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逻辑思维的延伸
我们说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的直线延伸性和纵向延伸性都需要父母在孩子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给予合理的帮助,尽可能使孩子逻辑思维成长保持平衡。否则,有可能造成的培育结果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明显倾向于直线延伸的孩子,未来其逻辑思维容易拘泥于一种思维路径,并且容易造成因追求精确、完整而自觉杜绝信息之间的交换、组合,其外在行为就会表现为刻板、小心谨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明显倾向于纵向延伸的孩子,未来其逻辑思维往往会因一点而起,而很容易无边际发散开去,最终无法实现逻辑思维的目的性,其外在行为就会表现为事无所终。因此,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呈现为直线延伸性的孩子:父母应当在孩子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加强纵向延伸的培育。例如,根据上述事例,父母就可以在孩子讲述完故事后,让孩子围绕着书中的原型人物编一个新的故事;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呈纵向延伸性的孩子,应当在孩子讲述完故事后,在强调不能改变故事人物原型和故事情节的条件下,让孩子尽可能准确地加以复述,在孩子复述结束后,再给孩子进行一次讲述,如此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多次重复。另外,应当注意的一点是,首先应当相对准确地了解孩子复述的正确率(即以对故事人物原型和故事原情节不加以更改的完整复述为标准),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计划以5%到10%的提升率对复述的正确率逐步进行提高。父母提问:如何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延伸性?孩子: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当孩子针对某种事物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往往会习惯的采用两种解决方式:其一:具备关心、耐心的父母孩子: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妈妈:因为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天空的蓝色是大气分子、水晶、水滴等和阳光共同进行作用产生的。因为阳光进入大气是,波长较长的色光,如红光。透射力大,能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短的紫、蓝…….能够这样详尽解释的父母应该为少数;而采取如下态度的父母为多数。其二:不关注和缺乏耐心的父母孩子: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妈妈:不知道 !你怎么这么多问题呀?你长大就知道了!那面对孩子无穷无尽的问题,父母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培育方法,才能及时有效的帮助孩子实现逻辑思维的延伸性呢?孩子: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妈妈: 你说为什么呢?孩子:因为蓝色的漂亮。妈妈:我也觉得的很漂亮!不过蓝色的天空是受光和作用影响下才出现的。大气本身是无色的……。当孩子针对某种事物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在回答孩子问题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一句反问:你说为什么呢?然后,给孩子少许的时间,以便孩子可以自我尝试延伸性地逻辑思维编织,再对孩子的为什么进行回答,就能够很好地做到激发孩子在逻辑思维丰富成长过程中实现尽可能长的自我延伸度。为什么?是孩子们探索认知这个世界最喜欢、最积极的方式,妈妈如果采用载体培育适合的培育方式,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觉地放弃这些对未来非常有帮助的信息采集的好奇和欲望,培育结果可想而知。你说为什么呢?这是在各种培育方式中对父母来说最为有效、便捷和容易实现的培育方式,因此当孩子缠绕着你问这问那的时候,请父母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帮助。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如何对待敏感性的孩子
一个小玩笑对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可是对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伤害。去年中秋节,我和一群朋友聚会,十几个人中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可心。由于赶上其中一个人的生日,席上放了一个大生日蛋糕,如同所有的孩子一样,小可心一直关心着什么时候吃蛋糕。终于盼到了吃蛋糕的时候,在一大块蛋糕下肚后,小可心忽然不高兴了,吵着要走。原来一位和小可心很熟的叔叔开玩笑,把奶油涂到了小可心的脸上,制造了一个奶油小花脸,大家都没注意,只顾说说笑笑,可心却觉得大家因此而嘲笑他,自尊心严重受挫了。那位开玩笑的叔叔连忙补救,先是制止了一位试图解释的阿姨,然后端过了蛋糕,喜笑颜开地让小可心沾着奶油也往自己脸上抹了两道,还高高兴兴地展示自己的小花脸,问小可心:好看吗?哈哈,好玩吧。大家都笑了,小可心也笑了,妈妈说:叔叔在和你玩,没人嘲笑你,也没人嘲笑他。一场小风波顺利度过。那位叔叔的及时补救避免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上留下阴影。除了上面这件事,这几天我还经历过其它逗孩子的方式,例如到了我家先生的同事家里,看到三岁的男孩胡博有许多玩具,一位客人就开玩笑:你有这么多车,给我一辆吧。胡博一声不吭,站在妈妈身边警觉地看着这位客人。胡博爸爸顺口说:给叔叔一辆吧,别那么小气。我赶紧插嘴:这是胡博的东西,胡博可以不给,这不是小气。接下来节日可不少:教师节、中秋节、还有国庆节……节日里亲友之间的聚会少不了,但是至少要注意:★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判断事物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一个小玩笑对成年人肯定不算什么,对一些孩子来说也无所谓,可是对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的孩子就有可能造成深深的伤害。试着回忆一下,可以发现很多人的记忆里还深刻地保留着一些童年不愉快的事件,例如爸爸把自己捉到的一只知了劈手夺过,扔到了房顶,妈妈骂过自己一句带死字的话,自己被男孩子欺负而老师坐视不管……这么多年居然还清晰记得这些小事,足以说明自己是因此受到了伤害的,而这种伤害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际关系。那么,在不了解孩子性格特征的时候,哪些玩笑尽量少开呢?比如,不要随便拿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要向孩子索要东西来试探孩子是否大方,尤其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不要嘲笑孩子的身体特征,例如头比较大,发型比较特殊,缺了几颗牙齿;不要用威胁来要求孩子亲近,叫阿姨,叫啊,不然我就拿走你的小车来,找叔叔来,不来,叔叔抓你了然后做出一脸凶恶状;不要故意戏弄,让孩子出洋相,再看笑话,尤其是人多的场合……★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传 例如不能随便要别人东西,大家都会这样告诉孩子;可是成人逗孩子,要他的玩具车,而自己不给还被爸爸批评小气,孩子的思维就会混乱了。或者发现:成年人就可以拿别人的东西!孩子的行为是学习来的,所以有孩子在场时,成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要会保护孩子 中国人讲究面子,即使心里觉得朋友逗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也不好意思阻止,那牺牲的就是孩子的心灵。提醒父母,还是应当温和制止逗孩子的亲友,实在不好意思不妨岔开他们的注意力,或者找个理由将孩子抱开。例如胡博的爸爸可以对同事说:别逗他,他还不懂什么是开玩笑呢。或者对胡博说:这些汽车都是胡博的,可以送给叔叔,也可以不送给叔叔,你自己决定吧。当孩子显现出不良情绪,必须及时补救,不知情的父母就要温和地询问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倾听孩子发脾气,然后设法解决。有时候一个场景的设置应该胜过语言的解释,例如上文所说那位叔叔对小可心的做法就比较巧妙而有效。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说出来,父母也不必勉强,只是说:好吧,这是你的秘密,你可以不说;等你想说的时候再告诉我吧。
“丢弃教育”不可乱来
为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母亲故意将其丢弃,使得小孩号啕大哭满街找妈10多分钟前日,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上演了这一幕,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纷纷。( 7月20日《重庆晚报》)一个5岁孩子突然被母亲抛弃在街头,其恐惧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她除了号啕大哭,似乎也不能一下子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对于这位母亲为了考验5岁女儿的应变能力,而故意将其丢弃的做法,我很不赞同。对于5岁孩子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考验,而是培养。如果没有培养,如何考验?这只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严重的甚至会给她的一生都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因为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从这个孩子的表现看,可能这位母亲事先根本就没有对女儿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教育孩子,除了让他们学到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困难的能力,应该说,在街头与母亲走失,也是其中的一种教育内容。但这种教育不能仅凭心血来潮,突然想到考验就进行考验,而是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地来,先让孩子懂得相关的知识,比如打报警电话,在她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和意识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机会考验孩子。还有,考验孩子也要注意安全。把孩子丢在街头,万一孩子在慌乱之中出了车祸或是遇到其它的意外,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诚然,这位母亲会说,她在暗中看着,但这也未必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对于众人的好心,这位母亲却是气急败坏,认为大家破坏了她考验孩子应变能力的计划。这让人觉得可笑。这位母亲应该感到高兴才是,这至少说明了重庆的市民是热心肠的。如果大家都对她的女儿很冷漠,这才是让人揪心的事情啊。我不知道,她们回去以后,这位母亲如何向自己的女儿解释,是说自己是故意骗孩子的,还是另外说谎找一个理由?无论如何,这个孩子的心里可能会觉得,母亲也是不能相信的。如果不能消除女儿的这种担忧,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而且也不利于母女之间关系的和谐。教育孩子,不能自以为是,不能心血来潮,教育孩子是门科学。但愿每一个母亲都懂得这个道理,不要再出现如此的丢女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