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后进补的3大饮食误区
1.产后为下奶 立即补充营养汤 很多妈妈们生怕宝宝出生后挨饿,所以总希望自己能够尽早产奶,来给自己宝宝足够的营养。其实从宝宝出生到开始产奶,中间有一个环节,就是要让乳腺管全部畅通。如果乳腺管没有全部畅通,而新妈妈又喝了许多汤,那么分泌出的乳汁就会被堵在乳腺管内,严重的还会引起新妈妈乳腺炎。 要想产后早产奶,一定要让宝宝尽早吮吸新妈妈的乳头,促进妈妈乳腺管的畅通,然后再喝些清淡少油的汤,如鲫鱼豆腐汤、黄鳝汤等,也可食用少量催奶食物,如黑芝麻、鲫鱼,对新妈妈尽早产奶都有很大帮助。 2.产后补身 多喝姜醋汁 民间关于产后喝姜汁、吃猪蹄姜醋的习惯,似乎早已是“约定俗成”。姜醋、姜汁、生姜炒菜炒饭、生姜煮汤、姜水洗澡洗头等,月子里可谓“无姜不欢”。中医认为,生姜性温热、辛,可疏风解表、散寒,促进恶露排出。但由于姜是辛温之物,可促进血液循环,过多进食反而会增加血性恶露,使恶露排之不尽,影响子宫内膜修复,造成产后体弱,甚至引起贫血。所以,产后进食姜或姜制品应适时、适量、适度。所谓适时,即指当恶露颜色转为淡黄或白色时,才是进食姜或姜制品的理想时机;适量是指隔天小半碗姜汤或一碗姜醋即可,同时强调不宜饮用浓姜汁。适度是指饮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持续十天左右就好。如果期间出现恶露突然增多或颜色转为鲜红,应酌情减量,或者暂停服用。 产后身体虚寒,适当吃些补益食品未尝不可。对于补身食物的选择,原则是在营养均衡、充足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一些具有滋补功效的药食两用食品,如生姜、红糖、芝麻、羊肉、黄鳝等温性食物,但以上所选,均应讲究时机和进食量,否则会适得其反。至于当归、鹿茸、人参等补气补血的补品是否能吃,什么时候吃,宜根据各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蔬菜水果水气大 月子期间应忌食 有些地方的老规矩认为“蔬菜水果水气大”,产后吃了会伤身,会腰酸、患胃病、使身体虚弱等,因而“勒令”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忌食蔬菜水果,但其结果却是,产妇在分娩后大便秘结,痛苦不堪。 事实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腹部肌肉松弛,加上长时间卧床,运动量减少,致使排便肌无力,肠蠕动变慢,因而容易发生便秘。加之,产妇分娩后代谢机能旺盛,出汗量和尿量增多,如果多食补品又禁食蔬菜水果,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膳食纤维,更会使大便干燥、秘结而不易排出。 蔬菜和水果富含人体“三宝”,即维生素、矿物元素和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进食欲,促进糖分和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特别是可以预防便秘。同时,适当进食蔬菜水果还有助于改善乳汁质量,促进婴儿健康。 二、产后该如何进补才是正确的
1.有荤有素,粗细搭配 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月子里都要改掉,每天的食物品种要丰富,荤菜素菜搭配着吃,经常吃些粗粮、杂粮,这对改善便秘有好处。竹笋、菠菜等含植物酸,会影响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麦片、麦芽、大麦茶会回奶,在月子里及整个哺乳期应避免食用。奶类及其制品含丰富的钙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婴儿佝偻病;动物内脏含丰富铁质,可以预防贫血;红色肉类、贝壳类含丰富的锌,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m.tulaoshi.com好处。这些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在月子里及整个哺乳期应多吃各种有益的食物。 2.清淡少油,保证热量 月子里卧床休息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食物应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例如黑鱼,鲫鱼,虾,黄鳝,鸽子,避免因脂肪摄入过多引起产后肥胖。为了食物容易消化,在烹调方法上多采用蒸、炖、焖、煮,不采用煎、炸的方法。有的产妇为了产后迅速恢复身材,在月子里就开始节食,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摄入的热量不足,就会影响妈妈的泌乳量,宝宝的“口粮”就得不到保证,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3.产后补钙 由于食物中的钙含量不好确定,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这样,便可清楚自己是否补足了钙。每天的饮食要多选用豆类或豆制品,一般来讲,摄取100克左右豆制品就可摄取到100毫克的钙。同时,多选用乳酪、海米、芝麻或芝麻酱、西兰花及羽衣甘蓝等,保证钙的摄取量至少达到800毫克。据我国饮食的习惯,建议产后每天喝奶至少250毫升,以补充乳汁中所需的300毫克优质钙,也可适量饮用酸奶。儿童冬季怎么进补?
过了立冬就正式进入冬季了,“冬季进补”就提上日程,冬季进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儿童冬季怎么进补?
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熊世杰说,按照中医学的观点,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因此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注重饮食调养。
熊世杰认为,一般来说,立冬后应少吃生冷、燥热的食物,像西瓜、葡萄、螃蟹、虾、各种烧烤等应少吃为妙。而应选择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牛羊肉、土鸡、鱼等。同时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及豆类,牛奶、鸡蛋、木耳、蘑菇等也应多吃。当然饮食调养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来确定。如果经常出现乏力、气短、厌食、腹胀、大便偏稀等症状,表示此人脾虚、气虚,可选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糯米、大枣、扁豆、山药、胡萝卜、栗子等;如果感到四肢冰凉,非常怕冷,则可多吃一点羊、狗、鸡肉,大枣和桂圆等;如果是老人、孩子或病患最好温补,不能大补,像鹿茸、狗肉等尽量少吃一点。
来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