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抑郁缠上你的孩子
孩童时期沮丧、消沉,这是一个无论对孩子本身和他们的父母都感觉痛苦和困惑的问题。在美国,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中有2%至4%、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中有4%至8%有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精神抑郁,越来越多的更小的孩子被诊断出有抑郁倾向。孩童抑郁症专家、精神病学家凯罗沃亭基斯推测,将有20%的18岁青年遭遇沮丧和消沉。研究人员还发现精神抑郁和心脏病、糖尿病之间存在着某些关系。
不同年龄段发生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有所不同
1、婴儿期抑郁症: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后,主要与母子分离有关,患儿首先表现为不停地啼哭、易激惹、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吃奶差、体重不增、睡眠减少。
2、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症: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症可使患儿易激惹、社交行为退缩、不愿上幼儿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食欲下降、易生病,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3、学龄期儿童抑郁症:学龄期儿童抑郁症的患儿常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学关系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好、自我评价低,可产生消极意念或自杀行为,部分儿童出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4、青春期抑郁症:患儿除有心理低沉、思维迟滞、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外,还可出现反社会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犯罪、自杀等。
那么,你怎么知道孩子感觉抑郁呢?当孩子感到压力时,他们可能出现以下7种怪异的表现: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于饥饿或疲劳,但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
孩子试着将所有见到的一切装进心里,试着理解这个世界,这对他来讲有点不堪重负。发展心理学家阿利瑟所特这样认为,她著有《流眼泪与发脾气》一书。哭泣是一种自然愈合机制,当孩子受到太强的刺激,不知如何放松时,他们就垮了下来,然后大声啼哭,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日聚会上总会有很多哭成泪人的孩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眼泪仍然是他们在情绪激动时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不应该阻止孩子哭泣,也不要忽视他们的哭泣,应该充满爱意,心平气和地对待。如是婴儿啼哭,可抱着他们摇一摇,直到他们恢复平静。研究表明孩子被抱着的时间越长,他们哭泣的次数就越少。即使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抱着他们也可使其恢复平静。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把婴儿或咿呀学语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开,他们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如果说你的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们。
在睡觉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给他们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的睡眠不佳。
3、疾病反复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头疼,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曾经有一个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焦虑,他不断地去校医务室检查,说自己头疼。作为父母,即使你怀疑孩子在装病,也应该带他去看医生。
4、攻击性行为
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或录像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
5、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新闻中灾难的报道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6、说谎和欺骗
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他们只是在区分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说谎或欺骗你,请记住他们在按着父母的暗示行事。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看医学专家了。
7、拒绝吃饭
很多专家提醒父母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或其它(m.tulaoshi.com)表示不满的肢体语言,父母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紊乱症。
8岁的儿童十分挑食,这是人所共知的。有的孩子很挑食,有的则害怕吃饭。一位研究饮食紊乱的专家卡洛里戴雷解释说。
不要强迫你的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吃饭时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最好找治疗饮食紊乱的专家寻求帮助。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而孤独痛苦。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应多交一些性格开朗、乐观的同龄朋友。
教会孩子与他人融洽相处。与他人融洽相处有助于培养快乐的性格,因为与他人融洽相处者心中较为光明。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融洽相处。此外,父母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热情待客、真诚待人,给孩子树立起好榜样。
生活不宜过分优裕。物质生活的奢华反而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的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真正原因。相反,那些过着普通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他们就会玩得十分快活。
让孩子爱好广泛。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快乐,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即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但他们大多能很快从失意中重新奋起,并把一时的沮丧丢在脑后。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那么可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随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拥有自信十分重要。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父母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和亲友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4惩罚方式 易致BB失去安全感
Tulaoshi.com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走过来了的,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童年应该是美好的,充满了幸福的回忙,但有些父母却给孩子的童年蒙上了阴影,长时间对孩子进行吓唬、惩罚、责骂,从而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1.责骂
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父母没有必要过多地指责孩子,尤其是对着孩子大声地责骂。父母经常指责或是责骂孩子会导致孩子一看到父母就非常害怕,对周围人群都有恐惧心理,失去安全感。尤其是有些父母骂人的时候声色俱厉,一副恶狠狠的样子,孩子甚至会做恶梦,夜晚被吓醒。
2.处罚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一件事能否做,也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犯下一些在大家人眼中所谓的错误。比如在家里洁白的墙壁上画花,这是大人不能容忍的,但是在孩子的眼里白色的墙壁就是一张大白纸,画上花草和图案才好看。有些家长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遇到这一类情况必定非常生气,也就会处罚孩子,孩子一罚跪就被罚怕了,以后看到什么都不敢乱动,也就失去了安全感。
3.打骂
相比责骂和处罚,父母的打骂更令孩子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尤其是有些父亲下手不知道轻重,一巴掌下去,孩子脸都打肿了,孩子能不害怕吗?能不以后看到你都躲吗?父母们就算是再生气,也不能打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很脆弱,只要有一次的伤害,就可能危害到他们的整个童年,对他们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两层受伤,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安全感。
4.欺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相对打骂孩子责罚孩子来说,欺骗孩子更是一种无形有伤害。孩子和你一起玩,你要去上班了,你就跟孩子说你上个厕所,结果你一整天都没有出现,孩子大哭大喊,伤心地到处找妈妈。如果你经常这么做,孩子就不会再相信于你,他们会哭得更厉害。因为你伤害了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到很害怕,害怕你随时都会不要他们,抛弃他们。有很多时候,父母完全可以跟孩子讲道理,说自己要上班,跟孩子解释,只要多耐心地跟孩子讲,很多孩子还是不会乱闹的。
亲爱的小孩,让我给你安全感---6到12月宝宝的安全感提升法则
小嗳妈妈,资深育儿专家,曾旅居丹麦多年,绿色育婴理念的倡导者。
春花已开,盛夏即将来临,对于6~12个月的宝宝来说,他们已经开始逐渐适应这个美丽新世界。随着月龄的增长和季节的转暖,户外生活时间开始多了起来。这个时期的宝宝互动能力增强,开始认生,这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正常反应,也说明了宝宝的感受力、辨别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妈妈们应该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人接触,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
小嗳妈妈推荐:如何让小宝宝更有安全感?
微笑:对于小宝宝来说,妈妈就是他的一切,带宝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神秘未知的世界,需要妈妈用微笑去引领,你的笑容带给他放松的心情。
拥抱:陶醉在烂漫花香中,你温暖的怀抱仍是宝宝最安全的港湾,在户外多抱着宝宝比把他放在婴儿车里会让他更有安全感。
陪伴:人在心也要在,陪伴宝宝时,不要看手机,不要打电话,全身心和宝宝在一起,聪明的宝宝可是能感觉到你的心不在焉哦。
友好:多带宝宝到社花园绿地等场所,让他看看周围新鲜有趣的景象,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表情,从而降低宝宝与陌生人接触时的不安全感。对周围人亲切友好的态度能让宝宝体会到安全的感觉,不再害怕陌生的环境。
父母知道婴儿哭声代表什么吗
刚出世的婴儿最伟大的创举就是哭,用哭来表示他的诞生。哭表达许多含义,如:高兴、愤怒、饥饿、口渴、疼痛、恐惧等等,哭是婴儿与父母亲交流的方式。年轻的母亲常常不熟悉这种“哭”的语言,只要听见孩子哭,便会自然而然地把他抱起来,或拍或摇,希望中止孩子的哭声,但有时仍不能奏效。这使母亲产生一种渴求:怎样理解婴儿的这种哭声语言?
一般来说,母亲比父亲更能领会孩子的需要,这出自母爱的一种直觉。婴儿的哭确实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声学研究指出,孩子的每一种哭声都有一种确定的声振,例如:表示饥饿的哭声音调为250~450赫兹,强度为80~85分贝。虽然母亲不能严格地用仪器来弄清哭声的全部含义,但是认真地观察,将可逐渐辨明婴儿所tuLaoShi.com要表达的情感和要求。
婴儿的几项基本生理活动:吃奶、睡觉、大小便,都有一定的时间性和规律性,婴儿用哭声提醒母亲:我困了。用哭声要求母亲:我尿湿了。所以当临近这些规律的时间时,婴儿的哭声就好理解了,如果孩子的这些愿望达到满足——吃饱了,睡足了,尿布换了,病好了,孩子的哭声便会自然停止。如果在预计孩子可能发生的问题之前,就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就可以避免哭闹。这是婴儿表达自己愿塑的哭,是生理性的。
另外一类哭声则是病理性的。例如:尖厉的哭声,使人想到脑炎、脑膜炎;阵发性的哭声使人想到肠痉挛;摔伤后,如果哭声加剧应想到骨折;长久的哭声,可能与饮食、与慢性消化不良有关。
婴儿不仅用哭来表达自己,而且会果断地做出反应。婴儿安静时,如果听到了其他婴儿的哭声,也会加入哭的行列。婴儿大哭时听到别的婴儿的哭,则会中止哭声。以上是美国两位心理学家观察的结论。这说明:婴儿能分辨自己与他人的哭声。更令人吃惊的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者提出:“18-20周的婴儿能够以嘴唇的活动表达愿望”这个说法提供了一种可能,人们不仅能从哭声中分辨婴儿的要求,而且试图以“唇读”来与婴儿进行早期交流。但愿你也能如此称职地掌握婴儿“语言”!
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一个5岁的男孩说:“我妈妈大声说话我害怕”。被父母揍了一顿的孩子,还会紧紧抱着父母不放。这是为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并作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要指导儿童的时候用热情的语气和温和的要求;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
仅仅满足儿童的物质需要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另一种情景。父母大发脾气,以惩罚恐吓儿童,大声斥责,把孩子推推拉拉,甚至施以体罚。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对儿童进行教育,是为了不把孩子惯坏。事实上,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并未达到应有的目的。此时,某些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被父母打了一顿的幼年儿童,还会抱着父母不放,此时他们可能纯粹是为了安全而寻求保护,而不是希望得到爱。
儿童安全需要的另一种表现是,他们希望有一个可以预测的有序的世界。家庭内部发生争吵、打架、父母分居、离异或死亡,都可能使儿童感到特别恐惧。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还有一种儿童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是,儿童被当作成人的替罪羊。老师和家长可能由于自己工作或个人情感受挫而积蓄了消极的情绪,他们可能无意识地将受挫感通过生理或心理的虐待施加给儿童。在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父母在评判儿童行为时,常常没有固定的标准,父母的心情就是标准。致使儿童往往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因为往往他们没什么错事却也让父母或老师不高兴,甚至招来惩罚。试想,儿童在这种不确定的环境中生活,他们会有安全感吗?失去了安全感又怎么能谈得上自尊、自信、发挥潜能和有成就呢?我们替孩子呼吁: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安全需要。
妈咪宝宝初次见面的奇妙感受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母亲的心中纠结喜悦、感动、伤痛那是一种多么复杂的心情,她们是否能情绪稳定地抱起新生的婴儿,紧紧地贴近自己的乳房,看着孩子第一次吮吸乳汁?如果准妈咪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就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吧!
1.因等待而激动的心
可以想象一个母亲的心情而等待而激动是多么地渴盼见到宝宝的第一眼,但却因为生产中巨大的疼痛和消耗令母亲十分地虚弱,但却并不影响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爱与牵挂。很多女性在最后的生死关头,她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要医生先救孩子,这就是母爱的tulaoshi伟大之处。因而他们想见到孩子第一面的心情和父亲的心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父亲大多是惊喜,而母亲则是稀有参半,喜的是孩子生出来了终于要和他们见面了,忧的是孩子健康吗?会不会少了根手指?等等。母亲担心得最多的怕就是这些啦!可见那颗因等待而激动的心正在承受着什么样子的煎熬。
2.妈咪产后多久可以见到宝宝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自然分娩,只要妈咪情况较好,妈咪都是可以第一时间就见到宝宝的,也就是宝宝抱出来第一眼就可以给宝宝看。随后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初乳了,此时孩子没有乳汁喝,但可以通过吮吸动作来帮助孩子学会喝奶。如果妈咪在伤口需要处理,那抱宝宝的时候就可能要推迟一些。
3.宝宝在怀的奇妙感觉
很多母亲都分享过第一次见到小生命,看他在自己怀里吮吸乳汁的心情,那是一种幸福的甜蜜的感觉,就像整个世界就只有母子二人一样,看着他就像看着世界上最美丽的图画,自己一动都不敢动,生怕会打扰了这么美好的画面。看着孩子静静地躺在自己的情里,母亲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妙起来,风中都有花香,空气都是清新的,眼前一片阳光,耳旁都是幸福的声音,那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令人幸福的快要晕掉的感觉。
4.母爱四溢的初次见面
有人说爱情里有一见钟情,两个陌生人可以通过第一次见面就爱上对方。如果爱情里一见钟情会激起内心的无限情爱的话,妈咪与宝宝的初次见面就是等待花开之后丰收的幸福和爱的四溢。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感受和爱,有等待的激动,有温柔的爱意,有幸福的甜蜜,令女性觉得无比的骄傲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