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又非常习惯用深沉和目不转睛的凝视来观察周围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再加上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
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2—3个月后宝宝双眼的共同注视能力就可以发育良好。
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在护理上不尽心,就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宝宝斜视和对眼。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光线,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或者把婴儿床上的玩具挂得太近,使宝宝两眼经常注视近物等等。
所以,父母要注意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边,明天睡右边,隔日调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以免宝宝只注意一点,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了。当然随着宝宝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视是会逐步消失的。
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到了3岁仍不见好转,应找眼科医生诊治。
由于某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约有1%的幼儿出现“斗鸡眼”。所谓“斗鸡眼”,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共同Tulaoshi.Com性内斜视,即一眼位置正常,另一眼向鼻侧根部偏斜。
其实,小儿患了“斗鸡眼”后,只要及时采取治疗,一般不会引起弱视,而且80%的患儿可以不经手术而治愈。但是,过了幼儿阶段再治疗,则疗效甚微,即使手术也只能解决美观而不能矫正视力。
幼儿“斗鸡眼”应该怎样及早治疗呢?首先应在充分散瞳的情况下进行验光配镜。戴眼镜期间,应注意避免采用一眼注视造成另一眼弱视,以后每年要重新验光配镜,最后有脱去眼镜而获得痊愈的希望。对于因年龄太小(如3岁以下的婴幼儿)还不能进行验光配镜者,可采取双眼滴1%阿托品眼药水,使瞳孔经常保持散大,这样患儿因看近物模糊就不再看近,有利于内斜情况的改善。另外可以采用键眼遮盖法(注意:斜眼不能遮盖),这样就迫使斜眼看物,也有利于斜眼的改善和恢复。但必须注意,如斜眼已矫正,则健眼应立即停止以上治疗,否则斜眼位置已正,健眼又会出现内斜。
正常人的双眼注视同一物体,物体分别在两眼视网膜处成像,并在大脑视中枢重叠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的单一物体,这个功能叫双眼单视。但是,婴幼儿在双眼单视形成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使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而不能往同一目标上看,于是就产生了斜视。医学上将眼球注视物体时向内侧斜视,称为内斜,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
为什么“斗鸡眼”不会自愈呢?专家说,这得从主管眼球运动的肌肉和神经谈起。在眼球的外面有六条眼外肌,正常情况下,人们看东西时,无论朝哪个方向,双眼的运动都是平行一致的。由于肌肉的收缩是在神经的调节下进行的,看右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右转,看左边的目标双眼都往左边转,不会出现右眼往右,左眼不往右的现象。若孩子两只眼睛发育不一样,一只眼正常,另一只眼为高度近视或散光;或两只眼睛远视度数差得太远;或幼儿从小就喜欢玩细小的玩具以及常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玩游戏,致使眼肌平衡失调,神经肌肉麻痹,这样就很可能发生“斗鸡眼”。
所以,“斗鸡眼”若不及时治疗,神经肌肉的麻痹是无法自愈的。而且,因为一只眼睛长期内斜,患者不能使用这只斜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眼睛发育,甚至发生弱视。若不及时治疗,将来视力也难以恢复。“斗鸡眼”的孩子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所以看东西没有立体感,不能分辨东西的远近。例如在做针线活时,线穿不进针眼;灌墨水时,笔插不进墨水瓶;拿细小的东西老是够不着等等,影响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因此,家长发现孩子患有“斗鸡眼”时,一定要抓住时机及时治疗。
等了足足两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们了,吴婶拉着三岁的小孙子淘淘冲进了诊室。还没坐下来,吴婶就着急地对王医生说:“医生,您帮我小孙子看看,他的眼睛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原来吴婶的邻居张妈那天在跟淘淘玩耍的时候,忽然发现淘淘的眼睛不对劲,好像有点“斗鸡眼”。张妈还举例说她老家有个小男孩,8岁大,在医院检查出有斗鸡眼,医生说是什么“斜”来的,不但影响美容,还会影响视力,让他配了一副眼镜,小小年纪,现在每天都戴着……
吴婶被张妈这么一说,仔细看自己的心肝宝贝,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了一跳。原来小孙子的两只眼睛好像都往里边挤了。当晚吃完饭,一家人便对淘淘的眼睛进行了一番研究,还用镜子对比自己的眼睛,最后大家得出一致的结论:淘淘真的有斗鸡眼!
这下糟了,淘淘现在闹了个斗鸡眼,搞不好,以后别说找工作,恐怕找女朋友都很困难。万一真的影响到视力,说不定还要家Tulaoshi.Com里人照顾一辈子……
王医生仔细地给淘淘检查,左照照右照照,这个仪器那个器械,在一边看的吴婶紧张得满头大汗。
“没什么,不用着急,淘淘并没有斗鸡眼,他得的是假性内斜视,学名叫‘内眦赘皮’。他的鼻梁比较宽和扁,眼角的皮肤比其他小孩子多了一点点,看起来黑眼珠向鼻子这边挤。你看,我用手捏起他鼻梁上的皮肤.他的眼睛就正常了。”
吴婶一看,果然,淘淘的眼睛立刻炯炯有神,一点都不斜了。但她还是有点不放心,又问了一些关于“内眦赘皮”的问题。
内眦赘皮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病,中国人比较多见。我国的小孩子当中,平均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眦赘皮,所以在门诊经常可以看到着急的父母带着孩子来看病。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小孩子鼻部渐渐发育,内眦赘皮逐渐减轻,至10岁左右趋于稳定。这时,大部分小孩就会从原来的“斗鸡眼”变回正常人的大眼睛了。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最终不能变得跟正常人一样,这就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听了王医生这么详细的解释之后,吴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由于内眦赘皮造成的假“斗鸡眼”很容易与近(或远)视眼混淆,所以王医生还用了阿托品眼药水给淘淘点,帮他验视力,排除了询淘近(远)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