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老师网
对于宝宝来说,吃喝拉撒睡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虽然事情不多,但如何护理好孩子的这些生活大事,却也并不容易。由于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在这里我们就来谈谈孩子睡眠的问题。孩子的睡眠看似简单,其实却暗藏许多问题,比如,有许多父母就在哄孩子入睡和纠正孩子的睡姿上犯过不少错误,只是自己全然不知罢了。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宝宝六种错误睡姿。
一、摇睡
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哭得越凶,妈妈也就摇晃得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健康危害: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
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征,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会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
专家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尤其不适合10个月以内的小宝宝。
二、陪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
健康危害:因为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专家提醒: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就会很困难。由此还会在日后患学校恐惧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三、俯睡
专家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
健康危害: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专家建议:专家调查,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种睡姿可使其呼吸道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婴儿猝死。
据统计,在美国自从推广了仰睡法后,曾居高不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从每年约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妈妈们借鉴。
误区一:春捂秋冻,得给孩子多穿些
专家: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春季tulaoshi,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着衣应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最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少穿训练,增强孩子对外界气流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肌体免疫力。
误区二:宝宝爱吃什么,尽量让他吃
专家: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饮食结构都要科学安排,合理搭配。春季,气候干燥,容易上火,在保证孩子摄入足够蛋白质和脂肪的基础上,饮食最好清淡一点,少吃羊肉和辛辣食品,少吃甜食,还要让孩子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生食加热要彻底,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不提倡孩子喝过多的碳酸饮料,一定要多喝水,可在水中加入微量食盐。
误区三:春天乍暖还寒,最好少开窗
专家:春季虽然外部环境质量低,但父母仍须保证每天开窗半小时以上,加强室内空气对流。现在国外流行儿童开窗睡眠,锻炼孩子用冷水洗脸、洗脚,然后坚持洗冷水浴,这都属于增强儿童体质的锻炼。与此同时,春天空气干燥,父母要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加湿器,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也可以在室内搭湿毛巾或使开水不断沸腾用来制造水蒸气,适时熬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充足的睡眠也可以增强孩子对病毒的抵抗力。还应注意的是,孩子房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不要在室内养花。
误区四:春季易感染,孩子在家更安全
专家:春季阳光充足,应该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一天最好不少于2小时。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不需要戴帽子、手套,要让孩子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并促进钙的吸收,预防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生。当然,春季父母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电影院、商场等,及时对儿童和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进门先漱口、洗手、洗脸的习惯。
(图片来源于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