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期怀孕:孩子可能得多动症
在不建议受孕时机中,医生说得最多也是反复强调的就是避免焦虑,特别是那些总也怀不上孩子的女性,正是因为长期焦虑不安影响到正常受孕。临床中常见不孕的女性在尝试了各种办法都失败后,下定了决心不要孩子,反而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就是不良情绪作用的结果。
焦虑的情绪不仅会导致不孕,还可能造成孩子日后出现多动症。有的女性惧怕怀孕生子,孕前就担心自己未来的宝贝是什么模样、是否健康聪明,以及妊娠反应、分娩可能带来的疼痛……这都给孕育着新生命的准妈咪们带来了各种情绪上的影响,形成焦虑。
如果在焦虑时期受孕,这种不良情绪很可能传递给胎儿,产生种种不适的感觉,使胎儿活动频率猛增。若这种过度活动贯穿整个胎儿期,使胎儿长期不安,孩子出生后往往身体瘦弱、喜欢哭闹,长大后情绪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患多动症,而且也不利于孕妇产后恢复,甚至导致抑郁症。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3条标准来判断是否达到优生,即准父母的身体情况、情绪影响以及智力水平,而不良的情绪影响往往不被人重视。因此,如果你处于焦虑抑郁或有沉重思想负担的精神状态下,最好暂时采取避孕措施,因为这不仅会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也会使受孕后因情绪刺激而影响孕妇激素分泌,使胎儿不安、躁动,影响其生长发育。
另外,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可能造成不能正常排卵,不仅不易怀孕,即使怀孕也对宝贝的健康不利。
幸孕草支招:
1.不要把生产想得那么可怕,不必为此背上思想包袱,可先学习和掌握一些关于妊娠、分娩的孕育知识,避免过度恐慌和焦虑。
2.连续夜班、长途旅行、沉迷于夜生活、过度体力劳动等过度疲劳状况下也不宜受孕。孕前最好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注意饮食均衡;改变工作性质,尽量调换压力较小的工作。
一门新兴的学科“表观遗传学”最近清除了遗传学中陈旧的观点。基因并非固定不变,它在一生中都可能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比如饮食,“打开”或者“关闭”基因。由于基因导致的疾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以预防。甚至这些基因还能传递到下一代,乃至再下一代生命中去。
基因可以“打开”和“关闭”
人类的遗传物质有300亿个基本组成部分,大约2.5万个基因,此外还有总共长达2米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最近数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许多基因的活动可能受到外部的影响:一些蛋白质和DNA复合在一起,帮助酶到达自己位置,这些酶能读出遗传密码。
当前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有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就是这种特征是如何作用的。表观遗传的记号不在DNA里面,而是分布在它的周围。他们的作用就像一个“开关”,打开或者关闭基因。过去几年里,表观遗传学家在这方面的认识上取得很大进步。他们越来越清楚,表观基因对健康生物体的发育起着和DNA一样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中,表观基因也更容易通过外部的影响改变。它给人最大的惊讶是:表观遗传信号会从父母传递给他们的后代。
这一新发现动摇了到目前为止关于遗传学的认识,开始质疑被普遍接受的观点:DNA决定了我们的外表、性格和易患疾病。现在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因为就算人们有一模一样的基因,他们各自基因活动的模式经常也是不同的,表现出他们各自特征的不同。
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研究,希望揭开表观遗传学的生化机制。科学家已经了解到,酶和DNA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基因是否会变得活跃。不过,其中很多具体的细节还不为人所知。
酶能够阻止癌症发生
“生命一直在改变之中,”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药学家莫什·斯奇夫说,“表观基因就是机制,使我们适应这些变化。”斯奇夫第一次把表观基因记号和疾病联系了起来。如果控制细胞分裂的基因被“关闭”,那么癌症就会发生。当他用一种酶制止了这个过程,肿瘤便不会生长。
这个过程也可以反过来发生,导致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和基因的变化不同,表观基因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产生相反的变化。美国药监局已经通过了一种应用这个原理的药物,治疗一种有生命危险的血液病。
绿茶阻碍肿瘤的生长
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是一方面,更理想的是彻底杜绝疾病发生。一些研究者想办法采取预防措施,保证表观基因的完整。他们想到了绿茶。在动物实验中,绿茶能够阻止肿瘤在不同的器官里生长。有研究者发现,绿茶含有的一种物质能够“打开”和“关闭”和癌细胞生成有关的基因。科学家们还发现大豆中的一种物质也有类似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甚至还成功扭转了幼儿早期的影响:一种物质能让容易害怕的小老鼠更能承受压力,另一种物质则能让胆大的老鼠变得谨慎。这一结果第一次解释了,为什么环境因素也能改变复杂的行为方式;而且说明,表观基因不仅能在发育期间形成,也可以在此后的时间里成型。通过药物或者营养物质,我们也可以在成年后“修改”表观基因。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米尼说:“实验证实了环境在生物发育中的重要性。”
相关链接 环境影响人类后代
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遗传学家马可·潘伯瑞假设,如果营养充足的话,会对人体内的性染色体X和Y留下遗传痕迹。就像后来的分析显示,这种效应要在下一代人身上显现出来,必须取决于“时机”―――这个时机就是第一代人享受到充分营养时的年龄。
潘伯瑞的研究让人猜想,一个人的营养、行为和环境条件对后代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还能继续下去。这意味着:考虑这一因素,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负起责任。与这一猜测相符合的是,现在流传的一些疾病很可能是过去人类基因受环境改变影响的结果。
麦克尔·米尼还考虑到,表观遗传学还可能对社会留下后果。他想到,由于贫穷、生活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的争吵,孩子的认知能力可能受到影响。那么这些消极因素会不会遗传给后代?
“我们开始在社会、经济条件和人类幼年大脑的发育状态之间寻找某种因果关系,”米尼说。据他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控制生物的新机制
表观遗传学帮助科学家打开了新的视野,让他们看见了控制生物的新机制,使他们意识到,可以控制这个过程为人类所用。
直到不久前,以下这种观点还被视为科学界的异端邪说:一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会传递到给后代。这个观点和进化理论的普遍认识相矛盾。
按照进化理论,即使这些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体在求生中得到的,而且能使生物体更成功地繁衍下去,它们只不过是遗传物质的偶然改变。比如说,男人可以通过举哑铃锻炼肌肉使之强壮,却不一定能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强壮;女人可以通过节食使身材苗条,但很少能生出身体同样匀称的孩子。父母身上的这些改变不会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特征可以传播下去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1999年,生物学家爱玛·惠特劳得到证据,表明表观遗传特征是可以从上一代传播到下一代的。这些特征不会因为单个个体的死亡而丢失。
惠特劳说:“目前很多人相信,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遗传信息位于DNA的序列里。而我们的研究显示,除了DNA还有更多的东西会被遗传。”
让遗传学家更惊讶的是:表观遗传特征不会只在直接继承的下一代结束遗传,而是会继续传播,一直到孙辈、重孙辈、玄孙辈等。
2004年,美国华盛顿州大学的遗传学家迈克尔·斯奇纳检验一种在农业中经常使用的抗霉菌农药怎样对雄性老鼠睾丸的形成产生作用。他的发现让他很惊讶:雄老鼠在母亲体内时如果接触过高剂量的农药,它们成年以后产生的精子就会减少。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雄老鼠的下一代中继续有这个现象―――尽管农药一点也没有改变过DNA中的任何结构。最后,这种缺陷还会在第二代、第三代老鼠上体现出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表观遗传特征也会体现在人类身上。
2005年11月,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遗传学家马可·潘伯瑞为自己的理论提出证据:他和瑞典同事研究了一个偏僻的瑞典北方城市从1890年开始的农业收成、食物价格和死亡的记录。
其中显示,如果爷爷辈在小时候曾经有过营养过剩的情况,那么他的孙子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同时还面临更大的短命风险。这个规律只在爷爷辈的男性后代中发现,而女性后代就能免受威胁。可是当孙女的祖母曾经营养过剩时,她们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变大了;这个时候祖母的孙子们反而能保持健康。
虽然从受孕起,孩子的性别就被确实了。但是,若要使他或她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孩或女孩,还有许多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性别,事关染色体
在妈妈方面,所有的卵子都是相同的身份:22对染色体再加上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一定是X。在爸爸方面,精子同样有22对染色体,再加上一对性染色体。但是性染色体可能是X也可能是Y。结果是,如果卵子同含有X的精子结合,未来的婴儿就是女孩。如果精子含有的是Y,那么就是男孩。
在怀孕的前6周,女性胚胎与男性胚胎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从孕7周开始,胎儿的性器官开始发育。到孕11周左右,男孩的阴茎、睾丸基本形成,而女孩则形成阴蒂、大小阴唇。
强大的睾丸素
性器官的不同,使得孩子出生时很容易分辨性别。那么,除了这一点外,男孩和女孩还有其他的不同吗?
儿科医生的结论是:“一直到3岁之前,女孩和男孩的的区别都不是很大,他们的身长和体重的成长曲线几乎一样。3岁以后,同龄的男孩一般会比女孩高一二厘米;体重也略重600~700克。”这种区别是由于在男孩体内分泌的睾丸素,这种激素使得男孩身体的发育更快。同样也是由于这种激素,使男孩的行为不同于女孩。某些研究同样表明,男孩比女孩更需要释放自己的能量。
大脑也分男与女
最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地表明,男人和女人(婴儿也是如此)使用大脑的方法不同,大脑活动的优势区域也不同。比如,如果说女孩在语言方面更强的话,男孩的空间识别能力可能更胜一筹。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可以在激素分泌方面找到答案。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在胎中作用于性器官发育的激素分泌,同时也对大脑发育构成影响。它更倾向于激活某些神经元的连接,同时抑制其他神经元的连接。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那就是大脑也分男与女!
性别,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既然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就可以决定一个婴儿是男是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问“怎么成为女孩或者男孩呢?”因为,单从生理性别角度,无法解释全部的问题。
科学家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了。1957年,3位美国科学家跟踪了105个婴儿的成长。这些婴儿出生后,人们无法从外部的生殖器官判断他们的性别(由于染色体或激素分泌的异常,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结果是什么?这些婴儿完全是按照父母的养育方式确实的自己的性别角色。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如果有人一个男孩用女孩的方式养育,他们长大后就会有许多女性的行为。同样,人们把女孩当成男孩培养,她们的行为怎么看怎么像个男孩。这证明,教育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男女平等的漂亮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对不同性别采取完全“一样”的教育根本行不能的。父母对Tulaoshi.Com孩子的养育方式、传递的信息,以及对他们的期望,是根据孩子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的。
其实这倒也是件好事!正是由于我们这种非常传统的态度,以至整个社会的传统态度,使我们的孩子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性别,成长为一个女孩或男孩。因为孩子很早就能够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分析社会对他的性别的态度,做出符合人们对他的性别所期待的行动。
当然,做到这一切需要一定的时间。
粉色还是蓝色?
婴儿一出生,我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将新生儿安置在符合他性别的世界中。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21世纪初的今天,我们在为婴儿选择家具、衣服或者玩具中更应该独特和新奇。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加拿大的一位研究人员拜访了100名从5~25个月婴儿的家庭,研究他们的生活环境。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做法是何等地有生命力!
小女孩最经常穿的是粉色或其他色彩柔美的衣服。同样,她们戴的装饰也大多是粉色的,就连奶嘴都是粉色的。男孩主要穿的是蓝色、红色或白色的服装。他们的奶嘴也是蓝色的。
女孩的家具一般是黄色的,而男孩的家具是蓝色的。绝对没有混淆的风险!
至于给孩子们的玩具,也是根据他们的性别不同精心挑选的。男孩的玩具大多是工具,如锤子、汽车,女孩的玩具则是娃娃和厨房的工具。
时代变了,但是女孩和男孩生活的环境还是非常的传统。这是此次调查的一个结论。
不同性别,不同的抚爱和语言
我们照料孩子,抚摸他,同他说话以及和他一起玩的时候,常常会根据孩子的性别采取不同的方式。
这一点也许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比如换尿布这个简单的事情,如果被问起,我们的回答一般是:换个尿布,对女孩和对男孩能有什么不同。
那可不一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对女孩,父母会花更多的时间逗她笑,同她说话,这种做法会鼓励她与人交流。而对男孩,父母则更多地对他们做身体的示范,同他玩更剧烈的游戏。对男孩的调皮,父母也表现出更多的宽容。父母对孩子传递的信息的内容就是这样非常具有性别色彩。
研究者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父母给女孩换尿布时,说的都是眼前的事。他们会用表情和语言解释,比如“宝宝,尿布好臭哟,咱们把它换掉吧”之类的话;而在给男孩换尿布的时候,父母却很少说他们正在干的事情,而是提到没在场的人。如“爸爸哪儿去了”,说过去的事情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如“一会儿咱们出去玩吧”。总之,说的都是当时情景以外的事情。这样的话相对比较抽象和具有信息性。”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还是个秘密!
人们很清楚女孩和男孩的能力有些不一样:女孩情绪化和善于交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丰富;而男孩则擅长抽象思维。看来,我们老公的理性不仅仅是由于大脑思考的方式不同,还因为他们在摇篮中就得到了这种鼓励。
游戏,一个严肃的问题!
小心,我们可不能拿游戏开玩笑!许多父母好像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玩与其性别不符的游戏。
一位女研究者观察了24位20~24个月的儿童。她发现了什么?当小男孩要玩娃娃时,他的父母会非常强烈地干预,甚至要惩罚他;而且爸爸往往表现得更为严厉,不能容忍这种行为的混乱。一般来说,男人好像更执著地追求遵守有关性别角色的文化标准。而对女孩,父母则比较灵活,允许她进行一些并不是十分女性化的活动,但同时,也还是倾向于引导她玩女孩的游戏!
另外,父母和教育者在游戏中,更倾向于鼓励男孩独立自主,而对女孩则侧重依赖关系。虽然因为家庭不同,教育方式不同,父母的态度也或多或少地不同,但这确实是普遍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观察表明,在孩子2岁的时候,父母所表现出的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态度最明显。
一切为二的世界
面对这一切,婴儿怎么想?他察觉到父母对其传递的性别信息了吗?如果他听到了这些信息,他是否能明白?
想找到答案并不容易,当孩子还没有掌握语言时,我们无法直接给他提出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可以观察。研究发现,婴儿从7个月起,就能够区分照片上的女人脸和男人脸。另外,婴儿完全可以区分女人的声音和男人的声音。他刚刚发现世界上是有两大组人构成的:男人和女人!
那么他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吗?现在不要问得过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可能还有一步要跨越,那就是他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把他放在镜子前面,他会以为对面有另外一个婴儿。他根本不会想到面对的是自己的映像。等能够肯定了自己的基本身份后,他就会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感兴趣了。
研究人员发现,1岁左右的婴儿对同自己性别相同的孩子和大人尤其感兴趣。他们更专心地看着这些人,并试图同他们接触。对同性的关注大概能够表明1岁的孩子已经具有性别的归属感了。这个假设在孩子18个月时得到证实。18个月的孩子知道他该如何表现以符合自己所处“性别组”的习惯。如果让孩子在没有任何的引导和压力下自己选择玩具,小女孩更喜欢选择女孩的玩具,小男孩更喜欢选择男孩的玩具。我们可能由此说,他们百分之百地接受了周围人给他们的性别信息。
我是女孩,我是男孩!
到2岁左右,当被人问起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从2岁起,人们发现这些小萝卜头非常主动地做出符合对自己性别的文化模式的行动。小男孩竭力地模仿爸爸,小女孩则更多地模仿妈妈。如果让他们自由地选择游戏伙伴,他们会更喜欢找同性别的孩子:女孩找女孩,男孩找男孩。
在集体中,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当着别的小伙伴的面玩不符合自己性别的玩具的。人们发现,在这一点上,父母并不是唯一“施加压力”的人。
六七岁的孩子,保持着明显的性别行为:因为他们在智力上还没有坚信自己一生都将是男孩或者是女孩。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幼儿园的女孩会要带花边的裙子,想穿妈妈的高跟鞋,而小男孩在红毛衣前会愤怒地大叫。通常情况下孩子会有服装来确实定性别的区分,让自己有归属感。
在日常的行为中,6岁以下的儿童也是非常传统的!一位研究人员给刚刚2岁的儿童看一些不太符合文化习惯的照片,比如,一个男人正在化妆或者下厨做饭。面对这样的照片,小孩脸上会出现一种非常吃惊的表情。他们好像在说,这可不对!
虽然在自己的家庭中,家务也不一定是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分工的,但是这些小机灵鬼会在别的地方获取信息:在小伙伴家、在阿姨家、在动画片中或者在儿童文学中等等。
当然,我们也不必太失望。最近的科研表明,看电视少的孩子和妈妈上班的孩子所采取的性别态度相对不是那么传统。也许,10年后我们的孩子再看到爸爸刷锅碗瓢盆的照片时,就不会感到吃惊了。
众所周知,诸如痴呆症、乳腺癌等疾病都是遗传率高的病种。面对这些疾病,并没有完全有效的办法来降低遗传的可能性。对付它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调节饮食。通过正确的饮食方法,可以在基因排列顺序中填补薄弱的遗传因子。
肚子里的宝宝受到遗传因子的影响,手攥着自己的命运来到了这个世上。如果父母有痴呆症的遗传因子,那他们的子女在90岁之前,会有90%以上的人同样患上这种疾病。
不同种类的遗传病对不同性别的孩子遗传比率还不同,比如说受乳腺癌遗传因子的影响,女婴就比男婴遗传率高,据说将达到85%。而男孩则在遗传前列腺炎的比率比女孩要高一些。
世上没有一个父母希望生出一个不健康的宝宝,而如果责任是因为自己的遗传因子造成的,那么父母将更加地内疚和自责。就好比钟表停摆了,出于对时间的重视,人们会迫不及待地试着去纠正时间或者更换电池。对于有遗传性疾病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父母亲也是一样的焦急,这些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们会想方设法地去弥补这一先天性的缺陷。
虽然以现在的医学技术,尚不能彻底预防这种遗传疾患的发生。但医学研究人员还是想出了一些办法去降低遗传疾病患病的比例。通过计划怀孕、胎教、生育、育儿等,把全部进行有机的整理和控制,从而从总体上提高生育质量。
为了让大家对遗传疾患的危害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已经流产两次的孕妇的情况吧。这一天,这位孕妇来到医院。由于之前已经流产过两次,所以她已经知道自己因过度疲劳或承担过度压力就会导致流产。之前的流产经历使她有了这方面的小常识,所以当她来到医院时,她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原来她的职业是信用卡的追账员,然后她向医生诉说了自己两次流产的经历,之后她对医生猜测说自己的两次流产是由于业务上的疲劳和过度压力引起的。基于此,她向医生要求检查一下自己的遗传因子。
我向孕妇打听了她家族的病史状况。当时她回答说自己的家族里没有得癌症去世的人员。听了这话,我微笑着对她问道:
“那家里有没有中风的人啊?”
我的这个提问让孕妇惊愕不已,她显然没想到我会提这个问题。她告诉我她的爸爸就是因中风而卧床的,并且老人家是在几年前才去世的。
我抽了那位孕妇的血,然后把血送到了美国波士顿医科大学进行了检查。她的血液里含有‘레이든펙터5’的中风遗传因子。这个遗传因子是习惯性的遗传因子。孕妇一直苦恼自己为什么反复的流产?但她脑海里所有的原因都没有“中风”这个词汇。
因为已经准确的诊断出了这位孕妇流产的原因,所以我决定对她实行积极的准确措施。于是我对这位孕妇采取了药物疗法。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过了几个月,她生出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这么多年来,我碰到很多和这位孕妇一样情况的人,现在我把她的例子举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对于怀孕的人而言,家族病史状况对生出健康的宝宝是有重要的影响的。它甚至会困扰怀孕或者影响生育。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家庭病史如此复杂,谁能搞得明白呢?当然,这一切你都不用担心,只要把真实情况告诉医生,他便会把常见的情况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应对方法告诉你。
那么,在这里,我就把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常识跟大家交流一下吧,能检查胎儿患病原因的方法是检查染色体DNA的排列顺序。假设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中风、乳腺癌,通过检查父母的血液及羊水、绒毛膜就会判断能否保胎。要是父母中患有乳房癌,且是在BRCA1,BRCA2遗传因子相结合的情况下,那遗传患病的概率就更高了。医院往往可以准确地诊断出这种病因。
但是即使从胎儿身上发现了家族病史中的遗传因子,你也不用太过于失落和沮丧。因为现在的医学科技发展得非常之快,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新的科学发现将使现在不能解决的医学问题彻底解决。从理论上说,只要能够对遗传疾患的因子进行基因排列顺序重组,就能制止住发病的可能性。而这种技术一经研发,就会很快普及开来。
从另一个角度说,遗传疾患的概率至今仍是个未知数,即便那些出生在家族中有“高危”人群的胎儿,也并不是100%的胎儿都会遗传到那种致病因子的。而即便胎儿不幸在出生之时带着遗传疾病的因子,也并不是所有这些胎儿都会发作的。只要宝宝一直处于一个较好的环境里,疾病因子就不会体现出来。所以当发现怀孕就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并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其实对于这些带有致病因子的胎儿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恰当的饮食并摄入体内缺乏的因素。通过正确的饮食方法,可以在基因排列顺序中填补薄弱的遗传因子。这对于预防性病的发生是有帮助的。
就拿预防中风遗传来说吧,就应该杜绝太咸的和胆固醇高的饮食。优诺(Yoplait,爱尔兰著名的奶制品公司Glanbia推出的的酸奶制品)酸奶可以预防中风病患遗传的发生,所以我想极力推荐给大家。这些饮料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维他命B1。而维他命B1是可以刺激消化系统吸收并有助于刺激脑细胞生长和成人病的预防。
如果不想患乳腺癌,就应该在怀孕的时候努力预防的肥胖症。对那些从出生开始体重偏胖的女人来说,得乳腺癌的风险和身材苗条的女性一样高。作为预防乳腺癌的手段之一,多吃一些豆类或者豆制品不失为良策之一。并且我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女孩子应该从20岁开始就应该定期到医院去检查乳房的发育和生理情况。
无论是什么样的成人病,如果不想遗传给宝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孕妇一个人劳心费神。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丈夫的参与和支持的,否则,前面所说的所有努力和预防都将是徒劳。准爸爸们始终要记住,胎儿的健康与否,是受爸爸妈妈双重遗传因子的共同影响的。
然而,很多男人却欠缺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往往对此不会重视,至少不会对此感到恐惧。这种麻痹或大意的心理是要不得的。
要是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们至少两个人患有类似的疾病,或者因为这种疾病死亡的,那是完全有必要去医院与医生就此商讨一下。万事小心为妙,即使本人是十项全能的体育健将,即便你曾如铁人一般拿过世界冠军,你也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并且越快越好。最好是在计划怀孕之前就去做一个全面检查。
因为准爸爸们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们不够担心。如果家里有两名以上的病史情况,那最好到医院咨询。
即使自信自己很健康也要到医院检查一下,越快越好。最好是计划怀孕的时候要做全面的检查。
如果有家族病史就直接建一个家族表,并向医生解释家里患者的病状。这样医生会对你进行更周到、更全面、更准确的胎儿健康预测,并给你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
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也希望在为准爸爸准妈妈服务时所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位负责任且积极主动的丈夫。面对这样一位细心的好老公,我既为他的妻子、也为他的孩子感到欣慰,同时,也愿意少收他一点检查费。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小贴士:
怀孕第十八周:开始长出眉毛和头发。这些毛发会在出生2周后自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又浓又密的头发。睡觉、睡醒也会有一定的规律。睡觉的时候,胎儿还会本能的摆出自己舒服的姿势。
丈夫的任务:为了保护妻子的肚子,你应该为妻子准备胎位矫正用腹带和孕妇用腹带。作为一个负责的丈夫,此时有必要与爱人一起做夫妇体操,以解除她因怀孕而疲劳的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