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朋sunny
2015-12-03 19:24
我们都想孩子更加的聪明,家长们也是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早教,教孩子认字也是早教的一个内容,那么家长朋友们该如何教孩子认字呢?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早教,
如何教孩子识字的方法
我们都想孩子更加的聪明,家长们也是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早教,教孩子认字也是早教的一个内容,那么家长朋友们该如何教孩子认字呢?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早教,下面大家介绍一下教幼儿认字的方法。 幼儿识字的方法 相关性识字: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你可以把相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比如三点水旁的放一块,象江、海、河等等,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和水有关的;再如,把足字旁的放一块,跑(图老师整理)跳等等,这些字都是和脚有关的,鸡、鸭、鹅这些字里都有一个鸟字,而这些东西也都和鸟儿长得很像,都属禽类;还有提手旁,人字旁等等。把这些字归归类,这样不是能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吗? 环境识字: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以在相应的实物上附上文字,或口头说明,如在冰箱上、电视上贴上写着冰箱、电视这些汉语和拼音的纸片,外出时如看到来来往往的汽车就说车(汽车、火车、卡车、警车……);看到树就说树(杨树、柳树、松树、大树……)。这些有意识的动作会让孩子对每天接触到的东西产生字面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印象。 动作识字:父母可以通过做动作来让孩子认识字。父母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写着"穿"字的卡片,然后做"穿"的动作,并让孩子也来做做"穿"的动作,达到让孩子既动手又动脑的效果。 儿歌识字:朗朗上口的儿歌、诗歌,是孩子喜欢并容易接受的。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念儿歌,让孩子把他喜欢的儿歌背出来,再慢慢地一个一个把儿歌里的汉字教给宝。 图片识字:父母可以自己制作许多图文并茂的识字卡片,或收集一些教孩子识字的图片。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地通过卡片,以游戏的方法来教孩子认识汉字。孩子学得轻松,父母教得也轻松,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孩子对汉字的印象。 引诱孩子识字:成人与成人说话,故意相互问字,教字,写字,猜字谜考字,谈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诱孩子主动来看来问,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九个月娃娃的早教
九个月是宝宝语言能力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父母要抓紧这个时期来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时期宝宝听懂的词语很多,但是说出的很少,父母不要渴求孩子多么会说话,只要鼓励孩子多说话就行了。 父母可以在宝宝轻松愉快的时候,与宝宝经常交流眼前的物体的名字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和宝宝要多交流,而且要用标准的发音,让宝宝一次能学习标准。学习语言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父母要让宝宝觉得学习语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说话。 宝宝能够认识颜色和形状了 九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认识一些事物了,宝宝在照镜子的时候会对着自己笑了,而且具有了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能力,看的功能成了宝宝判断事情的主要功能了。 宝宝这个时候能够分开一些吃的和玩的了,不过宝宝还是喜欢把手里的东西放到嘴里面,而且宝宝开始喜欢看画册里面的动物和人物。 宝宝还具有了察言观色的能力,宝宝能通过看父母的脸色来判断自己做的事情对错,妈妈可以利用这个能力来引导宝宝养成好的习惯;比如:宝宝喜欢打父母的脸,如果父母还是很高兴,那么宝宝会认为这样是对的,很容易养成爱大人的习惯。 宝宝开始能听懂父母的说话了 宝宝这个时期能够听懂父母的意思,而且能够通过身体等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时期不要认为宝宝说话不多,就认为宝宝什么都不明白,其实,宝宝这个时候是靠听来分析、思考、思维和认知这个世界的,听的多了,宝宝也就会说了。 宝宝全身协调能力增强 宝宝这个时期能够坐着自己玩玩具,还能自己要东西了。宝宝已经开始有要求到户外活动了,而且能扶着东西走路,还能站上几秒钟。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协助宝宝坚持自己走路活动。 宝宝体能的训练 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亲子游戏是增加宝宝和父母感情的最好活动,其实,亲子活动不需要什么特使的安排,我们平时的很多和宝宝玩耍的事情都可以当作亲子游戏,而且这种月自然月随意的亲子游戏,宝宝月有兴趣,而且效果越好;很多父母把这种亲子游戏寄托在高级的教育机构,其实父母学习的是方法,孩子学习的是技能。 帮助宝宝学习站立,父母可以用家里面的沙发,凳子等物品协助宝宝站立起来,让宝宝扶着这些用品行走,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多鼓励宝宝;父母开始站在宝宝面前,对宝宝说:过来让妈妈抱抱,同时展开双臂,这个时候宝宝会试探的离开辅助物品,想妈妈冲了过来,只要宝宝开始了第一步,就可以慢慢鼓励宝宝学习走路了。 这个时期的宝宝如果要坐下可能是扑通一生,这个时候父母辅助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熟悉这种动作,而且学会控制力量,经常把玩具放在宝宝脚下,宝宝就会很有兴致做这个动作了。 九个月宝宝还不能自己站立起来,需要父母拉着宝宝的手让宝宝自己站立起来,这个时候要多鼓励宝宝长高了,这样让宝宝觉得很多开心,等经过多次这种训练后,父母就把手放在宝宝上方,让宝宝自己来够父母的手指,宝宝如果能够够到父母的手指二用力自己站立起来,可谓是宝宝很大的进步。 经常和宝宝做捡东西的游戏,这个游戏很好,不仅能够训练宝宝的体能,而且可以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认识物品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与父母交往的能力。父母可以把宝宝经常玩的玩具放到一个箱子里面,让宝宝挑出里面的一个,让宝宝把挑出的玩具交到自己手里面,这种游戏会让宝宝有种胜利的感觉,即使不做这种游戏的时候,宝宝Tulaoshi.Com也会将这个玩具放到父母手里面,这个时候父母要多鼓励和赞扬宝宝。 和宝宝玩把玩具放到容器里的游戏,这个能够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准确性。如果宝宝有了这种把玩具放到容器里面的能力,父母可以引导宝宝把玩具放到容器里面的意识,从而锻炼宝宝自己动手的能力。 吃饭的时候,让宝宝自己使用小勺子,虽然宝宝会很慢,也会把饭菜弄在地上,即使这样请父母也要坚持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这个时期的宝宝也乐于做这种自己动手的事情,这个时候训练了宝宝自己使用小勺子的能力,到了一岁多的时候,宝宝就可以自己吃饭了。如何防止早教误区
早教是当前最热门的一个教育话题,各种早教机构、早教方式零零种种,父母们应接不暇。方式科学的早期教育确实能让孩子出类拔萃,优人一等。生活中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各种小神童和小天才的案例。 正是因为早教有这样的神奇功效,让许多父母不再用一种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孩子,认识教育。求早、求快、求全优是现在父母们在早教中容易就犯的3种急功近利心理。 忌求早——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不少望子成龙、望图老师女成凤父母的希望。正因为一些父母心愿过强,于是便有了教育越超前越好一说,早期教育进入家庭就演变成了超早期的行为能力训练。 任意超越孩子年龄阶段的训练教育是目前不少家庭还没有完意识到的教育误区。父母们在孩子的智力和行为活动能力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时,就急急地进行所谓的智力开发,要求孩子做一些高难度动作训练:出生2、3个月就训练孩子练习走路;2、3岁时开始教孩子识字、算术;到了4、5岁,小学语文、数学课本就已经摆在了孩子的面前。 更有一些父母执意主张提早孩子的入学年龄,由此也引发了育儿网上妈妈们关于早读书是否好的讨论。 专家分析:求早未必好 针对父母们在早教中的求早心理,儿童心理及教育专家们颇感忧虑。他们认为,过早的训练和学习违反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少知到多知、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父母早早地进行所谓的智能开发和能力训练,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应有的快乐,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和压力;更严重的是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到了失败和不成功的负面情绪体验。 这种早期教育不仅达不到父母们预想的效果,孩子还可能因为过多感受失败的沮丧,限制潜能的发挥,也易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在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发展迟缓和压抑。 专家解语: 教育孩子的关键首先是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适时教育。 忌求快——拔苗助长危害大 长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小树苗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一样,孩子也是慢慢长大的。 小时侯,我们会笑话成语故事中那个为了求快而去拔苗的农夫的愚蠢。有一天自己有了孩子,也许也会像那个农夫一样因为盼望自己的麦苗快快长大,而去做拔苗的动作。 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一些父母便设计了"宏伟的"教育计划:婴儿期故意让孩子哭,训练孩子的肺活量;3、4岁就强迫他们弹琴、学画、学书法……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快速打造成出一个小神童和小天才。 专家分析:求快出于父母的功利心理 早教中父母出现的求快心理很多半是出于害怕孩子落后和成人的功利心理。在父母中,尤其是在城市父母中有一种强烈的教育攀比心理。别的孩子学什么自家的宝贝也要跟着学,并且孩子学习的快慢就是衡量孩子智商的标准。 不同的孩子有他智能的强项和弱项,学习的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如果父母们一味地求快,认为早早让孩子学文字、算术,他今后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却不知这样的做法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极度厌学情绪。 专家解语: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对于孩子的学习和认知切不可求之过急、过早,需平和心态,理性看待。 忌求全忧—— 世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教育出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当然是父母们心目中的最高目标。可是,事情总有愿违的时候,在成长路上孩子难免失败和错误。当他们表现出这不好,那不好时,性急的父母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哀,这种悲哀进而上升为用一种激进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样样做到最好。 专家分析:求全优是一种非理性的心理 想想我们自身吧,不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孩子样样都是最出色的,包含着父母一种非理性的教育心态。 上个世纪末,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醒我们:孩子生下来就并非全优。一些智能天生会比较出色,也有一些智能会比其他人逊色。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的智能框架各不相同,8种智能有长有短正构成了孩子的个性和特点。 专家解语: 培养孩子全优不太现实,不如多花些时间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早教不是生产天才和神童万能法。养育聪明宝宝的关键还是要从孩子生长的自然规律出发,了解孩子的优势,让他发挥最大的潜能。