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入园难?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孩子上幼儿园的话题,再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广大网友在罗列自己孩子入园“悲惨遭遇”的同时发出质疑:孩子入幼儿园难已经引起国家关注,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应政策,为何宝宝依然“入园难”?
“宝宝的事”成为“国事”?
看看数据:
人智力发展的速率是:1岁时达到20%,4岁时达到50%,8岁时达到80%,那么也就是说,人的智力的四分之三是在入小学前形成的。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早在2004年就用大量的实验证明:社会公共资金对幼儿个体的投入,给社会产生的投入回报率为1∶12.9,这种回报特别体现在提高国家人口素质、减少贫困、犯罪等社会问题等方面,而这个比率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个观点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被普遍认同,宝宝的事理应是国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冯晓霞一直致力于幼儿教育研究。“经历了2010年,如果说学前教育迎来了春天,还为时过早。”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前不久召开的学前教育高峰论坛中介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已经从2009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万亿元。”但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只有1.2%-1.3%,且多年不增长。学前教育在国家财政性教育预算中也没有单项列支。
宝宝入园问题屡屡见诸报端,并被写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可落到实处,除了经费问题,教师培养也“困惑”着学前教育。
2008年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教师不愿意或者勉强从事幼教工作,教育水平堪忧。
“我们小小的一个幼儿园,二三十个职工,就有9种‘身份’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聘任制干部、临时工……”已经在某省级示范幼儿园中班当了十年幼儿教师的小张有些无奈地介绍着情况。“省级示范幼儿园”尚且如此,其他幼儿园的教师身份不落实、待遇缺乏保障、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可想而知。渺茫的前景,缺乏保障的待遇与权益,让教师难以安心工作。据了解,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长期以来因没有明确教师身份,不能享受教师待遇,工资、医疗与养老保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钱该怎样花?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8月1日表示,一年来,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元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万多所,新增名额500多万个,“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望在一两年内明显缓解。
这是个利好消息。但钱花在哪?怎么花?才能使“好钢”用在刀刃上?
谈松华谈道:“政府投入到幼儿教育的经费如何使用才更有效益?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入托难’,许多地方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示范幼儿园,但示范幼儿园又是高端的。我认为政府主导的幼儿园应该是普惠性的,老百姓上的起的。在农村,政府应该办些乡镇幼儿园,各级政府也可以购买服务,比如补贴民办幼儿园,补贴非公编制的幼儿园教师。政府最应该补贴条件特别差的幼儿园,也应该遏制暴利幼儿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冯晓霞对北京市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农民(包括农民工)家庭儿童在入学准备上与家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儿童差距很大。而且越复杂的技能差距越大(比如预测能力、逻辑性等)。这让她很焦虑:学前教育的公平是一种起点公平。政府的投入应该首先要向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倾斜。如果政府在增加学校选择的同时,却不提供保障措施来保护处于不利境地的儿童,学校体系则会成为不公平的源头。
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冯晓霞“开出的药方”与谈松华趋于一致:在公办幼儿园不够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向政府认可的私立幼儿机构购买服务;补贴非盈利性私立园,降低其成本和收费;减免企业的税费,鼓励提供或支持幼教服务的企业。
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里学什么了?”这是许多站在幼儿园门口等候的家长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可知心姐姐卢勤认为这句话应该改为“宝贝,你今天快乐吗?”孩子该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呢?
“我们的孩子学的技能太多了!我见到太多的幼儿会弹钢琴、拉小提琴、画画、跳舞,还考取了不同种类的等级证书。但是,技能培训不必这么着急,重要的是眼界,是对事物的兴趣。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我们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是错误的。”
“幸福在老师和家长肯定的目光里,幸福在孩子动手的实践里;幸福在孩子学会分享的快乐中;幸福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幸福在孩子发现的惊喜之中;幸福在孩子的幸福想象中。”卢勤认为幼儿园是幸福的起点。
无园可入的放养、保姆看护式地圈养,提前小学化……我们的幼儿教育离“幸福”有点远。很多人把原因推在家长和社会身上,认为来自于“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观念。作为幼教工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华爱华毫不推卸责任:“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学前教育专业化水平不高的体现。作为幼教者我们的困难体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与中小学课程改革不同步;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去‘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倡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中小学的升学压力依然存在等。”
让我们的孩子接受到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让孩子上幼儿园早点变成现实吧!
美国入园难与中国式入园难
美国入园难与中国式入园难为北京幼儿园“入园难”专题忙了将近一个月,收尾工作是采访外国幼儿园入园情况。
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孩子马上就要上幼儿园的王晓芸成了我的采访对象。这位妈妈兼作一些中国民生资料的收集工作,于是也不断问我问题。
美国孩子只有学前一年(6岁)方可向小学生一样享受免费教育,3到5岁时可以选择,也可以选择私立幼儿园。
王晓芸正遭遇美国式“入园难”,她不愿把儿子送到公立幼儿园去,而哈佛附近的6家私立幼儿园都颇负盛名tulaoshi,她还在怀孕时同事就提醒她去登记排队。眼看孩子就要3岁,幼儿园这边还没有回复。
王晓芸从网上看到了北京的父母排队9天8夜为了一个昌平区工业幼儿园入园名额,她询问这个幼儿园有多好,居然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这是被王晓芸误解的典型中国式“入园难”:这所幼儿园受热捧不仅它条件好,更是因为许多父母没有别的选择。
北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张燕教授最近为某区教委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市区幼儿园与实际需求差距不大。如此强烈的入园难另有原因。
工业幼儿园是一所公立园,师资和硬件均属上乘,且收费低廉,一个月只有不到500元。真正的物美价廉。周围条件相似的民办园最低收费也接近2000元,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是无力承担的。而最令低收入家庭烦恼的一点是,这样的公立幼儿园大部分名额都给了有关系“批条子”的家庭,能够留给低收入家庭的名额少之又少。
12剖析:五大政策能否破解入园难
据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透露说,未来5年,北京将投入50亿元,建立118所公办幼儿园,五年内投入50亿,在新建300所幼儿园的同时,再扩建300所幼儿园。
近日,教委主任刘利民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师资短缺、收费高等问题接受采访,并介绍了北京市下一步缓解入园难的设想。刘利民表示,已建成但未配建幼儿园的小区,根据要求必须补建幼儿园。
解析
入园难原因
一是生育的高峰;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二是北京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大量外来人口涌入;
三是老百姓的科学育儿理念在不断提升,现在很多年轻人已不满足于把孩子委托给老人来看管,要送到幼儿园。短时间内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突然膨胀。
解读
【问题】缺老师
对策
新建学前教育专门学院
目前,幼儿师范的中专毕业生,主要是通过成人教育的办法解决学历不够的问题,下一步,北京市准备采取“3+2”的培养模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北京市还将建设一个专门的学院,加大幼师的培养数量,提升幼师的学历水平。另据有关消息,目前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正在积极申请有关项目,争取将北京幼儿师范从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为一所高职学校,毕业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大专学历,以满足目前多数幼儿园对幼师的学历水平要求。
【问题】就近难
对策
各小区均须配齐幼儿园
已经建成的小区,还没有配建幼儿园的,必须补齐;新建的小区,没有幼儿园配置的,一律不批。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规委建委在这方面与我们也达成了高度的12&(m.tulaoshi.com)nbsp;
破解入园难困局,公众呼吁幼教义务化
物价上涨,连幼儿园也不例外。一条“今年1800,明年4000”的幼儿园涨价短信,让家长们皱起了眉头。“入园难、入园贵”的症结在哪?如何破解?近日,很多孩子家长、热心市民打进早报热线,不仅反映了自己孩子“入园难、入园贵”的经历,而且提出了不少对策和建议。
家长热议:“义务化”呼声最高
建议1——学前教育义务化
家长来电建议最多的是“学前教育义务化”。大家认为,幼儿园应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纳入义务教育,让所有(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孩子都有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机会。
建议2——按进园标准收
黄先生建议:每年建园费按第一年进园时的标准收取,老生按老价格收,新生按新价格收。“很多幼儿园都是这样执行的。”
建议3——提前半年告知
贾先生提出:园方涨价至少应提前半年告知家长。“如家长不接受,要转学,至少也有时间另外找幼儿园。如果幼儿园这周通知你,下周就要涨,家长能有啥法呢?只有乖乖接受。”
建议4——建立家长委员会
李女士呼吁:应建立强有力的家长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机构监督幼儿园收费。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期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104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公众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123从心理上帮助宝宝解决入园难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m.tulaoshi.com)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