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粗心怎么办
粗心不仅是孩子,同时也是大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孩子粗心的原因很多,比如气质原因,如果属胆汁质型的孩子,做起事来比较急,对感觉刺激的敏感性较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导致粗心;比如知觉习惯的因素,由于孩子认识水平有限,对所认识的对象的反映不完整、不精细;比如兴趣方面的原因,像对自己感兴趣的就认真仔细,而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则马马虎虎;不重视的态度也有可能引起粗心,比如对自己会的数学题便不太在意,很容易犯错误。可以说,粗心是孩子很不好的一种性格特征,它会造成凡事都冒冒失失、粗枝大叶、丢三落四的毛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对于粗心的孩子,如果是年龄和认知能力关系引起的,随着他年龄渐大、认识事物全面准确时自然就会有所改善,但对于已经形成粗心性格特征的孩子,家长则需要对他们进行耐心地、细致地引导,争取改掉粗心这个习惯。
(1)教孩子仔细观察和全面思考的能力。粗心的孩子往往是手比脑快,家长可训练他用脑的能力,比如看到动物园里的老虎、豹子,就可以让孩子来判断m.tulaoshi.com两种动物之间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教孩子不仅从视觉、听觉,甚至从味觉上来进行比较鉴别,培养他细心、认真、专心致志的能力。
(2)培养孩子良好的知觉辨别能力。教孩子如何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困难。如给孩子一个智力拼图,按照画图来拼,可训练他观察、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的过程中他需要比较同异、排放位置、观察形状等等,当一幅图完全拼出来时可以说他的知觉能力肯定会提高,而且拼图本身就是一个细致的游戏,可以改变他往常粗心的性格。
(3)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当发现孩子因粗心而导致错误时,应及时要求孩子予以更正,并要孩子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改正的过程正是用新的动作链去纠正原有的习惯动作,去形成新的动作习惯的过程;要求孩子分析原因是要他明白是他的粗心引起的错误,以期引起他今后注意。
有些家长在纠正孩子粗心性格的时候,使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比如着急地指责孩子,甚至急躁地打骂孩子,这种态度很容易使孩子心情更加焦急、紧张,更容易粗心。另外指责、打骂也容易使孩子对自己所干的事失去兴趣。所以做父母的要认识到孩子的粗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改正起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需要的是细致、耐心。
孩子不肯和别的小孩一块玩怎么办
造成孩(m.tulaoshi.com)子不肯和别的小孩一块玩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父母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小孩的不合群予以纠正。
(1)家庭教养使孩子养成了畏缩、怯生的性格特征。
由于家庭的溺爱,孩子整日处在父母爱护的羽翼之下,不让孩子跟别的小孩一起玩,怕他被欺负被排挤,长此以往你的小孩就会对周围世界感到恐惧,脱离父母的保护就会没有安全感,更有些养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甚至连出去玩都要让父母在旁边站着看着他玩。对此父母应调整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让孩子走出狭窄的家庭区域,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2)在玩的过程中因为玩具而发生争吵,这也是他不肯与其他小朋友玩的原因之一。对此父母应好好予以教育,说明在玩的过程中争吵是难免的,关键是对待争吵的态度,做人应该大度、宽容,同时也要大方;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来玩,别人也就会让你来玩他的玩具。
(3)和小朋友之间的差距太大而玩不到一块,只好独自一个人玩。这种情况下或者自己能力很高,或者自己水平太低,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觉得大家在一块玩没有意思,不如自己一个人玩好。对这种情况,父母应仔细观察,当孩子觉得一个人玩得无聊时,可顺势让他出去和大家一块玩。
(4)孩子天性孤僻,不合群。这种情况并不是太常见,如果出现父母则应引起高度注意。因为这很容易让孩子成为自闭症、孤独症,时间一长对身心发展都不利。父母应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如属于性格特征问题的则应多带孩子去公众场合,培养他外向、开朗的性格;如属于精神创伤,比如受了某种心理打击,父母应对孩子进行心理和精神的调适,尽快使他从这种情绪中走出来;如属于精神疾病的,则应找心理医生给予诊治,使孩子早日恢复正常。
总之,对于不肯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父母应分析有关原因采取对策,毕竟孩子们在一起玩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好处。
怎样识别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一些行为动作实际上表现了他的情绪。通常情况下,他们会直截了当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但有时其表露方式比较隐蔽,这就需要父母认真地识别孩子的情绪。因为环境(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会发生变化,所以也导致了孩子的情绪产生变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当孩子内心紧张时,他会用手紧紧抓住成人的手,或者突然改变平时的习惯,或寡言少语,或喋喋不休,有时突然出现短暂性的口吃。当孩子缺乏安全感或tulaoShi.com面临困境时,他也许会表现为退缩,不参加活动,有时会产生攻击性行为表示反抗,而不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用哭或攻击性行为来保护自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有时孩子会采用一种习惯性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最常见的是吮手指,这种行为表达了孩子内心的焦虑,以及需要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的愿望。有的孩子还有咬指甲、吮衣角,甚至玩弄自己的生殖器等现象,这些都与孩子情绪紧张、内心焦虑、寻求满足有关。另外还有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即孩子喜欢抱着一样东西睡觉,如抱着自己的一个玩具或抱着枕头睡觉,这也与孩子内心焦虑或是感情得不到满足(尤其是父母的抚爱)有关。做父母的发现孩子有类似上述行为时,千万不要粗暴地训斥、打骂孩子,也不要强行夺走孩子的东西,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加剧孩子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引起孩子的对抗,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首先从教养方式或家庭气氛中寻找原因,从而消除使孩子产生不安、紧张的因素。比如孩子做错了事害怕父母打他,所以紧张,你可以问他有关原因,让他放松下来。其次父母可采取适当方式来让孩子宣泄内心的焦虑情绪。比如父母通过游戏、唱歌、体育锻炼或旅游等来放松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充分体会父母对他的关爱和环境的宽松,增强自信心,逐渐克服情绪障碍。最后父母应以身作则,即碰到生活中突发事件时,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临危不乱、镇静从容的榜样。这样孩子的一些非正常习惯会得到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