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干燥 别给宝宝挖鼻孔
有些父母看不得宝宝鼻子里有鼻屎,老是拿棉签掏鼻孔。殊不知,冬天天气干燥,特别是北方的冬天,经常给宝宝清理鼻孔不仅容易弄伤宝宝,甚至可能会引起某些疾病。所以,妈妈们不要轻易给宝宝挖鼻屎,除非影响到他呼吸。同时,给小宝宝清理鼻孔的时候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妈妈注意的。
经常给宝宝挖鼻屎 坏处多多
我们一直认为宝宝要时刻保持清洁,所以妈妈每天都给宝宝洗澡,清理鼻屎,特别是现在雾霾天气严重,每天宝宝的鼻屎特别多,但老是给宝宝挖鼻屎坏处也很多哦!
容易造成感染、出血
挖鼻子时,手指触及到血管分布极其丰富(m.tulaoshi.com)的鼻前庭。如果妈妈经常给宝宝挖鼻,很容易损伤到这个区域,皮肤出现破损以后,细菌等就会侵入而引起感染,轻者,发生鼻腔疖肿,疼痛异常,严重时,可以引发全身性感染,后果是很严重的。
影响宝宝鼻子正常防卫功能
耳鼻喉医生表示,如果经常给宝宝挖鼻,很容易造成局部损伤,破坏鼻腔的正常防卫功能,容易着凉感冒。事实上,鼻涕鼻屎可以防止鼻腔黏膜干燥,湿润的鼻腔环境能够粘住由空气中吸入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作为一道屏障,以免外界的刺激引致宝宝呼吸道的感染。
容易损伤鼻子
给宝宝挖鼻孔,不正确的方式还容易损伤宝宝的鼻子。如果妈妈用粗粗的手指给宝宝挖鼻,一方面不容易伸进宝宝比鼻孔,另一方面还容易损伤宝宝的鼻夹。而且妈妈的指甲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娇嫩的鼻腔皮肤,导致出血。
给宝宝挖鼻屎的建议
既然经常给宝宝挖鼻屎有这些坏处,那么应该什么时候才需要清洁宝宝的鼻腔呢?如果你发现宝宝老是觉得鼻子痒,或者不是因为感冒却总是用口呼吸,呼吸不畅,那就是时候给宝宝鼻子做清洁工作了。给宝宝挖鼻屎有哪些方法呢?
用棉签蘸水
如果宝宝的鼻屎不太大,妈妈可以用镊子或蘸湿水的棉签帮宝宝弄出来。清理宝宝鼻腔建议放在宝宝洗澡过后,热气会让鼻腔的分泌物软化,如果是鼻腔边上的用棉签沾生理盐水或是润肤油增加润滑度后再轻轻处理,如果是鼻腔深处的,建议用吸鼻器处理。另外,有经验的妈妈推荐,挤点母乳到宝宝鼻腔,鼻屎会自动脱落,妈妈们不妨试试这方法哦!
使用吸鼻器
及时清理宝宝的鼻涕,以免鼻涕变干形成鼻屎阻塞宝宝呼吸,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使用市面上有卖的宝宝吸鼻器。使用吸鼻器时,将宝宝放在大腿上或平坦的地方,脸和你相对,然后将吸鼻器压扁,放入鼻孔,慢慢松开吸鼻器,这时宝宝的鼻涕会被吸出来。清理干净吸鼻器后,再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宝宝鼻涕都被吸光。
诱发宝宝打喷嚏
如果宝宝有鼻涕难以清洁,也可以用诱发打喷嚏的方式,让宝宝清出鼻涕鼻屎。妈妈可以用棉签沾上生理盐水滴鼻子,引诱宝宝打喷嚏出来,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所以妈妈还是要耐心一点。
怎么预防宝宝鼻屎导致鼻塞
凡士林涂抹宝宝鼻前庭
用简单无刺激的油脂(如凡士林、绵羊油、石蜡油)等物,用棉花棒涂抹在宝宝鼻前庭,一天大概三四次,可以让鼻腔前端油油的不干燥,不会有鼻屎,这种方法不但可保护鼻腔,同时可使鼻分泌物不会沾黏在鼻前庭造成鼻屎。不过在清除鼻屎后,如果仍有鼻水、鼻塞或鼻脓等现象时,就应带宝宝就医。
干燥天气放置加湿器
在室内放一个加湿器,保证室内的湿度,尤其是冬春秋季,比较容易干燥的季节,或是晚上在室内放一盆清水,如果室内是地板的话最好是每天用湿布擦两次也能起到保湿的作用,然后每天晚上睡前给宝宝洗洗脸,或者用温热的湿毛巾在鼻子上施行热敷,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同时黏稠的鼻涕也容易水化而流出来。
感冒
常见症状:流清涕 打喷嚏
并发症状:心肌炎 鼻窦炎
相关检查:血常规 细菌学检验
推荐用药:盐酸氨溴索片
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详细]
¥24.5购药
症状体征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病理病因 检查鉴别 并发病症 预防护理
推荐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预约挂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预约挂号
推荐医生:麦志广 周荣 郝立慧
周启长孕妇感冒了,打喷嚏,流鼻水,怎么治呢?小孩经常感冒咳嗽怎么办孕妇4-5周有一天晚37.5有咳嗽感冒向我提问年末危险多 如何预防孩子走失
据台湾儿童局与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的2012年度的资料显示:
2岁以上至未满4岁是孩子是最容易走失的年龄,比例近半数48.6%。
大卖场或商场、百货公司是最容易走失的地方。
“与家人走散”、“被外物吸引”是孩子最容易走失的原因。
孩子在眼前消失几秒,就够让人肾上腺素飙高了,更何况是走失、受到伤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有了孩子后,孩子的可爱无助,常让我感觉到一种亲情的责任感,父母必须有义务地保护孩子长大,直到他有能力自我保护。在女儿毫无自保能力的幼儿时期,我的视线几乎不会离开她们,尤其外出时,我更是牵着女儿,完全不敢掉以轻心。
当我愈来愈爱自己的孩子时,就愈担心她们的安危,我真害怕她们“不见了”,所以,我很早就灌输女儿自保的知识,让她们慢慢学习如何保护自己。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人多的卖场,四岁二个月的孩子因为一时看不到妈妈哭了,回到家后我问她看不到妈妈的害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孩子说:“就好像我把全世界走完了,还看不到妈妈那样的害怕。”所以,对孩子来说,“不见了”也是一种莫大的恐惧。
这一篇分享的文章是台湾靖娟儿童安全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林月琴给爸妈的建议《10招,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提醒父母如何做,才能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远离人身危险。这招非常的重要,是爸妈与孩子都要特别留意学习的。以下是文章节选内容和我家庭的做法,供妈妈们参考。
5岁以下幼儿的安全防护
1、教导孩子辨识的资料
对幼儿来说,记住自己的全名和家里的住址及电话号码是很重要的事,因为当他走失或有困难时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协助他。所以只要孩子一开始学,就陪他反覆练习到熟练为止。
此外,美国全国失踪儿童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 也建议,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时,让孩子穿些明亮颜色的衣服,并且在孩子身上放着一张小卡,上面记录着家人的联络资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当女儿一两岁开始学数字时,我也会让女儿试着记忆电话,上幼稚园时期,也让她们试着记住自己家里的地址,我告诉她们,如果不小心和爸爸妈妈走失,可以告诉警察先生这些资讯。
2、要求遵守规定
幼儿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们喜欢规定,非常倚赖规则。若能以简单明确又务实的词汇订定安全规则,孩子一定能遵守。父母必须教导孩子明确的讯息,例如“这是安全,那是不安全”、“必须先得到爸妈的许可,才可以接受别人的糖果或礼物”,并且限制孩子的行为。
尤其小朋友喜欢小礼物、小糖果这件事,一定要特别防范,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女儿,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给予,一定要经过爸爸妈妈的同意,若是遇上认识却是不熟的朋友,即便有糖果食物,都要先带回家,不能食用。
3、少去没有安全措施的场所
少带孩子到没有安全措施的公共场合去,实在要带出去,应由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带着,而不是小保姆。外出看灯会庙会展会、舞狮、动物园、游乐场等,不带7岁以下儿童,如果非要带则应该由舅舅或爸爸专职负责带孩子,而不是女性亲属带孩子出门。
当父母必须带孩子外出又担心孩子离开视线而走失,不妨使用一些防护用品。比如手推车等安全设施,以及市面上有很多商品提供父母外出时可防范幼儿走失,例如防走失绳/背包、防走失警报器、防走失铃铛夹、GPS追踪器等,父母可针对自己的需求及经济状况购买。
我没让孩子使用防护物品,但她们小的时候,我习惯让她们带著有铃铛的手链,走路叮当响,可以让我知道她们在身边。如果是用手推车带孩子出去,我会确保手推车的安全带是寄牢,并且手推车不松手,让孩子时刻在视线范围内。
4、认识求助的对象、工具
平时带孩子外出时,应随机教学,告诉孩子各行业的工作性质及可以提供的服务及帮助。例如专柜的小姐、超商的店员、警察、邮差,可以让孩子知道当有需求时可请求其协助。另外,教导孩子使用电话,在外走失时,电话是一个很好的求助工具,所以可在孩子身上放几个铜板。
我告诉女儿,遇上危险或是走失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帮助你,我特别TuLaoShi.com请她们记得警察的样子(穿制服模样),还有便利超商、邮局、加油站都可以帮助小朋友,有些学校会有爱心店家(店家前还有特别标志),协助学区孩子的安危,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孩子的对象。还有,身边必须备有铜板,可以拨打电话。
5、告知走失时的应对策略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所以父母仍然要给孩子应对策略,以利孩子走失后,第一时间能被找到。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走失时,也有不同处理方式:
3-4岁:经常跟孩子说,看不到爸妈时要待在原地,但可以大声喊爸爸、妈妈和家人的名字。
5-6岁:以上步骤完成一段时间后,如果仍然没有看到家人时,孩子可以试着找带着孩子的妈妈或是穿着制服的人员求救。虽然现在也听闻诈骗集团利用带着孩子的大人来骗走孩子,但那是少数案例,孩子经过一段时间没等到家人时,应该试图求救,去相信多数人是愿意帮忙的好人。
7岁以上:已经可以教孩子使用手机或对讲机。同时也应该熟记家人的电话号码。
我家的应对策略包括:
1. 留在原地,等亲人来找你。
2. 如果附近有服务台,可以请服务人员帮忙转播。
3. 打电话回家或打给亲人,请他们来接你回家。
如果在外面走失,暂时留在原地比慌张找爸爸妈妈好用许多,有一次四岁的孩子在人多的地方,与我们走散,但她很冷静,留在原地不动,让熟悉环境的我们来找她,所以不到五分钟我们就找到了她。
别再这样逗孩子了 小心变脑瘫!
大人们经常对孩子做一些小举动,觉得是对孩子好,是爱孩子,却不知道这样做反而害了孩子。以后管好自己,不能再做这些坏习惯。
1、喜欢捏捏小脸?
赶紧把“毒手”拿开!
捏小脸、逗宝宝、“拔萝卜”、亲吻宝宝……很多人一看到小宝宝粉嫩的脸就想捏捏捏,但是这样是不对的,经常捏宝宝的脸蛋,宝宝会流口水。因为宝宝脸部皮肤很嫩,口腔内腮腺组织发育不完善、脆弱、易受伤害。
婴儿4个月大的时候,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等6至7个月的时候,大部分婴儿的口水分泌量会更多,但因为口腔结构的特点,这时候会出现正常的流口水现象。如果这时候外界的一些刺激,比如用手捏脸蛋,将会捏坏嘴边的神经,增加唾液的分泌量,而带有消化酸的唾液更容易腐蚀皮肤最外的角质层,产生湿疹、发炎等症状!
2、喜欢宝宝开怀大笑?
瞬间窒息最要命!
爱笑的孩子有糖吃,很多人都喜欢爱笑的孩子。所以妈妈喜欢去挠挠小宝宝,逗的小宝宝咯咯的笑。看到宝宝这么高兴,妈妈就会继续逗弄宝宝。“笑死人”是有道理的,如果妈妈一直逗宝宝,他就一直不停的笑,但时间久了,他可能就会产生不适,却刹不住,也不懂跟妈妈讲。就因为这样的不注意,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损害脑功能。
大脑缺氧不仅损伤大脑,还会养成口吃、痴笑等不良习惯,过分张口甚至会引起下颌关节脱臼;而进食时大笑,会引起强烈呛咳和吸入性肺炎,睡前若大笑,则会影响睡眠。这样一直笑下去,图老师宝宝怎么能健康成长呢?
3、喜欢拼命亲吻宝宝?
小心“亲吻病”变脑瘫!
亲吻宝宝这就更常见了。EB病毒又叫“接吻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是秋冬最多。大人免疫力强,感染此病毒是不会有什么症状,但是宝宝免疫力低,那后果就不是这么简单。
EB病毒平时大量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可持续或间断排毒达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传染途径以口对口传播为主,比如家长亲吻儿童、口对口喂食等等,都会发生感染。
该病潜伏期约1-2周,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以及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肌炎型等,以前三型最为常见。还有肝脾肿大、皮疹和其他一些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等,少数病例可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一旦发生,病情进展极快,可迅速危及生命。
因此,当爸爸妈妈有发烧、感染、咽喉痛、发炎等症状时,还是“封口”为好,别跟他人特别是儿童亲吻或分享食物,免得传播疾病。
4、“坐飞机”“拔萝卜”?
颈椎损伤易截瘫!
孩子爱玩,好奇,贪新鲜,所以就有了“坐飞机”,是指大人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这样不仅容易跌伤宝宝,还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发育。
而“拔萝卜”则是指大人用手箍住孩子头部使劲往上提,使之双脚离地,或者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有说法说这样能让宝宝长高,这绝对是错的!它很容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或者损伤孩子颈椎,引起截瘫。(小时候亲戚也喜欢这么玩我,还好我运气好,不然。。。)
5、逗弄宝宝“小鸡鸡”?
小心手淫染性病!
有些比较变态的家长会逗弄宝宝找自己的小鸡鸡,或者用手摸。事实上,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较嫩,被家长捏摸的时候最容易损伤,而且还会造成手淫这种坏习惯。此外,家长手上沾染的病菌也会乘虚而入,进而造成感染。曾经有报道过因为逗弄宝宝生殖器而造成宝宝患性病的新闻。
6、宝宝喜欢抛高高?
谨防悲剧发生!
很多家长喜欢陪宝宝玩抛高高,把宝宝抛高,或者抛到床上,看到宝宝咯咯笑,他们会不断的玩这个游戏,这对宝宝而言是童年最刺激的游戏。医生提醒,此动作虽然可以逗乐宝宝,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宝宝颈椎发育尚未完全,容易出现扭伤、拉伤、错位等风险。曾经就出现过,爸爸在家和小女儿玩“抛高高”,结果失手将孩子跌死的惨剧!玩乐和风险并存,父母还是担心点!
7、捏鼻梁可挺拔?
感染发炎害宝宝!
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捏捏鼻梁,长大后就会变的挺拔。事实上,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没有鼻毛,后鼻道狭窄,血管丰富,如果经常捏孩子的鼻子,会影响孩子的呼吸,损伤粘膜和血管,导致炎性反应,从而容易被细菌和病毒侵犯,导致疾病发生。另外,另外,当婴儿有鼻腔感染时,捏鼻子可能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