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越多越贵就越好吗?
入园期网上说法:袋鼠奶宝(教师,27 岁):入园前后,很多家长给孩子照艺术照、请人起名、做胎手笔、留水晶手足印,这些东西不是我给不起宝宝,而是我认为没必要给,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可以给他留做纪念,比如带他去福利院、参与活动捐款等,这些留念总比那些更有意义吧?我坚持养育小孩绝不奢侈。我认为以我的养育方式,完全可以养育好他们,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在孤单的奢侈中度过,我想让他们在快乐伙伴的陪伴下充实快乐地度过,给最适合他的东西,不一定给他最贵的东西。生活个案:尽量满足合理消费需求丹品(孩子就读金碧第二幼儿园):我儿子现在上幼儿园了,排除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外,基本每个月花销都要2000多块钱以上,主要花费在玩具、上兴趣班 (舞蹈班、绘画班、音乐班等)、购买服装和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光碟,而我的孩子不吃零食和饮料,所以这方面不怎么花钱;有长假的时候,我们还会带孩子去旅游。我的育儿消费观念是如果孩子感兴趣的,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但是也不会太盲目,不该花钱的地方不会花,比如很多玩具的功能和款式重复或者相似的,我们都会有选择地挑选,尽量选择中高档一点的无毒玩具,这有利于身心健康。消费方面不与人攀比,这个比较理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如何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
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常会在育儿上发生激烈的冲突。专家提示,当冲突叩响幸福大门时,请紧紧拥抱那个跟你一起承担养育责任的人,还有怀里那个好奇的小人。案例:丹丹妈妈不允许儿子倒着爬滑梯,因为这样很可能被滑下来的小朋友撞到而受伤,而爸爸认为,这样能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当丹丹单独跟爸爸或妈妈玩滑梯时,他会在一小段时间的混乱后搞清父母各自的要求再玩。但今天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丹丹困惑了,到底可不可以倒着爬滑梯呢?丹丹爸爸仍然鼓励他爬,而妈妈则告诉他:这样很危险!然后,爸爸妈妈引经据典,展开辩论,实际上他们辩论的是谁正确,争夺的是老大的权利。专家分析:以上案例可能会发生这样三种糟糕的情况。一是一方暂时获胜。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他必须独立承担责任。而另一方则会认为自己不被需要,用冷漠来对待配偶和孩子;或是双方都不肯让步,坚持战斗,冲突便不断升级,互相伤害,迫使孩子承担由于父母不和所造成的不良的家庭气氛。二是妈妈认为,家庭和谐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她很担心孩子被撞到,但是她害怕冲突。此时,她会默默地心疼,躲到一旁。如果孩子被撞,她就极力指责自己。但她暂时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和孩子的爸爸计较。然而久之,她会越来越无法忍受孩子爸爸的教育方法。三是孩子的妈妈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她认为应该让孩子看到妈妈和爸爸互相尊重的。于是她会产生一个可怕的念头,希望孩子摔下来,以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这三种情况都会使孩子通过观察感受到家庭的矛盾、混乱,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这种感觉会扩展为个人的孤立、个体的不平衡,以及叛逆,有的孩子甚至会利用家庭教育冲突来达到控制父母的目的。建议1:相互表达真实的感受如果丹丹妈妈对丹丹爸爸说,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成熟,自己担心从上面滑下来的小朋友会撞上孩子;丹丹爸爸则向她承认,男人冒险的天性可能是他忽视了这一点,但他认为加强锻炼可以让男孩更具有男性的特质。在此基础上,共同找出一个兼容并包方法,如允许孩子倒着爬滑梯,然后一人一边保护孩子的安全。建议2:试着理解和尊重对方孩子爸爸有时候会打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犯错。可是妈妈认为,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不应该用打骂孩子的方式。孩子的妈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的爸爸,原来她小时候常常被父母打骂,每当看到孩子的爸爸打孩子的时候,心里就会特别难受。孩子的爸爸很同情孩子妈妈的心情,可是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变坏,是因为爸爸打的结果。于是他们决定共同规范一个允许打的范围和程度。建议3:让孩子感受尊重和爱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使孩子在稳定、规则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虽然冲突来源于不同的意见,如果能善于表达真实的感受,理解尊重对方来化解彼此间的差异,就能使冲突发挥积极的效用。当孩子亲身体验父母解决冲突的全过程,他同样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知情权
大卫·科波菲尔,是个不幸的遗腹子。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父亲生前已经为他母亲和他的生活来源作好安排。母亲对他非常亲热和慈爱,常常亲吻他、呼唤他为亲爱的大卫,忠诚的女仆佩格蒂也很喜欢他,常常会张开双臂,把我满是卷发的头使劲抱了一下,在如此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大卫健康地成长着: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口语发展特别好,人际交往智能也不错。可是,母亲在阴险的酒行合伙人谋得斯通先生的追求下,爱情的火花重新燃烧,终于接受了对方的求婚。而且是让谋得斯通先生带着他的姐姐一起住进自己的房子里来。大卫·科波菲尔被蒙在鼓里。科波菲尔太太让佩格蒂故意对儿子说,到亚矛斯哥哥那里去住两个星期,那里有大海,有大船、小船,有打鱼的,有海滩,还有汉姆和你一起玩。一般而言,再婚是喜事,家庭破损是烦恼的事。一个孩子,特别是像大卫这样年纪尚小的孩子,接受一个继父的心理困难,应该比接受父亲(或母亲)去世、父母离异的现实要容易很多。但为什么大卫在亚矛斯过完愉快的两周,回家后心理会如此深地受到影响?作品用了这样一些词语来表达他心灵受到的刺激: 眼中充满了泪水,仿佛马上要摔倒了;立刻全身颤抖,脸色变得煞白……他们一起的生活刚刚开始,就立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究其原因,撇开谋得斯通的无赖本性,科波菲尔太太允许自己忽视儿子对家庭结构将要发生巨大变化的知情权,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国费城儿童指导中心的教育和心理咨询专家们认为:孩子年幼时父母离婚,只要不同时伴随家庭暴力,或者并没导致孩子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他们对于父母离婚事件的情感上的反应强度可能会相当小。这个论断,我认为也同样适用于重组家庭。然而,由于科波菲尔太太的忽视,我们看到,大卫这个男孩的日常生活在突然间发生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急于要回到家中,投入母亲的怀抱的大卫·科波菲尔,发现家里门开了,半哭半笑,怀着高兴激动的心情,心想见到的一定是母亲,但见到的却是一个陌生的仆人。大卫到家的第二天晚上,新爸爸的姐姐,一个脸色阴冷的女人也搬来和他们同住。自己熟悉的老卧室已经变了,被安排在一个较远的地方睡了;连楼下也没能够保持原状;空狗窝里也多了条大狗。其实这些还只是硬变化。还有很多无须假以时日就能发现的软变化,更令他痛苦难忍:以前总是露着迷人的微笑的母亲,现在在新爸爸旁边显得畏畏缩缩。他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随便与母亲相见和亲密相处了。父亲遗留下来的一切财物,都被新爸爸姐弟俩牢牢抓在了手里。母亲再婚事件,既导致儿子日常生活的家庭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如此大的急剧变化,而小大卫·科波菲尔又是这种变化过程中的无权参与者,矛盾激化的焦点。加之还伴随家庭暴力,大卫对于母亲再婚事件情感上的反应强度怎么可能小!随着社会的开放、进步,中国人的婚姻生活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自然破损或人为破损的家庭,再婚重组现象越来越多。在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也像大卫一样,事先被剥夺了知情权;后来又不待见于新的家长;有的家庭,即使是结婚后,有子女的一方还会把子女继续雪藏起来,将他们扔给祖辈或者亲戚,所谓的新爸爸和新妈妈根本不让他们进门(新父亲的比例更大些)。这些孩子在向心理医生咨询的过程中,常常不会主动告知他们家庭这方面的事实。往往是在咨询师帮助寻找和分析幼年生活经验时,家长才会悄悄告诉心理医生。这些孩子也基本不会从心里承认和接受这类新家长。再婚,虽然是件喜事,但处理不好,确实会适得其反,对当事的妇女和她们的孩子的心理阴影,很难随岁月的流逝或年岁渐长而消减。科波菲尔太太追悔莫及的忽视的教训应该牢记。孩子有权利和与你们一起享受再婚事件带来的很多具体细节的变化和感受。既然你们的决定会让孩子的生活轨迹受到较大影响,就请别低估孩子对自己再婚的感受力,别剥夺孩子的预先知情权。应该做的是,把自己重新开始生活的念头逐步地、慢慢地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模式上,尽量让孩子保持他所熟悉的生活。这也许是对他最有利的保护,因为这有利于他在面对亲生父亲或母亲再婚所导致的任何变动时仍然有安全感。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作品,通过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过程和日常生活,表现了健全人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把它喻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认为它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