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家卫计委在官网上发文,明确规定,非诊疗需要的话,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不推荐将微量元素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我省一些儿科专家,他们在赞同规定的同时,也松了口气,因为这个规定,终于让他们不用再花费大量精力去劝说部分家长不要做检查了。
违规开展检测要处理
10月30日,国家卫计委在官网上发布一个关于微量元素检查的规定,引起许多新手爸妈的关注。
卫计委规定,医疗机构根据儿童的临床症状,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但要规范取血技术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非诊断治疗需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
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婴儿。
地方各级卫生(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违规开展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的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处理。
这个规定昨天在网络上广为转发,不少新手爸妈都惊呼,自己的孩子白受罪了。
对于80后家长们自作主张的做法,我省儿科医生们也很头痛。
经常有这样家长,抱着孩子来说,孩子最近胃口很差,吃不下饭,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很好动,怀疑是不是微量元素缺乏,想来查一查。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主任冯建华说。
冯医生表示,现在一些儿童保健品的广告铺天盖地,给80后家长们造成负面影响,家长们只要发现孩子一些和广告宣传词中相符合的表现,就对号入座,觉得孩子缺少某些微量元素。
家长们只知道微量元素标准低了不好,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过量补充微量元素,会挤占正常的微量元素。冯主任举例,在医学上有一种治疗体内铜元素过多的办法,就是补充锌元素,同样的,如果家长过量给孩子补充钙、铁、锌等元素,别的微量元素会被挤占掉。
6个月以下婴幼儿没必要检测微量元素
目前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包括钙、铁、锌、铅等元素,这些元素对于6个月的孩子来说,大部分人是足够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儿科副主任阮仙利,对国家卫计委的这一规定也表示赞同。
阮医生介绍,6个月内婴幼儿只要有足量的母乳,就可以将血红蛋白和储存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人的初乳中锌的含量也是充足的,而且即使母乳不足,适当地补充配方奶,目前的配方奶都添加了大量的微量元素,也不会存在缺少这些元素的可能。
铁、锌和钙元素的检查也没有意义,因为微量元素检查的办法,许多情况发现不了。阮医生说,比如婴幼儿时期的缺铁性贫血,必须做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和血红蛋白比值的增加这个指标才比较准确,而微量元素的检查是只做血清铁,在疾病的发现上,准确率就不是很高。
铅等重金属的检查有一定的意义,铅元素多见于铅笔、油漆、劣质玩具、锡壶和汽油等物体中,不过6个月以下的宝宝很少接触到。阮医生说。
没疾病症状不建议做筛查
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做微量元素筛查,那么6个月以后的宝宝有必要吗?
没有疾病症状,我们一般不建议家长们对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查。冯建华说,因为微量元素只是初步筛查,对于一些具体的疾病还要做具体的检查才能确诊,人体的微量元素有几十种,每种元素的检查指标有很多种,必须根据症状针对性做检查,才有检查的意义。
1周岁以后的宝宝,特别是那些已经和成人一样开始吃饭的宝宝,可以做一次微量元素的检查。阮仙利医生说,1周岁以后,孩子的活动半径增大,饮食上也会因为家庭饮食结构的影响形成对某类食物的偏好,做一次微量元素检查,可以发现孩子饮食结构是否有偏差。如果检查没有异常,以后就没有必要给孩子再做这样的筛查了。
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疾病的表现,那就需要做微量元素的筛查。比如没有发烧却经常抽筋、罗圈腿、脸色苍白、嘴唇白、手指甲没有血色、长期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生活在铅矿厂、电镀厂等可能存在铅污染环境周围的孩子,也要注意防范是否存在重金属超标的可能。□通讯员 楼建丽 方序 本报记者 黄淼君这10件事儿 不要犯糊涂
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让宝宝更加的聪明。很多父母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总是会忽略一些事情。现在,就让我们一来看看你是否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呢?这些糊涂事儿您有没有做呢?
1、要太多:对儿女过多地担心,如:担心孩子课程跟不上、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担心孩子晚归等。
2、做太多:替儿女承担太多责任,如:无论晴天雨天接孩子上下学、替孩子拿书包、替孩子写作业等。
3、骂太多:父母将自己碰到的挫折,转移到小孩身上,不高兴或者是心情烦躁时,不管小孩做的对不对、好不好都大声斥责。
4、给太多:无论是物质或是赞美,有时候给了太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不知感恩或自我膨胀。
5、要太多: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点,结果安排了过多的学习,让孩子吃不消。
6、玩太少:亲子之间没有太多有趣的休闲活动,欠缺开怀大笑的共同回忆。
7、坐太少:父母与孩子之间很少有机会可以坐下来一起聊天谈心。
8、知太少:可能忙于工作,可能忙于家务,结果忽略现代资讯的吸收,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流行音乐,父母都不了解也搞不清楚。
9、爱太少:父母对孩子的爱在言语和行动表达上,总是不够具体明确,容易让孩子觉得爸妈对他的关心不够多。
10、变太少:亲子相处模式一成不变,忽略自我省察和不断调整,以致孩子与爸妈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给三个月的宝宝定制例程表
在宝宝到三个月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就可以开始考虑如何给宝宝制定一份适合的抚养例程了。这个不是时间表那么简单,而是要通过例程化结构化的抚养计划,要建立在宝宝更好的生活习惯,还有行为的认知和记忆。这对于长期的培养有着很重大的基础作用!
8周之内的新生儿和婴儿还不能被置于某个特定的计划当中,他们如果有什么想法,需要立即得到满足。而同时,小家伙们自己决定睡眠时间、饱、饿、受对干扰的回应,等等。 3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接触例程 但当宝宝成长到3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可以创建适合的例程,帮助孩子建立睡眠、喂养、活动等方面的发育成长。这个时候,父母也应当有能力区分宝宝的习惯、喜欢与否、以及他小小个性中的每个组成部分。一项完善的例程可以帮助父Tulaoshi.com母调整并建立宝宝每日的生活作息,如喂养、玩耍、睡眠,以及适合孩子的气质的培养,给孩子一个明确意义上的一致性、结构化,同时并不苛刻的抚养模式。 当然,为3个月宝宝建立的程序化的结构抚养方式,并不等同于遵循时间表。父母将宝宝的行为、活动记录下来,以便于跟踪宝宝每天的睡眠及饮食模式,并且观察这些对孩子如何形成相互作用。打个比方,一些常规活动,如喂养、午睡等之类容易打乱宝宝的睡眠规律,所以,父母建立的例程安排必须具备足够的灵活度与周全性,能够很好得坚持落实,而不被打断,即使带宝宝外出度假也如此。 结构化的例程抚养,不等同于执行某项进度。通过每一天的日常模式和重复模式,强化宝宝的意识,让他知道接下来会做什么,让他们更好得了解周围的世界。 与妈妈相处很舒适,那么爸爸呢? 当父母每次为宝宝喂食、换尿片或者安抚他们哭泣的时候,都应该向宝宝强化一个概念:有人在你身边。尽管这种情况下,宝宝们的回应只会哭得更大声。 很多时候爸爸会觉得宝宝更愿意与妈妈在一起,因为他和妈妈相处时,往往抓狂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而事实是,宝宝与妈妈的相处更加熟悉,并且舒适,包括喂养、母乳、嗅觉感知等等。为了让爸爸们也可以与宝宝建立亲密相处,同样可以负责宝宝的很多方面,如换尿片、洗澡、陪伴等等。在宝宝出生最初的几个月里,他们的安全认知度相当高,习惯某个人非常重要。 当宝宝成长到3个月,适合为他们建立例程管理,倘若父母设置得比较好,那么还可以拥有一部分空余时间用来应对家务、自我调节,以及用于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分配。如果宝宝能够在婴儿推车上,或者自己家的车里入睡,那么也许,亲子互动的模式与场景可以更加丰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