大米各3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绿豆、黑豆、红小豆、大米分别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
[2]锅置火上,放入绿豆、黑豆、红小豆、大米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至豆烂粥熟,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材料:淡菜10克、猪瘦肉50克、大米100克。
调料:干贝、葱末、姜末、盐各适量。
做法:
[1]淡菜、干贝分别洗净,用水浸泡12小时,捞出;猪瘦肉洗净,切末;大米淘洗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时。
[2]将葱末、姜末拌入瘦肉末中,搅匀。
[3]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大米、淡菜、干贝、猪瘦肉末同煮,等大米煮烂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材料:大米、青菜各50克,猪肉30克。
调料:葱末、姜末、酱油、盐、植物油各适量。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uxin/)做法:
[1]大米洗净;猪肉洗净,剁成末;青菜择好,洗净,切成末。
[2]锅内放入大米和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熬煮。
[3]油锅烧热,放入猪肉末翻炒,加入葱末、姜末、酱油、盐翻炒,放入青菜末翻炒片刻,放入米粥锅中同煮10分钟即可。
吮指、吐舌、咬唇、咬物都是不良习惯
医生提醒,家长们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主要有吮指、吐舌、咬唇、咬物、偏侧咀嚼等。
吮指习惯:是最常见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可表现为咬食指或拇指,是婴幼儿最初学会神经反射的生理活动,在2、3岁前可视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在4~6岁后仍习惯性咬手,要及早给予干预。
兰泽栋说,貌似很小的一个咬手指的动作,危害可不小。咬手指习惯可造成前牙间咬合不上、开唇露齿、闭不拢嘴和牙弓狭窄,严重者甚至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和导致呼吸系统障碍。
吐舌习惯:6岁左右的儿童处于换牙期,口腔环境相对复杂。这一阶段的小朋友好奇心强,喜欢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常形成吐舌习惯。吐舌习惯就是儿童把舌伸至上下前牙之间,使前牙咬合不上,上下颌牙齿唇向倾斜,长大后可表现为“哨牙&rdqutulaoShi.como;,严重者会影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广东是“哨牙”的高发地区,除了有遗传因素外,不良的口腔习惯也有可能是造成“哨牙”发生的重要诱因。
咬唇习惯:多见于4~8岁女孩,常在生气或受批评犯错误时,出现咬唇动作,日久即形成咬唇习惯。咬唇习惯影响牙齿在正常位置上的排列,可造成牙齿错乱不齐。
此外,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还有咬物习惯(比如上课的时候咬笔),偏侧咀嚼习惯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牙齿的正常排列,妨碍颌骨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面部发育的不对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u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