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预防宝宝中暑
随着夏天的到来,很多家长都面临着护理宝宝,预防宝宝中暑的挑战,特别是一些没有经验的新妈妈。那么新妈妈应该如何预防宝宝中暑呢?
一是要根据天气增减衣物。
夏天天气炎热Tulaoshi.com,很多家长都会给宝宝穿得很少,却导致宝宝感冒,而有些则是捂着宝宝,宝宝却中暑了。夏天家长应该根据温度的变化给宝宝添加或者减少衣服。比如在中午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大人穿多少,小孩就穿多少,如果宝宝的手脚摸着不会凉就说明穿得刚好。但是小孩有一点就是如果没有保护好肚子就容易引起宝宝拉肚子,所以如果宝宝睡觉的话最好是给宝宝盖个被子。宝宝的衣服要比较宽松点的,要够柔软,最好是纯棉衣物,这样既可以吸收汗液使身体干爽,还能不刺激到宝宝的皮肤。
二是给宝宝多补水。
宝宝的新陈代谢比大人旺盛,特别是一些小孩子比较好动。所以在宝宝活动的时候要让宝宝多喝点水,如果是大一点的宝宝可以让宝宝喝点淡淡的盐水。孩子不喊渴的话,家长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让宝宝喝一次水,而且要让宝宝养成睡前和睡醒后喝水的习惯。如果宝宝比较大了,就可以煮点清凉解暑的绿豆汤给宝宝喝,或者让宝宝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这样也可以补充水分还能补充营养。
三是高温天气避免户外活动。
夏天天气炎热,特别是大中午的时候要避免宝宝到户外去,大人如果要带宝宝出去玩最好是早晨或者是傍晚比较凉爽的时候去,中午要避免出门。不管什么时候出门最好给宝宝戴帽子,保证水分的补充,还有要带些干的毛巾,避免宝宝因为流汗又吹风而感冒。如果宝宝大点的可以抹点宝宝专用的防晒霜,避免皮肤受到阳光的刺激。
四是注意室内通风。
夏天很多有条件的家里都会开空调,虽然开空调温度没那么高,会让身体感觉舒适,但是由于紧闭门窗使室内的氧气不足,就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而且空调的温度不宜设置得太低,这样室内外温差太大会导致宝宝出了外面就中暑。所以家长应该要每天固定时间开窗通风。((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防治宝宝中暑 家长易陷入哪些误区
夏天很多新妈妈都担心宝宝中暑,所以会采取各种方法避免宝宝中暑,但是有些方法是错误的,那么一般家长容易陷入的常见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觉得宝宝穿得少就不会中暑了。
现在很多宝宝到夏天的时候就光着膀子,或者穿着件肚兜就在外面晃荡,大人觉得这样宝宝就不会中暑了,清凉的打扮就是露胳膊露小腿的,但是其实如果温度太高的话,皮肤露在外面不仅不会凉爽,还会吸热,从而导致中暑。这是因为皮肤虽然有散热的作用,但是温度太高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样就不会感觉到凉快,反而会觉得更热。
误区二:中暑后让宝宝大量饮水。
中暑后往往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和盐分,但是如果喝太多的热水反而会使宝宝更热,导致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再一次流失,这样不仅不会降暑,还会导致加重。所以当宝宝中暑后,应该让宝宝喝水,但是要多次引用少量的水,每次喝水最好不要超过三百毫升。
误区三:让宝宝过度进食。
夏天的时候人们的胃口本来就比较差,宝宝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宝宝不吃的时候就不要逼着宝宝吃,这样宝宝可能会过度进食,使身体更难受,建议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如果宝宝中暑后就不能让宝宝吃油腻的食物,会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宝宝中暑后应该让宝宝吃些清淡爽口的东西。
误区四:给宝宝吃凉性食物
夏天很多新妈妈都会给宝宝吃些凉性食物,说是降火,但是其实这样的凉性食物和冷饮是不能给中暑的宝宝吃的。因为中暑后这些食物会损害宝宝的脾胃。(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夏季孩子中暑 家长应避免三个误区
(图老师整理)夏季孩子中暑之勿过量的饮水
虽然对于中暑的孩子来说,确实是需要的大量的水分和盐分来补充。但是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可以尽早的恢复健康,因此就会让孩子过量饮用热水,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因为这样反而会使得孩子大汗淋漓,导致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的流失,甚至还很可能会引发热性痉挛。那么,这样就真的适得其反了。
所以呢,图老师小编建议爸爸妈妈们在处理孩子中暑的时候,最好还是要让孩子少量多次的饮水,且每次饮水的量控制300ml。
夏季孩子中暑之勿过量进食
有些家长对于中暑的理解会有些偏差,会误将孩子中暑的症状当做是体能消耗过大,于是就会错误的让中暑的孩子吃油腻的食物,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使得过多的食物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得大量的血液留在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的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的吸收。所以,图老师小编还是需要提醒爸爸妈妈们,宝宝中暑之后,做好还是尽量要给孩子吃清淡,爽口的食物,这样才会比较适应夏季的夏季的消耗能力。
夏季孩子中暑之勿冷食降温
通常来说,孩子中暑之后都会感觉到口渴,因此就会对一些冷饮和瓜果类的食物比较偏爱,有些父母看见孩子中暑过后胃口还很好,就会认为孩子没有时间很大的问题,因此就会让孩子大吃特吃。
其实,这样是非常不正确的,因此这种做法对于中暑过后的孩子来说,是容易损伤到孩子娇嫩的肠胃,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的。所以图老师小编还是希望家长们能多多注意,避免让孩子大吃特吃冷饮和瓜果类的食物,而是应该让孩子喝点淡盐水或者是绿豆汤就可以了。((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夏季宝宝中暑该如何预防
宝宝中暑的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在高温的环境下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心悸、体温正常或略升高,短时间休息可恢复。
2、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经休息后,宝宝可恢复正常。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3、重度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伴有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预防宝宝中暑三招数
招数一: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如遇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中午和午后(11~14点),尽量减少带宝宝外出,并适当宝宝午睡的时间,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少食冷饮,常吃水果,以补充水分,每天勤洗澡、擦身。
招数二:如遇带宝宝参加野外活动、外出旅游或观看露天体育比赛,一定要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不要让宝宝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并注意到阴凉下休息。
招数三:充足睡眠很重要。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但睡眠时应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
宝宝中暑后处理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过量饮水
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大汗淋漓,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热痉挛的发生。
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水,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误区二:过量进食
中暑后不能让宝宝吃油腻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
正确的做法是:应尽量让宝宝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误区三:冷食降温
有的父母发现宝宝中暑后身体很干渴,特别爱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就满足了宝宝的要求,让宝宝大吃特吃。其实这样做对宝宝的身体有害无益,中暑后这两样东西都不能多吃,因为凉性食品会损伤宝宝的脾胃,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正确的做法是:可以给宝宝喝一些鲜果汁。
误区四:怕晒穿厚衣服
有的家长怕宝宝晒伤,就给宝宝穿长袖或者厚的衣服,这样不透气,热气不容易散发,容易中暑。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穿透气好的纯棉、真丝的衣服,颜色浅一些,款式比较宽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夏天宝宝中暑该怎么办
首先,如果妈妈们发现宝宝身体很烫,发热,皮肤发红并且很干燥,宝宝表现的是烦躁不安,大哭大闹,或者是精神状况,食欲都不好,甚至是昏昏沉沉的时候,就应该注意了,宝宝就有可能是中暑了(图老师整理)。当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妈妈们大可不必慌张,只要把宝宝们尽量移到阴凉,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宝宝的衣服的纽扣,并且避免直风的对吹,这样宝宝的病情就会有好转。否则在闷热的夏天里,宝宝体内的热气会越积越多,不容易发散出体外去,就会造成宝宝体温的持续上升,从而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大脑,心和脾等的重要器官。
中暑的轻重程度是有不同的,体温的高低不同,给宝宝解决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妈妈们应该根据体温的高低来进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当宝宝体温在低于38℃的时候,可以将宝宝平放在在床上,用浸了冷水后的小毛巾给宝宝敷在额头上,并及时给宝宝补充盐水,来补充宝宝身体里流失的水分。体温高于38℃的时候,可以把宝宝的平放在床上,脱去宝宝的衣服,用小毛巾放在兑水了的酒精里浸湿,如果找不到酒精也可以用家里的白酒来代替,分别在宝宝的手臂,腋下,还有大腿的地方反复的来回轻轻擦拭,也可以找个冷水袋枕在宝宝的头底下,来进行降温,也可以用冰袋,但是要注意冰袋需要在外面包调毛巾才可垫在宝宝的头底下哦。
及时的进行正确的降温,才能保护到宝宝的大脑和身心的健康。妈妈们在给宝宝降温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脉搏,心跳还有脸色,不仅仅只是温度高才会让宝宝不舒服,温度低的话也是会的哦,所以再给宝宝降温的时候只要把温度降到正常的体温就可以了,若是宝宝的体温只升不低,并且病情加剧,甚至是进入了昏迷的话,那么就应该及时的送往医院就诊,避免恶化。((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