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健康检查非常有必要
我郑重地建议你:一旦到了40岁,就应当开始定期的身体检查。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患过心脏病或癌症,你进行定期体检的时间还要提前。
好了,假设你到了40岁,你要进行定期的体检了。你要问:“什么是体检?所有的体检都是一样的吗?哪些检查项目才真正对我有用?”
首先,体检的意思很模糊。医生问你几个问题是体检;测测你的血压,进行几项简单的血液病理测试也是体检;你花很多钱、做一个昂贵的全面的体检,医生据此评估你目前的身体状况,提出预防疾病的方案,那当然更是体检了。
有很多人怀疑这些代价不菲的体检是否真的必要。他们争辩说,做过这种体检的大多数人,不管怎样,他们的身体一直处于低危状态,因此花和身体处于高危状态的人一样的钱进行体检,很不划算。站在社会和政府的角度,我完全同意这种看法。我不赞成由政府来补贴这些昂贵的体检费用。
我的看法是,定期体检和预防疾病的费用应由体检者个人或他所在的公司承担。单单在澳大利亚,大公司每年用于替换因为心脏病和癌症而无法工作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开支就接近10亿美元。因此,对任何公司来说,花费少量的钱为员工做定期体检是值得的。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定期做体检的人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所花费的金钱。做体检的人总能很快地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迅速解决身体隐患。潜在的心脏病和癌症发现得越tulaoShi.com早,病情恶化的可能性就越小,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有病自己不知道,等到病人膏肓,后悔就来不及了。
你是只想做一个标准的体检,还是要做一个五星级的体检,从而将身体内隐藏的疾病的蛛丝马迹全部查出来?这取决于你愿意花多少钱和占用多少时间来做体检。
如果有人要做一个标准的体检,称职的医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你的基本病史
◆你目前的症状:比如胸痛、气紧、咳嗽、大便习惯改变、小便不适、阴道流血(女性)、乳腺肿块(女性)等等。
◆过去病史:包括心脏病、癌前病变、手术史。
◆危险因素:包括胆固醇异常史、高血压、吸烟、饮酒和其他行为因素。
◆家族史:包括家庭成员的特殊疾病史及其发生时的年龄,比如某人的父亲45岁时心脏病发作的病史比他88岁高龄的叔叔的前列腺癌病史更值得留意。
◆社交史、药物治疗史和辅助治疗史。
二、检查
◆血压、心脏和肺听诊、腹部和直肠检查、乳腺检查(女性)和分泌物涂片检查。
◆其他检查:比如心电图测试、前列腺检查(男性)、乳腺照片(女性)。
◆血液检查:比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尿酸、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男性)。
你的医生也可能在某些环节实施一项被称为“MBA20”的检查手段。这是一项基本的血液学筛查手段,用来了解电解质、肾脏和肝脏功能。简单的尿液分析也应实施。
这些简单、价廉、筛查性的措施可用于检测有某种未诊断的疾病的随机病人,但是在检查早期疾病方面不是很有效。比如,高胆固醇水平仅仅告诉你胆固醇水平升高,并非一定意味着你的心脏有问题或动脉硬化。
更全面的体检即所谓的经理级健康测试。这通常要花费你几个小时,包括要填写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和与基本检查一样的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
经理级健康测试通常包括一个锻炼测试。但是它作为心脏病的一项检查手段,还是很不足的。如果你集中100个心脏病患者并作一个紧张测试,有30个左右的病人你不能诊断出来。然后,如果你集中100个无心脏病的正常人来作同样的紧张测试,你将发现30个左右的人不正常。
所以,锻炼测试作为一种筛查疾病的方法,其敏感性是不够的。当然,这在有明显症状的人群中是不同的,对他们来说,紧张测试是一种很有效的检查方法。所以,我的意思是,紧张测试不能作为心脏患者的一个筛查方法来运用,但在决定健康水平方面是有价值的。更敏感的和针对性更强的检测是核磁或超声心动图扫描检查和紧张测试相结合,单独的锻炼性紧张测试需要动脉阻塞达70%左右才表现出阳性,影像与锻炼相结合通常可测出50%左右或更高一点的动脉阻塞。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检查手段,但是还是会漏检在动脉壁上的大的扁型凝块,这些凝块还不会破裂引起心脏病发作、不稳定的心绞痛或突发心脏死亡。
宝贝健康检查的事前准备不可少
爸比妈咪应该依照儿童补预防保健补助时程,按时带着宝宝接受检查,也别忘了携带儿童健康手册以及宝宝的健保卡。陈振宽医师特别提醒,某些县市提供相关补助,像是台北市市民就要记得携带儿童医疗补助证,可别放弃自己的权利喔!倘若宝宝出生之后的检查报告有异常,爸比妈咪想要询问,也请将数据一并带来,要不然说也说不清楚,还是书面数据比较详细。
宝宝的健康护照──儿童健康手册
当宝宝出生后,爸妈就会领到「儿童健康手册」,内容包含出生状况纪录表、全民健康保险儿童预防保健服务之给付时程及项目表、身体生长曲线图、家长记录事项及健康筛检表、儿童保健须知、事故伤害预防、婴儿大便颜色识别卡、预防接种时程及纪录表、卫教指导…等,提醒爸妈按时带宝宝接受健检,协助医师了解宝宝的健康状态,并给予适当建议的手册。
填妥家长纪录事项
每次宝宝接受健康检查之前,爸比妈咪都应该打开儿童健康手册,填妥「家长纪录事项」的部份,包含基本的健康状况、喂食或饮食状况、大便状况、发展状况。藉由这个填写的动作,就能方便医生在检查之前参考内容,了解宝宝最近的情况,因为有些项目是无法门诊之中立即察觉,需要爸比妈咪平时配合观察。
另外,张凯忻医师提醒,看诊之前,爸妈也应该先将想要请教医师的问题逐一条列纪录下来,现场就能够流畅询问,否则每次看到医师的时间短暂,问题难免会有所遗漏。
身着方便穿脱衣物
无论是连身衣或是两节式衣服都可以,以方便穿脱为原则即可,否则光是穿穿脱脱就耗费了一些时间,相对地就会减少咨询的时间。尤其是1岁以下的宝宝,医师通常会解开全身衣物,以便检察泌尿道或生殖器;而1岁以上也应该避免穿着过于紧身的牛仔裤。
避免吃了太饱
进行健康检查前的30分钟~1小时尽量不要喂奶或吃太饱,因为医师可能会按压腹部或是需要孩子做一些动作;若是刚吃饱,有可能因为消化不完全,造成宝宝吐奶、溢奶或其他不适。
家长需要带宝宝去做健康检查吗
听到「健康检查」一词,感觉是成年人才需要定期做的大事!其实,儿童也是需要进行健康检查。为什么宝宝也需要检查呢?
爱邻小儿专科‧家庭医学诊所院长张凯忻表示,爸比妈咪虽然生下宝宝,但却不了解某些阶段,应该出现哪些发展动作?怎样是不正常?还是可以再观察?或是虽然是第二胎了,但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步调各自不同,甚至有许多是新手爸妈,在第一次接触宝宝的情况之下,更是手忙脚乱。因此,经由专业的小儿科医师,协助孩子定期进行检查,让爸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台安医院小儿科部小儿科主治医师陈振宽也指出,宝宝从一出生就急速成长,身体的变化很大,若是有异常,透过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黄金时期就能够处理,对于预后的效果会比较好。
很多爸妈都只知道时间到了,就要带宝宝来施打预防针,但是却未依照时间进行健康检察。陈振宽医师表示,其实,健检比打预防针更为重要!虽然预防针能够给予儿童保护力,让孩子在该有的时间内得到后天的免疫力,但健检还关乎身体异常是否能够早期发现以及身体发育、营养状况…等,爸妈不能不正视喔!
在哪里检查:医院或诊所?
现在,爸比妈咪了解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了,但是宝宝出生的大医院以及离家近的诊所都能够提供儿童健康检查的服务,应该如何选择呢?
place1、医院
如果一出生,宝宝的身体就有明显的问题,张凯忻医师建议定期的健康检查应该回到原出生的医院或邻近大医院进行详细的追踪检查,否则像是心脏方面的复杂疾病,一般普通医疗院所可能就无法处理。而且,原则上,宝宝的后续发展多半与出生状态有关,出生医院备有出生记录与信息,对于宝宝身体状况有着基本的了解,相较于其他医疗院所而言,可能会更为适合。
place2、诊所
若是孩子都很健康,张凯忻医师建议寻找一间离家里近、爸妈又可以信任的小儿科诊所,请医师帮孩子做检查即可。这是因为通常大医院检查或看诊,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等待时间,或许几个月的小小孩还能够让爸妈抱在怀里静静地等待,但是1岁以上的孩子,活动力渐强,不可能乖乖地在候诊区等待,可能就会不耐烦的哭闹。
加上,现在多为双薪上班族家庭,到医院等待的时间可能就是一整个上午了,倘若在诊所就能避免这些问题。而且,医院的人潮流动多,也有生病的孩子,比较容易、也可能会被传染。不过,现在各大医院也特别为儿童开设健儿门诊,爸妈可以参考。
健儿门诊
跟一般的儿科不同,针对身体没有疾病的孩子作为疫苗注射、健康检查的地方,透过爸妈与医师的讨论,让爸妈了解(图老师整理)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形。爸妈就比较不用担心孩子在医院时,可能会被门诊中的其他病童传染。
检测到澳抗阳性代表了什么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目前已确知至少存在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型7种肝炎病毒,各型病毒之间没有共同抗原,互相间不产生交叉免疫。病毒性肝炎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其中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是儿童期间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
如果儿童出现低烧、厌食、无力、黄疸,多数考虑甲型肝炎。甲型肝炎往往呈流行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由于日常生活接触、水源污染、食物传播等原因引起。
目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最主要的是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在我国患病者多,带病毒者多。
所谓澳抗即指澳大利亚抗原,是首先在澳大利亚土著入肝炎患者血中测到的一种病毒抗原,目前已知它就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指标。一般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4~7周,血清中开始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后再出现转氨酶异常和临床症状。HBsAg阳性可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患儿的潜伏期、急性期及慢性肝炎患者中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所以HBsAg可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标之一。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HBsAg阳性者约占10%,但各地也有差别。HBsAg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取决于血液中HBsAg滴度的高低。另外,HBsAg是否阳性与传染性有密切关系。儿童HBsAg阳性往往同时伴有HBsAg抗原,故儿童HBsAg阳性者多数有传染性,一旦发现应及时隔离,防止托幼机构及住院病人之间的水平传播。
临床上也有不少病人,特别是成人,其血清HBsAg阳性往往持续半年以上,而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正常,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其本身虽然没有发病,但通过密切生活接触、母婴传播、性接触或医源性接触,仍是乙肝病毒的传染源,仍需做好隔离工作。
1990年,为控制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乙型肝炎的传播,我国开始将血源疫苗应用于新生儿及高危人群。1994年后,部分疫苗已采用基因重组疫苗,为大规模人群免疫接种创造了条件。现在,在全国主要大城市,已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小儿免疫接种程序。经过几年的努力,14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已由原来的10%以上迅速下降至2%左右,对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减少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取得了明显效果。
哪些疾病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测
尿常规是指对尿液的各种成分进行的检测,以此来发现体内有无异常变化。一般尿常规应检查尿外观是否清澈,比重如何,有无蛋白质、酮体及糖类,并通过显微镜来检查尿液中有无细胞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如临床有黄疸出现,还可通过尿二胆(指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来检查引起黄疸的原因是肝脏病变还是其他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需要检查尿常规最多的疾病首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在儿科主要是肾炎、肾病或泌尿系感染。如尿色呈肉汤样,尿液中能检查出蛋白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发现大量红细胞或红细胞管型,则多考虑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如尿色清,夜尿多,尿比重低且恒定,尿中可查到红细胞、颗粒管型或透明管型,往往意味着是慢性肾炎。在儿科有一类病儿,全身浮肿明显,尿少,尿色浅黄,内有大量蛋白质,但显微镜下细胞成分较少,则多考虑为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也是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穿开裆裤的女婴或系尿布的幼儿常容易发生。此时患儿可发烧,出现尿频、尿急,尿颜色可呈米汤样,尿液中有大量蛋白质,而且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这就是典型的泌尿系感染的特点。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尿中出现糖类。正常人的尿液不应该测出葡萄糖。当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障碍,不能把摄入的葡萄糖转变为糖原贮存在肝脏内时,即导致血糖增高。血糖超过肾脏排糖阈时,糖类就自尿液中排出,故临床上发现患者出现多吃、多饮、多尿及消瘦等症状时,医生就会怀疑有否糖尿病,通过查尿糖就可获得初步诊断。但这类病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
对有黄疸的病人要经常查尿二胆,即尿胆红素及尿胆元。如患甲肝、乙肝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往往尿胆红素和尿胆元都呈阳性,此时再结合抽血查肝功能,往往能获得明确诊断。但有一类病人,黄疸的颜色呈金黄色,有时尿颜色呈酱油样,而尿蛋白及细胞成分正常,此时应怀疑是溶血性贫血所致的黄疸,这tuLaoShi.com时的尿胆红素可以阴性,但尿胆元则呈阳性。
由此可见,尿常规检测属于一种简便宜行、安全且有价值的医疗手段。一般送检尿液应以清晨第一次尿比较好,因为此时排出的是夜间肾脏分泌的尿,比较浓缩,化验结果也更准确些;对怀疑泌尿系感染的女婴最好先清洗外阴部再排尿,以免外阴部分泌物中的成分影响尿液检查结果。通过尿液检查只是可以提示某些疾病,如要明确诊断还需要进行肾功能、肝功能的检查和细菌培养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临床上有时遇到一些家长诉说孩子排尿后呈米汤样或混浊样,但没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尿常规也不符合泌尿系感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中蔬菜成分多,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排出尿液后,在冬季遇冷空气尿中磷酸盐就容易有结晶出来,故看起来呈米汤样或白色混浊样,但过一段时间,磷酸盐又会溶解,这种情况尿常规不呈现异常,临床上也认为是正常现象。
关于抗“O”试验,你了解吗
抗“O”试验的全名应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简称,是用于检查有无活动性风湿热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值应在1:400以下。
严格来看,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一种抗体,如果其效价显著增高,只能意味着最近受过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活动性风湿热是由于机体感染链球菌后,导致体内不正常的感染变态反应,因此除了活动性风湿热外,患有其他和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化脓性扁桃体炎、链球菌性咽炎时,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也会升高。故此指标不是确诊活动性风湿热的主要指标,医生在诊断时还要参考病史、体征及其他化验指标才能下最终结论。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升高是有一定时间的,一般人体在受到甲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周左右,机体即可产生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在3~4周达到最高峰。若无合并症时,经过8~10周后,抗链球菌溶血性“O”抗体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的病人直至病愈后数月至1年以上才消失,因此如果抗“O”水平持续维持在高水平,而临床症状稳定,也可认为病变为非活动期。
也有的专家认为,对活动性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不论其抗“O”水平是否正常,都应该用长效青霉素作预防性治疗半年至1年,有的病人甚至需2—5年之久。
哪些疾病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测
尿常规是指对尿液的各种成分进行的检测,以此来发现体内有无异常变化。一般尿常规应检查尿外观是否清澈,比重如何,有无蛋白质、酮体及糖类,并通过显微镜来检查尿液中有无细胞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如临床有黄疸出现,还可通过尿二胆(指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来检查引起黄疸的原因是肝脏病变还是其他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需要检查尿常规最多的疾病首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在儿科主要是肾炎、肾病或泌尿系感染。如尿色呈肉汤样,尿液中能检查出蛋白质,显微镜检查尿液可发现大量红细胞或红细胞管型,则多考虑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如尿色清,夜尿多,尿比重低且恒定,尿中可查到红细胞、颗粒管型或透明管型,往往意味着是慢性肾炎。在儿科有一类病儿,全身浮肿明显,尿少,尿色浅黄,内有大量蛋白质,但显微镜下细胞成分较少,则多考虑为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也是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是穿开裆裤的女婴或系尿布的幼儿常容易发生。此时患儿可发烧,出现尿频、尿急,尿颜色可呈米汤样,尿液中有大量蛋白质,而且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这就是典型的泌尿系感染的特点。
糖尿病,(图老师整理)顾名思义是尿中出现糖类。正常人的尿液不应该测出葡萄糖。当糖尿病病人胰岛功能障碍,不能把摄入的葡萄糖转变为糖原贮存在肝脏内时,即导致血糖增高。血糖超过肾脏排糖阈时,糖类就自尿液中排出,故临床上发现患者出现多吃、多饮、多尿及消瘦等症状时,医生就会怀疑有否糖尿病,通过查尿糖就可获得初步诊断。但这类病人的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
对有黄疸的病人要经常查尿二胆,即尿胆红素及尿胆元。如患甲肝、乙肝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往往尿胆红素和尿胆元都呈阳性,此时再结合抽血查肝功能,往往能获得明确诊断。但有一类病人,黄疸的颜色呈金黄色,有时尿颜色呈酱油样,而尿蛋白及细胞成分正常,此时应怀疑是溶血性贫血所致的黄疸,这时的尿胆红素可以阴性,但尿胆元则呈阳性。
由此可见,尿常规检测属于一种简便宜行、安全且有价值的医疗手段。一般送检尿液应以清晨第一次尿比较好,因为此时排出的是夜间肾脏分泌的尿,比较浓缩,化验结果也更准确些;对怀疑泌尿系感染的女婴最好先清洗外阴部再排尿,以免外阴部分泌物中的成分影响尿液检查结果。通过尿液检查只是可以提示某些疾病,如要明确诊断还需要进行肾功能、肝功能的检查和细菌培养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临床上有时遇到一些家长诉说孩子排尿后呈米汤样或混浊样,但没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尿常规也不符合泌尿系感染。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中蔬菜成分多,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排出尿液后,在冬季遇冷空气尿中磷酸盐就容易有结晶出来,故看起来呈米汤样或白色混浊样,但过一段时间,磷酸盐又会溶解,这种情况尿常规不呈现异常,临床上也认为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